淘宝上线图搜“AI找低价”,AI电商加速落地
阿里电商的AI实践正在用户端加速落地。
9月15日,界面新闻独家获悉,淘宝拍立淘的“AI找低价”功能当前已实现全量上线。该功能自3月启动以来,历经数月模型调优与体验打磨,已于8月面向全部用户开放,核心目标是提升用户留存与实际帮助,提供真正实用的AI购物工具。
搜索是电商购物中最常见的一种行为习惯,并由此延伸出文字搜索、图片搜索。“AI找低价”是淘宝在图片搜索场景中所推出的一款AI导购工具,它能够通过AI能力,实现同款商品自动分类、价格差异解析、高性价比平替推荐等,帮助用户迅速定位同款低价和优质商品。
在界面新闻的实际测评里,用户拍照或上传一张商品图片后,“AI找低价”功能便以悬浮icon的形式出现在页面右下角。点击之后,AI便开始识别图像,并在淘宝内比对超过2000款相似商品,最终输出“同款低价”结果,整个过程大约耗时3秒。
例如在电脑侧边支架的图搜结果里,AI总结了该商品的平均价格范围,并解析价格差异成因。铝合金材质的商品价格通常在12-35元,而带有磁吸和无线充电功能的高配版则升至43-85元,如果用户选择塑料、ABS等基础材质,价格则大幅下降,实现“功能-价格”透明比对。
“AI找低价”在图搜页面的右下角/界面新闻截图。
不过在商品的“归纳总结”层面,分类的属性标签(如材质、价格、风格)会根据每次召回结果不一样而灵活变动,这些是根据淘内供给和商品结果而动态变动的。
早在2014年,作为图像搜索功能的“拍立淘”就已上线淘宝,原本其主要用于“找同款”。界面新闻了解到,如服饰行业的图片搜索功能的使用频率就较高。但在图搜场景中,用户经常有“为什么图片长得一样、价格差异这么大”的疑惑,平台提供的选择足够多,反而导致用户选得慢,甚至不敢买。
AI的加入,使搜索功能拓展出更强的比价与导购属性。当尽可能多的商品底层信息喂给大模型后,AI可以像“助理”来帮用户完成行业视角的分类和选购,提高决策效率。
界面新闻了解到,拍立淘“AI比价”功能使用了文本大模型与多模态能力,链路上包括商品的挑选与分类、同款判别模型等,来达到同款比价效果。在整理的过程里,AI还去掉了一些评价差、销量低的同款商品,推出不同维度下质价比商品方案。
今天该业务团队同样还在尝试其他方法,尽量找到全淘同款商品、并用AI充分对比、给出更好的导购效果。
除此之外,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淘宝还在同步推进“AI万能搜”(已全量上线)、“AI帮我挑”(内测)等AI功能。它们以悬浮窗交互、生成式推荐等方式,试图降低用户决策成本。这些AI产品均隶属于搜推智能产品事业部,目标是用AI赋能淘宝APP,推动下一代AI电商搜推系统的发展。
早在2023年末,马云就曾在内部强调“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之后在集团CEO吴泳铭的“AI驱动”战略背景下,阿里电商事业群也全面启动AI化升级。此前阿里的AI应用更多集中在B端(商家),淘宝官方商家AI工具已经有超过400万商家使用,今年AI正向C端(用户)全面渗透,淘宝试图系统性地将AI嵌入电商购物全流程。
值得关注的是,淘宝AI推荐机制强调公平性与开放性。界面新闻了解到,拍立淘“AI找低价”功能依托全网知识推荐平替商品,避免偏向性,目前尚无商业化考量。
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天AI已经让广告营销的逻辑发生巨大变化。近期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即“生成式引擎优化”)一词——让品牌在生成式AI的回答里被提及,正在广告营销领域崭露头角。
如果阿里能跑通AI电商逻辑,未来其商业化方式或许也会迎来重构。
本文来自“界面新闻”,记者:程璐,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