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 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

未来一氪·2025年09月15日 14:52
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与产业生态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个更加注重深度、协同与长期价值的“精耕时代”正拉开序幕。我们不禁想进一步探讨,在新的历史周期下,如何紧握产业发展的脉搏,推动资本从规模扩张真正转向效能革命。

9月10日,由36氪主办的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在中国厦门盛大启幕。本次大会重磅携手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精耕时代,潮涌嘉禾”为核心主题,倾力打造一场兼具国家高度、产业深度与市场热度的高规格、高价值、高影响力产业盛典。

大会紧密锚定国家战略导向与产业发展前沿,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先进制造、新能源、大消费五大核心赛道,汇聚行业顶尖力量共商发展路径、擘画产业未来。在为期两天的议程中,大会以“产业协作链条”为逻辑主线,重点聚焦“政、资、产”三方协同机制,深入探讨如何打破壁垒、整合资源,精准破解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与瓶颈制约。

当日,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带来了《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的主题分享。

以下为演讲内容,经36氪整理编辑:

尊敬的陈主任,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上午好!

36氪产业未来大会首次来到厦门,又恰逢投洽会举办期间,现场嘉宾云集。考虑到今天及明天的日程安排非常紧凑,我就先快速为大家梳理过去一年观察到的行业动态。

首先想跟大家分享,从投资的角度看到几个趋势:

一、投资市场整体呈现向好态势。从数据来看,投资市场的回暖信号已较为明显。募资端,无论是募资数量还是募资规模,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投资端,1-8月的投资项目数同比增长20%,募资数量同比增长1.6%。从36氪的视角出发,平台上的融资新闻报道量、新项目融资首发量均增长10%,整体募资与投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二、出资结构向国资倾斜,产业资本作用凸显。尽管“国资加速入场、人民币基金愈发活跃”已是行业共识,但数据更直观地反映了这一趋势:今年已披露的8000多亿元募资规模中,国资出资占比超68%,接近70%,非国资出资占比不足三分之一。同时,产业资本在投资领域的作用愈发重要,其中既包含国资背景的产业资本,也涵盖A股上市公司等大企业的产业资本。

三、投资方向聚焦“自主可控”与“科技攻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导向已提出多年,而今年上半年,投资方向进一步明确为“自主可控”与“科技攻坚”。过去创投对接中,大家更关注商业模式、闭环能力、用户规模、GMV等指标;如今,专利情况、团队背景(是否有教授、院士参与)、技术参数、良品率等硬核指标成为核心讨论话题。

这三个趋势之后,值得关注的五大热门赛道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一:AI:从“概念热”转向“落地价值兑现”。AI 赛道持续火热,去年业内还在讨论 AGI(通用人工智能),今年则真正进入 AI 应用落地、产生实际价值的元年。尽管大模型领域的竞争仍在持续,但资本已开始向具备落地能力的 AI 企业倾斜。36氪在2023-2024年就曾报道过DeepSeek等多家大模型企业,见证了行业从技术探索到价值转化的过程。

二:具身智能:AI链接物理世界的核心载体。36氪从去年起每年举办具身智能专项会议,并将其定义为“AI通向物理世界的窗户”。当前,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领域热度高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同步升温:上游的关节、动力马达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备受关注,获得大量产业资本支持;中游的具体机器人研发企业,以及“大脑 + 机器人”的全平台、全生态模式,也成为行业焦点(例如宇树聚焦机器人硬件,将 “大脑” 环节交由第三方合作)。

三:低空经济:布局加速,爆发潜力显现。当前低空经济虽尚未形成完整商业模式,但多地已启动产业层面的布局与尝试。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获得适航证,低空经济的爆发期渐行渐近。此外,为低空经济提供支撑的低轨卫星等相关领域,也同样值得关注。

四:新能源与新材料:长期看好的“科创基石”。尽管从媒体报道热度来看,新能源与新材料赛道不如前两年火热,但我们仍长期看好其发展潜力——二者是后续众多科技创新的核心基石。以新能源为例,今年93阅兵中装甲车、坦克采用新能源动力的现象,预示着新能源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新材料方面,36氪报道过可控降解塑料等细分领域企业,其发展不仅关乎经济,更涉及全球生态问题,未来应用空间广阔。

五:生物制药:AI 赋能下的研发效率革命。生物制药领域的核心变化在于与AI的深度融合。去年诺贝尔奖得主利用AI解决蛋白质折叠问题的成果,再度引发行业对“AI + 生物制药”的关注;在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利用AI开展靶点寻找、靶向药研发等工作:过去新药研发往往是“课题导向、周期不定”,可能耗时1-10年;如今AI平台可实现“需求导向、快速响应”,1-3个月即可完成靶点寻找,大幅提升研发效率。

行业与市场的变化,本质上是对“价值导向”的重塑,具体可从三个维度观察:

一:叙事逻辑:从“商业模式”转向“技术颗粒度”。过去行业更侧重讲述商业模式故事,如今则聚焦技术本身——技术参数、专利水平、团队专业背景等“技术颗粒度”细节成为核心叙事点。从投资视角看,市场对“短期市场表现”的关注度下降,更看重技术的长期价值。

二:产业生态:从“丛林法则”转向“生态协同”。以往产业竞争遵循“丛林法则”:比拼资本实力,依靠规模壁垒快速扩张、兼并对手;如今则强调“生态协同”:企业需学会与“国家队”合作、与产业上下游对话,在生态体系中找到自身定位——即便只聚焦“螺丝钉式”的细分领域,也能通过生态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从业者心态:从“估值狂欢”回归“理性务实”。过去行业对“高频融资、高估值增长”存在路径依赖:一年融资一次是常态,一年两次是“优等生”,估值年翻倍是“标配”;如今创业者与投资者心态更趋理性,认可“20%-30%的年化增长、50%已属优秀”的稳健发展模式。36氪也在调整传播导向:减少对“高估值”的渲染,更多聚焦企业营收、毛利等真实经营数据,帮助投资者发现“质量型”而非“疯狂型”企业。

以上就是今年 1-8 月行业动态的简要梳理,谢谢大家。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2024年订单收入数千万元,已为航天、航空客户交付数百台套伺服机构(舵机)及配套控制器。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