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的「赵露思悖论」

洒家君泽·2025年09月12日 10:34
小红书似乎试图在原本是后花园的地方,建起一个斗兽场

小红书执着于从外部「借势」,它似乎失去了对原本路线和用户的信心

八月初,赵露思爆出和所属经纪公司银河酷娱的不和,之后马不停蹄,接连开始直播,主要平台选了小红书。

直播两天后,赵露思在小红书的粉丝突破 2000 万。这一数字可能在微博和抖音只能说「还不错」,但在小红书称得上「里程碑」,毕竟官方运营的号称「红薯地顶流」的薯队长,粉丝数量也不到八百万。

大家也很快关注到赵露思在小红书获得的不同寻常的「偏爱」。

她几乎成了小红书热榜的钉子户。两周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她的话题登上热榜,排位靠前。要知道,小红书是个个性化推荐平台,千人千面,热榜几乎是唯一一个所有用户看到的东西都一样的位置。

关于她直播的消息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弹窗提醒。一些不认识且对赵露思不感兴趣的人,依然接二连三地收到弹窗来提醒。以我估计,应该是在设置推送人群时候,放宽了限制而没有做精准匹配,以覆盖尽量多的人。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赵露思的直播,场场火爆,不论观看人数还是最高同时在线人数,都破了历史纪录。

至于坏处,简单来说,把一批用户惹火了,以至于在一条「赵露思要注销微博」的热榜下面,排名靠前的评论问「啥时候注销小红书」。

以伤害原本核心用户体验的方式,换来用户数据上的亮眼增长,这就是标题所说的「赵露思悖论」。

用户的愤怒简单明了,媒体会进一步,聊背后小红书的「增长焦虑」,总结下来大概是,小红书日活过 1 亿,月活过 3 亿,需要一个自己的顶流撑门面,而赵露思原本便是小红书里粉丝最多的明星,这样的话题人物,也能推高小红书的用户数据。

没办法说这个结论是错的,不过「增长焦虑」实在是一个过于万能的答案,几乎可以解释从外卖大战到理想 i8 撞卡车再到《死神来了 6》一刀未剪上院线等所有看起来奇怪的商业事件。

得回到具体的问题上,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到底是谁发起了这次的赵露思直播活动。到底是不是像有人猜测的,「小红书的运营团队潜入了赵露思的极端粉丝,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

以我的了解,真实情况可能比这个更简单一些,就是社区内部几个部门的急功近利。

对小红书来说,2024 年的春晚是转折点。

之前几年,小红书相信「自然生长」,也就是发现一类生活趋势,之后慢慢养大,等待「破圈」,之后再去下一个圈层,几乎养大,如此反复。

这种打法,首先是比较稳当。按照当时运营负责人河童的说法,小红书不聚合内容,而是聚合人,所以小红书不会有专门的「露营博主」分类,而是期待一个喜欢露营的人,自然也会分享他自己其他的日常和爱好,进而丰富整个小红书内容体系。

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跟抖音错开。周会时候,大家总会讨论,针对某个话题,如何想一个「抖音不会做」的角度。抖音擅长用大资源,用流量推上去,小红书自认弱势,用圈层影响圈层,用核心人群吸引外围受众,是弱资源打法的核心。

那时候小红书上已经有不少明星,也有明星组,不过小红书依然想与微博定位错开,定位是「明星在微博上营业,在小红书上生活」,说明星拿自己当朋友圈来用,经常对外的案例,是某个男星丢了身份证,而在小红书上获得了帮助。

问题也显而易见,这样的方式增长太慢了,「圈层打法」本身很难带来增长,它做的事情是搭好了小红书的内容底子和调性,小红书气氛更和谐友好,没什么攻击性,大家各得其所,也有更多与生活接近的内容,于是「疫情红利」带来的新增用户,能比较好地留下来。

至少在 2022 年,小红书并不着急增长的事情。2022 年中,小红书社区围绕「1 亿 DAU」发起了几个项目——那时候 DAU 在 8000 万左右——在某个项目的动员会上,增长负责人说,这个项目主要是锻炼人,因为 1 亿 DAU 本身是不着急而且一定能完成的事情,可能是三个月后,也可能是春节时候,总之没什么大问题。

不过,在 2023 年,增长出现了明显的问题,DAU 到了 1 亿之后便停滞了,公司发起的调研最终结论也是,依靠现在的方式并不能继续增长,认为只做「有用内容」,并不能让小红书成为一个「3 亿 DAU」的产品。

小红书内部的运营方式也变了。

先前做运营活动,主要看「生产」和「消费」两类数据,另外也看「心智」。前两类数据大概就是新发了多少笔记、话题浏览量有多少,「心智」更需一些,主要依靠主观的判断和事后的用户调研。

2023 年之后,小红书重点开始看「拉新」,看一个活动能够带来多少新增用户,并且开始设计算法,来算每个用户的拉新成本是多少。

小红书 CEO 毛文超也越来越频繁地提到增长。对外,小红书依然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句话我在朝阳公园的一家烧烤店墙上看到过一模一样的话,不知道谁先谁后;对内,开始强调「发展第一」,并且在一些会议上质疑以内容带增长的决策是否有效。

最终有了 2024 年春晚前后的调整。

外界关注公司架构调整,往往看的是高层,毕竟更有冲突感,更吸引读者。不过对于小红书社区来说,2024 年初的调整几乎是换血似的:小红书的社区运营和市场部门分开,花钱有了更多的限制;空降了市场部负责人、社区负责人、产品负责人、直播负责人;各个垂类运营负责人,至少更换了一半,剩下的也是慢慢更换。

而且,小红书开始用产品来带动增长。举几个例子,视频播放界面改得越来越像抖音,并且加了分享按钮——这在图文笔记里没有;话题页面改成了纯文字类似微博的模式,而不是像主页面一样是双列信息流;热点先前是基于「小红书调性」的编辑筛选,现在则优先考虑「更能吸引人的话题」,变成了真正的热点导向。

娱乐组也做了调整。

先前小红书的娱乐组,人很少,也不会主动去运营明星,大概定位相当于是「联络点」,明星有什么事情会找过来,其他业务要找明星合作可以由他们递个话,做的事情比较被动。

在 2024 年春晚之后,小红书有了更大声量,也更想做直播,于是开始在明星娱乐这方面做更多主动进攻的事情。会用更激进地方式去做明星邀约,会主动和各个综艺合作,也再次在一些节目里做植入合作。

做新的事情,也需要新的人。最早娱乐组的负责人来自字节,不过在 2025 年初离开了,直播市场的负责人平移过来。

她来自阿里的市场体系,打法更加激进,喜欢用大资源来做大事情,强调要「追打、翻炒」,也就是要把最大的力气花在能制造热点的事情上,和微博争夺「娱乐发声第一阵地」。

所以,当赵露思和公司闹翻时候,有人牵线,负责人便马上敲定了合作。这不难想象,首先这是当时娱乐圈最大的热点,其次赵露思和小红书关系一向良好,最后她对微博不满,因此有可能变成小红书的独家资源。

这不但能成为娱乐组汇报文档上极其亮眼的一笔,直播业务也能因此获利——在图文增长潜力不大而视频迟迟没有起色的时候,直播成了最可能实现小红书所谓「非线性增长」的机会点。于是直播业务也卷入进来,并经由社区负责人云帆直属的负责资源协调的中台部门,开始对赵露思的直播倾注大量资源。

最终的收益不仅是创了小红书纪录的直播数据,也证明小红书有能力制造 S 级的行业事件,有能力搅动娱乐版图,这是一个可以写进下一轮财报和融资故事里的新叙事,同时,向所有明星、经纪公司宣告,小红书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不可忽视的权力中心。

只是,倘若看深一点,能发现这件事自相矛盾的地方。

这也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小红书和微博是两个很不一样的平台。微博的娱乐心智,是建立在它「公共广场」的属性之上的,那里混乱、开放、瞬息万变。而小红书的根基,是它「精品社区」的属性,那里相对封闭、有调性、基于信任。

试图在自己的社区里,去复刻对手广场上的喧嚣,这无异于想在自家的后花园里,凭空建起一个罗马斗兽场。你或许能一时吸引来围观的观众,但代价是花园里精心培育的花草将被彻底踏平。这个 OKR 只看到了抢占阵地所带来的荣光,却可能没有充分评估,为了守住这个不属于自己的阵地,将会对自己的核心根基造成多么大的侵蚀。

最好的解释是,微博是娱乐领域最成功的平台,而小红书不知道怎么走,所以便模仿那些已经被验证的成功者。这在组织社会学上被称为「规范性同形」。与其在迷雾中痛苦地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未知小径,不如沿着巨头们早已铺就的康庄大道飞奔,这几乎成了一种无法抗拒的本能。

风险控制,在增长的绝对优先级面前,被降格为了一种可被绕过的流程。

负责踩刹车的公关和政府事务部门,在小红书话语权不高,很难影响一个已经变得狂热的项目。这些部门被业务部门视为影响具体业务进展的「绊脚石」,或是在出事后负责补救的「擦屁股的」,而不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合作伙伴。

何况,倘若最终项目顺利进行,业务部门拿到了该拿的结果,这些冒险都会被看做是「不设边界,勇于开拓」,是「发展第一」的最好写照,而倘若出了问题,死道友不死贫道,有整个公司一起承担风险。

站在个人或者单个部门视角来看,这样的项目都应该大干而特干,即便它与先前的小红书氛围和用户偏好甚至业务习惯格格不入,即便这个项目「不小红书」。

这个角度来说,赵露思项目引发的负面反馈,对小红书来说不是坏事。

过去的一年多,小红书执着于从外部「借势」,也反映出平台在文化上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它似乎从心底里不相信,自己这片 UGC 的土壤里,能够自然生长出足以比肩外部世界的参天大树。

它看着满园的普通用户和中小博主,虽然觉得他们很美好,但在潜意识里,仍然认为需要一个外来的王,才能真正撑起场面。

这最终形成了一个自我消耗的恶性循环:越是「借势」,就越会挤压内部原生创作者的成长空间;原生创作者成长不起来,平台就越觉得需要去「借势」。

这种策略,不仅无法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核心资产,反而会在一次次的「借势」中,不断消磨掉自己最宝贵的、独特的社区文化根基。

小红书有机会成长为一家不可替代的公司,前提是它是小红书自己,而不是被增长指标逼迫到处抄作业的跟随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洒家君泽”,作者:洒家君泽,36氪经授权发布。

+1
1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获王卫百亿捐赠,顺丰为何股价跌跌不休?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