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即决战——大疆和影石在全景无人机的狭路相逢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09月11日 18:32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一直是商业世界运行的元规则。

9月上旬,“全景无人机”这一细分市场上,正在上演最新一轮交锋。

作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领军者,一向低调务实的大疆据传即将推出其首款全景无人机,目前产品已处于发布前的最后阶段。9月7日,无人机行业自媒体SBDJI爆出该款新机的谍照。并表示:“根据以往经验,大疆新品一旦进入试飞被拍阶段,通常意味着即将排产上市。” 像是在前阵子影石无人机的热闹之后,不声不响但放了个王炸。

SBDJI分析认为,大疆该机型极有可能搭载7月底发布的Osmo360的同款镜头,并配以可转动云台,甚至有望采用与其相同的1英寸影像CMOS传感器。Osmo 360作为大疆首款全景相机,具备1.2亿像素、8K高帧率拍摄和10bit D-Log M色彩标准,体现出大疆在全景影像方面的技术实力。

图传方面,预计新品将延续大疆成熟的O4方案,实现与现有产品矩阵的高效兼容。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Avata 2等机型,支持最远13公里传输距离、24毫秒低延时和1080p/100fps高清画质,足以为全景无人机的操控体验奠定坚实基础。

如果SBDJI的上述推测准确,大疆的首款全景无人机产品从全景影像的精度、色彩到图传,各项关键性能指标可谓全部拉满。

未来半年,大疆与影石将在“全景无人机”这一交叉市场正面竞争——双方首款产品预计同期上市,争夺这一新品类的定义权。大疆依托其全球无人机龙头地位与技术储备,完全以一个“局中人”姿态切入战场,或有望凭借系统级技术优势为这个新品类定义行业标准。

01

大疆与影石的狭路相逢

大疆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逐步建立起涵盖无人机与手持影像设备的全球生态,不仅在消费级航拍市场占据绝对主导,更在民用、工业级领域全面布局。而影石作为近年来资本市场关注的新锐,凭借其聚焦全景赛道的差异化策略,也迅速打开市场。

两家原本分属“无人机”与“全景相机”两个领域的头部企业,如今在“全景无人机”这一交汇点正式相遇。

7月23日,影石宣布进军无人机行业,随后公布旗下无人机品牌。

7月31日,大疆发布旗下首款全景相机Osmo360,直接“杀入”影石核心市场,后者随后将同类产品降价500元应对。

8月14日,影石公布其全景无人机产品形态并启动公测。

从节奏上看,影石似乎占得先机,但大疆其实早有布局。根据SBDJI流出的谍照,大疆全景无人机的镜头模块与Osmo 360高度一致,显示出其策略的系统性:先以全景相机试水市场、验证影像实力,再推出全景无人机完成生态闭环。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疆在底层影像技术上的重投入。为提升画质,大疆推动定制研发了行业首款全景专用方形CMOS传感器,不仅提升25%的传感器利用率,更在实现1英寸像场的基础上显著降低功耗、缩小体积。这项历时两年开发的“黑科技”,目测可能会同时应用于大疆的全景相机与无人机产品。

一个最根本的命题由此浮现:如何定义“全景无人机”?它到底是一款“能飞的全景相机”,还是一款“融合全景影像能力的无人机”?

对这个问题,两方都已给出答案。影石强调其“全球首款”的身份标签,突出产品创新概念;而大疆的谍照中透露出更多无人机本质的升级——飞控、避障、云台、图传等关键性能均经重新适配与强化。

影石作为2015年成立的后起之秀,曾因敏锐捕捉全景相机这一细分市场的机会实现高速成长,其“单点突破”的打法在早期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当影石进入无人机这样一个强技术积累、高行业壁垒的领域时,对手大疆已展现出更完整的节奏控制与技术纵深。从全景相机到无人机,大疆依托全产业链布局与系统级研发能力,打出扎实的组合拳。而对刚刚跨界的影石来说,想要在无人机的天空里飞行,仍需直面核心技术的挑战。

要攻克这些核心技术难关,影石显然需要足够的时间与投入。而大疆入局“全景无人机”赛道,立刻全面提升这个新品类的各项性能指标,大幅提升产品力竞争力的烈度,在无人机技术领域仍需“补课”的影石,是否能跟上技术升级的节奏,将是营销的喧嚣过后真正要面对的本质课题。

02

互探“基本盘”,决胜系统竞争力

这场“全景无人机”之争,本质是两家企业在多元化过程中向对方核心领域的渗透,最终比拼的是技术护城河的深度与系统协同的能力。

在“全景”这一端,影石作为守方,具备多年聚焦全景相机市场的份额与经验;大疆看似攻方,但深厚的影像技术并不是一蹴而就——与哈苏战略合作,快速融入传统光学优势,不断迭代产品,更在电影级专业设备、航拍系统等领域长期布局。

大疆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一经推出就强调“画质优先”,背后正是定制传感器与D-Log M色彩管理的支撑。据大疆京东旗舰店数据,发布一个多月以来Osmo 360销量已突破2万台,按入门款售价2999元计算,单渠道销售额已超6000万元,快速切走一部分存量市场“蛋糕”。

而在“无人机”这一端,局面截然不同:大疆是绝对的领导者,影石则是新入局的挑战者。

近二十年来,大疆已构建起从消费级到专业级的全产业链布局,其飞控系统、动力设计、云台增稳、图传链路四大核心技术历经多轮迭代,积累了海量飞行数据与场景验证。

例如,大疆无论消费级还是行业无人机都已能飞越珠峰,这背后是极端环境下的飞控稳定性、气动优化与动力冗余的支持;其云台与电子防抖技术融合机械与算法,能应对空中剧烈姿态变化;O4图传保障高清、低延时、高可靠的实时画面传输;而在安全方面,更是通过无数次“炸机”教训反复优化,建立起一套包括避障、返航、故障预警在内的完整安全机制。

这些能力并非单一功能点的叠加,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技术沉淀、大规模数据训练与供应链深度协同。对任何新入局者而言,这都是一道需要时间、资本与技术多重投入才能跨越的壁垒。

而更令对手绝望的是,大疆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的步伐还在加速,这意味着这一道体系化技术壁垒还在持续增强。影石在无人机这个赛道上要想超越大疆,获胜的概率到底多大将很快得到验证。

03

首战即决战?产品与体验定胜负

无论是全景相机、无人机,还是二者结合的全景无人机,最终仍要回归产品体验与用户选择。

两家公司的首款“全景无人机”产品,大概率将在未来半年内正式上市,接受用户与市场的检验。

从企业体量与研发投入来看,双方仍存在不小差距。据公开数据显示,影石2024年营收为55.74亿,研发投入占比达13.9%,大疆虽未对外披露财报,但市场消息称其2024年营收已突破800亿。研发投入的绝对值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差距也可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定价与市场策略。大疆凭借其供应链规模效应,往往能给出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此前Osmo 360以2999元起售价直接迫使同类产品降价,即是明证。

换句话说,大疆是更有能力在“高配置+强体验+合适定价”的三角中取得平衡,而这正是消费电子领域打造“爆品”的关键。

马斯克曾在财报会上提到,“无法自主制造无人机的国家将在战略上受制于人”,并肯定中国在无人机产业链的整体优势。在这场全景无人机的开局竞争中,真正的胜出者很可能属于那些既懂影像、更懂飞行,还能够驾驭复杂技术来为用户打造极简操作和流畅体验的企业。

当然,无论影石和大疆如何开战,我们期待,这场对决最终将推动行业走向更成熟、更创新的未来,并为用户带来真正可靠、好用、值得信赖的产品。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一直是商业世界运行的元规则。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尔街见闻”,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中国最大约会App,成中老年人网恋专区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