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才排名超新加坡成亚洲第一

未来城不落·2025年09月11日 14:09
如何及时补齐关键短板?

为维持对人才吸引力提高良好势头,“中国香港需继续强化金融与管理教育优势,巩固商业环境竞争力,同时果断应对高生活成本、劳动力负增长、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等挑战”。

9月9日,由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显示,中国香港特区的相关排名,由2024年的第九位大幅跃升至今年的第四位。这一成绩既成为中国香港历来的最高排名,亦使其超过新加坡(2024年第二位,2025年第七位)成为亚洲第一。

中国香港对外来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正大幅度上升,这与当地的国际化程度较高、营商环境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关。摄/焦建

由IMD发布的这一排名,旨在就当地人才的投资与发展状况、经济体对当地和海外人才的吸引力等方面检视各地人才竞争力。

“在过去两年,中国香港的相关排名累计上升12位,证明特区政府在教育、创新科技及引进人才方面的政策措施找对路向并收到成效;期望排名上升可带动香港打造国际创科枢纽,特区政府会对准香港的八大中心战略定位,继续加强培育及引进人才。”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在9月9日针对此次排名结果表示。

“在培养、吸引及留住支撑长期竞争力的人力资本方面,上述结果充分彰显了中国香港的能力正持续增强。”隶属于IMD的世界竞争力中心(WCC)高级经济学家何塞·卡瓦列罗(José Caballero)在9月10日回复《财经》相关提问时解析称,“此次排名的快速攀升证明,聚焦改革与投资可收获显著成效。而大量国际学生的流入,也为未来熟练劳动力储备奠定了基础。”

在分析中国香港特区的排名提升原因时,IMD向《财经》提供的相关背景资料则显示,香港人才竞争力集中体现为“准备度”“吸引力”“投资与发展”三大维度的全面提升。

所谓准备度,其英文表述为Readiness,汉语意思大致为某经济体的人才库中技能及能力的供给充足度与需求匹配度(The availability of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in the talent pool),亦可简单理解为具备应对未来、决胜未来的能力。

中国香港在今年的准备度方面的排名由全球第四升至第三位。具体而言,当地的科学类毕业生比例始终位居前列(2025年占大学毕业生42.39%,2024年为42.87%);金融技能排名第三、管理教育排名第五、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教育成绩排名第六;同时,熟练劳动力供给显著改善,排名从第26位跃升至第11位。

科学类学科毕业生的比例蝉联全球第一,金融技能排名升至全球第三,则被中国香港特区的相关研究人士认为正好可为香港两大重点领域提供所需人才,即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此外,在“吸引力”维度,中国香港也从第28位升至第20位。其核心驱动力来自对外国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增强(排名从第26位升至第16位)及人才流失状况改善(排名从第33位升至第25位);72.22%的高管受访者将商业环境列为移居的首要动因,而中国香港稳健的制度环境亦得到印证,其司法公正排名全球第七。

具体来看,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香港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逾52万宗申请,其中超过35万宗获批,抵港人才逾23万人;在薪酬领域,中国香港及新加坡的管理层薪酬均具备较强吸引力,以总基本薪资加上奖金和长期激励计算,中国香港以285857美元排第五,新加坡则以298777美元排第四。

部分受这些因素影响,中国香港的外来高端人才排名大幅上升亦在当地引发关注,不少观点对此解读为在地缘政治下,不少外地精英被吸引来港工作,香港在营商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具备一定吸引力。

从2024年开始,国际学者到中国香港高校执教的案例亦在增加。较受关注的案例,则包括神经科学家麦可·豪瑟(Michael Häusser)离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成为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院长;政治学家罗伯特·汤姆森(Robert Thomson)亦从澳大利亚蒙纳许大学(Monash University)离职,出任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系主任。

在“投资与发展”维度,中国香港也从第13位小幅提升至第12位,通过教育及持续学习推动当地人才发展取得稳步进展——例如员工培训重视度排名从第23位升至第18位;该维度最亮眼的表现,则是当地的女性劳动参与率达50.79%,位居全球第五。

值得提及的是,虽中国香港特区近日接连在相关排名中获得较好成绩,但当地各界亦在持续反思一系列问题,包括卓越排名能否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人才可否尽展所长等方面,并指出“观乎眼下现状,香港潜力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还待官商各界继续用心经营。”

此外,何塞·卡瓦列罗也对《财经》解析指出,尽管近期进步显著,中国香港仍面临可能制约人才竞争力持续提升的瓶颈,包括生活成本指数达113.63(全球排名第66位,属世界最高水平之列)、劳动力增长转为负值(2025年以-0.39%排名第62位,而2024年尚为1.22%)、公共教育支出仅占GDP的3.87%,或对教育质量构成影响;小学(师生比12.10)与中学(师生比10.70)均排名第19位,反映当地教育系统承载一定压力;生活质量方面,颗粒物污染暴露排名第37位,可能引发对整体生活质量(排名第29位)的担忧。

“中国香港的人才竞争力发展前景依然向好,但取决于能否及时补齐关键短板。要维持良好势头,中国香港需继续强化金融与管理教育优势,巩固商业环境竞争力,同时果断应对高生活成本、劳动力负增长、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等挑战。”何塞·卡瓦列罗称,“唯有在夯实优势的同时有效缓解结构性制约,香港才能稳固其全球领先人才枢纽的地位。”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9月9日指出,多元专业与高端人才一直是香港竞争力核心所在,亦是推动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引擎。特区政府会进一步加强培育和善用本地人才,建设国际教育枢纽,并用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同时以各项针对性的便利落户措施壮大香港的人才库,推动香港迈向更高台阶,贡献国家、联通世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EcoFlow自进入欧洲以来,已凭借创新的便携与家庭储能产品,服务数百万用户

7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