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机场餐饮,已经“卷”成了网红店
餐饮大佬们,都盯上了机场、高铁站
高铁、机场、高速服务区……突然成了“香饽饽”,头部品牌纷纷抛出布局计划。
8月末,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业绩会上,Tims天好中国首席执行官卢永臣表示品牌将在更多优质的交通点位布局,“把Tims开进更多高铁站、机场、高速服务区打造‘旅途补给站’。同时,增加对医院、学校、银行等特渠门店的覆盖力度。”
不止Tims,一路狂飙的“雪王”,也表示出了品牌对交通枢纽点位的重视。自2024年起,蜜雪冰城就不断调整开店及加盟政策,今年6月更是将门店保护范围扩大3倍,有不少加盟商表示调整后的开店门槛更高,品牌对点位的审核速度也已经放慢。
◎图片来源:品牌官方公众号
尽管开店政策历经数次调整,但蜜雪冰城始终鼓励加盟商进入包含交通枢纽在内的未饱和的特殊渠道。8月中旬,蜜雪合作中心官方账号上,还专门就蜜雪冰城签约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与武汉高铁站发布了喜报。
此前执着于“开大店”的霸王茶姬,也悄悄增加了交通枢纽店的比例。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此前霸王茶姬有约80%左右的门店首选在一二线城市的购物商场、写字楼,并对门店面积有一定要求,但今年,这部分比例下降到了60%左右。新开门店中,社区街边店、交通枢纽店及学校店的比例有所上升。
交通枢纽上,站满了各大连锁餐饮
基于内参君近年来四处出差对机场、高铁站的观察,对交通枢纽上的餐饮有了一些新发现。
先看高铁站,快餐为主,麦肯星是“标配”,区域头部快餐也开多店。
以广州南站为例,品牌数量或许不多,但明显的特点是一家品牌开多家店铺,如麦当劳、肯德基、霸王茶姬、遇见小面、蒸浏记等品牌,都在站内开出了不止一家门店。
同时,菜品的利润空间也相当可观。仍以蒸浏记为例,荤菜价格集中在30元左右,如经典蒸排骨更是高达38元/份,一荤一素一汤一饭,一餐价格轻松高达60元。同样的价格,可以在深圳卓越时代广场店里团个三人套餐。
◎摄图:内参君
再看机场,从快餐到正餐,再到本土特色品牌,一应俱全。
中研普华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机场商业市场规模达1820亿元,其中餐饮零售占比39%,成为机场商业的重要支柱。
以成都天府机场为例,餐饮选择尤为丰富,其中快餐简餐占比最高,满足旅客的快速就餐需求,还引入了如轩砂锅粥、全牛匠乐山跷脚牛肉等正餐品牌,提供更具仪式感的就餐体验。
◎摄图:内参君
从点位布局来看,天府机场T2航站楼中心位置的“中心餐饮区”堪称核心区域,如星巴克、肯德基、食其家、袁记云饺等大型连锁餐企坐落其中。
作为出发前、落地后的必经之地,该点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里面的餐饮店铺,也总是客流密集。尤其是肯德基这类“国民快餐”和一把骨·川菜小馆等颇具四川特色的门店,更是挤满了全家出行的旅行者。
为了增加空间利用率,身处候机区的饮品品牌,如一只酸奶牛、茶百道等,均采用了店中店模式,以降低开店成本。
◎饮品店大多采取店中店模式,摄图:内参君
最后是正在向商场餐饮靠拢的高速服务区,有网友表示其“比景区还好玩”。
过往提起高速服务区,无非就是六件套——打水、加油、上厕所,超市、盒饭、方便面。就餐选择相当局限。但今天,随着消费需求升级与服务区商业迭代,在传统“六件套”之外,司机们也有了新选择。
比如嘉兴高速服务区,曾引入全国首家高速公路星巴克,目前服务区既有五芳斋、咬强羊肉面、乌镇特色面馆等本地餐企,也有肯德基、星巴克、古茗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甚至还有新华文创·光的空间等文体娱品牌,堪称“吃喝玩乐一站式解决”。
◎图源:小红书
为啥都在加码交通枢纽店?
到交通要道开新店,似乎是拓店策略在高压市场下的无奈转向。
企查查数据显示,仅2024年一年,新注册餐饮企业就多达357.4万家,截至 2025年6月底,全国餐饮相关企业存量已接近1700万家,存量竞争愈发激烈。
与此同时,曾经被誉为“流量入口”的核心商圈、购物中心同样风光不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购物中心的客流量仅为2019年同期的78.3% ,不少餐饮从业者感慨 “租金对不起流量”。
当市场趋于饱和,到更有机会的地方开店,是品牌自然而然的选择。
曾经的“非主流”点位之所以在当下备受欢迎,还因为在交通设施日益完善、消费理念变化、政府主导支持等的影响下,出行人数屡创新高。
根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年暑运期间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19亿人次,日均1.92亿人次,同比增长4.3%。
人流量越高,就意味着品牌有更高的概率,完成更广泛客群的转化。
以香港西九龙高铁站为例,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五一期间日均客流高达10万左右,堪称“流量王”。今年冲击IPO的遇见小面,就瞄准了这一商机,将品牌在香港的第6家、品牌的第400家门店开到了香港西九龙高铁站。
实际上,除了基本的购物中心、住宅区等常见点位,遇见小面早已展露出对交通枢纽、学校及景区等特殊点位的关注。经过多年发展,品牌已经在北京大兴、上海虹桥、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等机场,以及北京西站、广州南站、深圳北站等高铁站中完成布局。
不迷信商圈,以“人流量”作为选址考量,通过拉高潜在消费群体数量,为品牌谋求高潜在收益。交通枢纽作为中转站,能助力品牌触达来自天南海北的旅客,极大拓展客群范围,自然能获得更多品牌的支持。
◎摄图:内参君
其次,交通枢纽能为品牌提供天然背书,让餐饮品牌“自带高光”。
与商场不同,交通枢纽能形成天然区隔,且人流多、店面数量少,品牌露出更有效。尽管顾客不一定每次都会到店消费,但当一个品牌多次、重复出现,自然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记忆点。
如肯德基,仅在天府机场就开出了6家门店(包含1家肯悦咖啡),在出发、到达、生活区等多个区域多次露出,不仅方便快捷利好消费者,还能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达成车站为品牌背书的效果。
引入特色餐饮品牌,有助于丰富车站/机场的商业生态,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是交通枢纽与餐饮品牌的“双向奔赴”。
比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就于2024年7月份在T3航站楼开出了京韵文化美食荟,不仅有便宜坊、鸿宾楼、峨嵋酒家、烤肉季等中华老字号餐饮店,还有EGG BOMB、霸王茶姬、manner、喜茶等网红餐饮。
北京南端的大兴机场,也曾因“好吃”出圈。今年8月份,大兴机场开启了“归兴肆见”暑期美食荟,推出代金券及打卡活动,有阿香米线、稻香村、呷哺呷哺、沁庐·江西菜、庆丰包子铺、西贝等多家店铺参与。
年轻人把高铁、机场餐饮,吃成了“旅游三件套”
过去,交通枢纽餐饮留给消费者的印象多是 “价格高、选择少、味道一般”,旅客多为 “应急消费”;如今,随着旅客对旅途体验的要求提升,“出行也要吃好的” 成为新需求。
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不少地区推出了线上点单服务,更便利。
今年3月,铁路12306推出了到店自取服务,乘客可在12306APP【餐饮·特产】选项内提前下单,到店后自取。此前,北京大兴机场也推出了“兴先送”服务:旅客在小程序下单,商品30分钟内直送登机口,据报道,该功能在2024年的使用量激增150%。
而在价格端,“同城同质同价”政策也成为了交通枢纽招商的基本要求之一。受此影响,不少交通枢纽内的产品,在价格上与市区同品牌、同品类门店基本持平,大兴机场内部分品牌的套餐价格甚至低于市区20%,极大降低了旅客对产品溢价的顾虑。
便利+平价,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种草打卡,到交通枢纽体验美食,正在成为出发前/落地后的必备仪式感。
最出名的,堪称“大兴机场三件套”。在小红书上,#大兴机场三件套 词条下已有435.6万浏览。有游客专门到访,在馆内走了7千多步,就为了凑齐“老舍茶馆·杏仁豆腐牛乳茶”“阳阳中国饭·虾仁烧麦”和“美珍香·芝士肉干吐司”。
◎图源:小红书
“三件套”的种草、打卡,蔓延到了更多城市。从哈尔滨的糖葫芦+鲜酿格瓦斯+egg汉堡,到昆明的蒸饵丝+滇红拿铁+玫瑰普洱冰淇淋,再到深圳的翠华菠萝包+光明鸽+陈鹏鹏潮汕菜……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在交通枢纽“逛吃逛喝”,捧出来不少“机场网红店”。
小结
某种程度上讲,如今的交通枢纽餐饮是:口碑品牌多了,溢价宰客少了;便捷适配多了,猎奇尝鲜少了;清晰标签多了,模糊定位少了……真正实现了从应急消费到品质体验的转变。
但餐饮人想入局,并不容易。
首要的就是高企的租金成本。“新周刊”在报道中提到,如果市区店铺租金占经营成本的15%至20%,机场店可达到30%。
此外,机场、高速服务区等距城区较远,食材运输成本也较高。而由于车次/航班的时间不确定,大多店铺需要24小时长时运营,进一步增加了开店成本。
因此,尽管交通枢纽餐饮迎来了消费端的品质升级,但其高成本、强限制的经营门槛,仍然不可忽视。这也意味着,如果餐饮品牌想要在此站稳脚跟,需要在成本控制及运营适配等多方面,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作者:内参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