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这三条线:无人车、人形、星链,哪条先形成闭环?
9 月 10 日,美国知名科技播客 All-In Podcast 发布与马斯克的连线对话。 节目标题点明四个关键词:DOGE、Optimus、Starlink、手机直连。
马斯克逐一回应了核心议题,而且全都给出了时间表。
FSD,年底交付;
人形机器人,2025 年底量产;
Starlink 完成 170 亿美元的频谱收购。
这三个产品,本质上是三种 AI 接口:
- Grok 不是聊天机器人,而是嵌入 Optimus 的“中枢系统”;
- AI5 芯片不是为了测试性能,而是为 FSD 降本提速、同时供机器人使用;
- Starlink 不是遥远的卫星互联网,而是让设备与 AI 连得上、保持稳定、能复用的网络基础。
这些不是独立推进,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 AI 基础设施。
从芯片 → 算法 → 载体 → 网络,每一层都在加速整合。
三条线,并行推进。
这篇文章基于马斯克发言,分析这三条线的推进逻辑,判断哪条最先实现商业化。 重点不是产品多酷炫,而是看懂 AI 时代的基础设施是如何搭建的。
第一节|从芯片到工位,AI 要先能落地
马斯克不是在推单一产品,而是在同时推进三条技术线:
一个芯片,叫 AI5;
一辆车,搭载自动驾驶系统 FSD V14;
一个机器人,内部名称 Optimus V3。
正如他所描述的:
“我们在做的,是一个有大脑、有手、能理解现实的机器人。”
✅ 芯片:不是加速器,是现实压缩器
在对话中,马斯克花了大量时间讲芯片,而不是讲模型。
“AI5 比 AI4 好 40 倍。Softmax 操作(一种AI计算),我们原来要跑 40 步,现在只要几步。”
这个改进为什么如此关键?
因为每一辆特斯拉都在用 AI 芯片跑自动驾驶,每一个 Optimus 也要用 AI 芯片控制手、眼和行动。芯片速度跟不上,机器人就会动作迟缓。
他说:“我们不是在造更大的芯片,是在解决问题。”
特斯拉已完成 AI5 芯片设计审查,AI6 也在研发中。这套芯片专门适配“2500亿参数以下”的模型,目标明确:成本低、能耗低、推理快——也就是“真的能用”。
✅ 自动驾驶:年底上线,不再等未来
谈到自动驾驶,马斯克明确了一个时间点:
“FSD V14 将在几个月内发布。年底前,这就是能上路的系统。”
与以往的模糊承诺不同,这次有了明确时间。
技术层面已经就绪:AI4 芯片在车上运行,AI5 设计完成,软件跟上了硬件节奏。
现在,FSD 不再只是演示,而是可以作为 Robotaxi 的核心系统准备大规模部署。
凭什么这么笃定?
因为特斯拉已经把这当作战略赌注。董事会将 Robotaxi 运营目标写入了 CEO 激励方案,如果计划成功,马斯克的薪酬将与数万亿市值直接挂钩。
✅ Optimus:不再表演,是能干活的版本
马斯克对 Optimus 的野心毫不掩饰,他用“sublime”(崇高的)来形容 V3 版本,并预测这将是地球上最伟大的产品。
但真正的挑战在哪里?他举了个具体例子:
“每只手 26 个执行器,每个都要自己设计,没有一家供应商能供货。我们不是在造机器人,是在解决供应链都不存在的问题。”
Optimus 的核心难点,从来不是算法模型,而是如何让机械手能夹起螺丝、接上线束、扣住钣金。 这看似是制造问题,实际上触及了 AI 落地的根本:
机器人必须精准控制物理动作,才有可能在现实中发挥作用。
一旦攻克这个根本难题,马斯克预测 Optimus 可能成为特斯拉 80% 市值的来源。
✅ 这套组合是巧合吗?不是。
答案很简单:同一套核心技术,多场景部署。
- 芯片要在车里工作,也要在机器人身上工作
- 自动驾驶用的视觉系统,也能用在机器人眼睛上
- 相同的 AI 推理能力,既控制方向盘,也控制机械手
马斯克虽然没说自己在建生态,但这套组合已经形成了完整的 AI 基础设施,接下来就是大规模应用。
第二节|Grok,正在走出对话框
现在有了硬件基础,接下来看软件能力。
"Grok 不是做聊天的。"
马斯克强调:它要嵌入物理系统、现实场景和具体操作中。
✅ Grok:从重写知识到控制行动
对话中,马斯克解释 Grok 的训练方法:
“使用大量推理计算来查看所有源数据,然后思考每条信息,添加缺失的内容,纠正错误并从训练数据中删除虚假信息。”
他以维基百科为例:Grok 判断什么是真的、虚假或缺失的,然后重写页面并补充完整信息
这不是炒概念,是正在推进的完整计划。
当行业还专注于信息处理时,马斯克的野心更大:
Grok 不是语音工具,它要能控制动作,理解场景。这不是一个聊天机器人,是一个能替你做事的智能体。
而这,正是 Grok 驱动 Optimus 的底层设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xAI 正在加速推进:目前 Grok 已更新至第 4 代,正在准备训练第 5 代。xAI 正使用 10 万张 GPU 进行下一轮大模型训练,同时在孟菲斯扩建 Colossus 2 超级计算集群。
这样训练出来的 AI,才能真正融入现实生活,而不只是停留在对话层面。
✅ 接入人脑?他已经在做了
马斯克不满足于用语言和 AI 对话,他想直接让 AI 和大脑对接。
他说:
“Neuralink 已经在运行。12 个人体内已经植入脑机接口。醒来时,神经信号会立刻启动,这意味着你可以马上控制设备。”
下一步更加惊人:Neuralink 将来可以与 Grok 对接,用二进制通信,无需翻译语言。
换句话说,AI 不再等你打字,不再要你说话,而是直接接收你大脑的指令信号。
Neuralink 今年已完成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首批植入手术,官方目标是 2025 年帮助瘫痪用户恢复行动控制、部分视力,并探索与 AI 的“无延迟接口”。
马斯克强调:“我们不是为了玩科技,是为了效率。”
✅ 所以 Grok 是什么?
Grok 不是产品,而是一个中枢:
- 将用户意图转化为行动指令
- 将现实反馈转化为结果报告
- 将多个工具整合为执行方案
一个能理解你的需求、完成实际任务的智能助手。
第三节|星链让 AI 设备真正接入世界
在马斯克看来,AI 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解决一个基础问题:网络连接。
既然人需要手机上网,那 AI 设备也需要自己的连接方式。
这就是 Starlink 要解决的问题。
✅ 频谱收购的真正目标:连接你和 AI
马斯克在现场直接说:
“我们已经花了 170 亿美元买下新频段的无线电波。这些频率专门用来让卫星和手机直接对话。用户不需要换 SIM 卡,也不需要靠地面基站。直接从天上连。”
他不是在画饼——170 亿美元的真金白银已经投下。
目标很清楚:手机不再依赖 Verizon 或 AT&T,而是直接连上 Starlink 卫星。
马斯克说:
“我们希望未来你用的手机不是移动公司的,而是 Starlink 的。Starlink 会成为一个全球都能用的服务,无死角、无中断。”
目前 Starlink 已获批使用 L 波段、S 波段频率,正在与手机芯片厂商合作,首批支持设备预计 2026 年出货。覆盖范围为全球,不受国家边界限制。
但手机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这不只是给人用的。Starlink 官方文档显示,这项网络也将用于机器人、边缘计算设备、远程 AI 工具接入。
也就是说,马斯克正在让 AI 连得上网。
✅ Grok + Starlink:AI 工具可以部署到任何地点
Grok 之前还在网页里,或者在 Tesla 车上。 但一旦连上 Starlink,Grok 就能部署在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运行。
为什么需要 Starlink ?事实上:
- 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高速网络;
- 不是每家企业都有算力资源;
- 不是每个国家都能自建通信网络。
AI 落地的最大障碍就是网络:
上传慢、延迟高、无法部署、访问受限。
但有了 Starlink,AI 工具就可以做到:
“在非洲一个偏远诊所、在一辆卡车上、在一个岛屿工厂里都可以接入云端智能。”
马斯克的设想是让 AI 像 Wi-Fi 一样无处不在,而 Starlink 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设施。
这些企业常遇到的网络问题,马斯克试图用 Starlink 一网解决。一个终端,连接全球AI——这就是 Starlink 的价值。
这也让马斯克的 AI 生态真正能够实现全球化部署。
第四节|三条线,不是分工,是组合拳
马斯克在对话里,没有说“我们有三项业务”。
他描述的是这样一个图景:一个有身体的 AI,能够理解指令、连接网络、执行动作。你说话,它就能懂、能查、能做。
Grok、Optimus、FSD、Starlink、AI5 芯片,这些技术正在组装成一个完整系统。
✅ 不是集成现有技术,而是从第一原理重新设计
当主持人再问他芯片为什么不买英伟达时,他说:
“我们知道每一个痛点在哪,因为硬件团队和软件团队坐在一起。”
他们不是买来零件组装,而是从零开始设计整套系统。
这就像搭积木,每一块都要完美契合:机器人需要专用芯片,芯片要匹配算法,算法要接入数据,少了任何一环都转不起来。
具体来说:
你今天走进办公室,看到一个机器人。 你说:把桌子边那盒资料拿给我。
传统做法需要多套系统:语音助手、控制程序、传感器、云平台,各管各的。
但在马斯克的设想里,只要一个接口就够:
- 你说话 → Grok 解析意图
- Grok 控制 Optimus 动作(用 AI 芯片运行)
- 动作过程中需要数据 → 通过 Starlink 拉取并反馈
表面上简单自然,就像人的反应一样,但背后是一整套技术在无声配合。
✅ 为什么全栈自研?为了无缝协作
主持人曾问马斯克:“你做这些,是不是太多了?Starship、Neuralink、Optimus、芯片、Grok……怎么顾得过来?”
马斯克的回答是:
“是的,我确实工作很多。但这是同一件事。”
什么叫“同一件事” ?马斯克要构建的是一个完整闭环:
用户说话 → Grok 理解意图 → AI 芯片计算 → Optimus 执行 → Starlink 实时反馈
每个技术都不是独立产品,而是这套 AI 基础设施的必要组件。少了任何一个,整个技术栈都转不起来。
不是在做产品矩阵,而是在搭技术生态。
结语|AI什么时候能被接入、托付、用起来
马斯克在访谈中表达了紧迫感:
如果 AI 和机器人解决不了债务和增长问题,我们就完了。
他不是在谈未来,而是在讲现在:人口下降,我们需要 AI 帮社会做事。
- Optimus 是能替人动手的;
- FSD 是能替人开车的;
- Starlink 是能让所有设备连得上的。
- 而 Grok 则是听懂指令、统筹全局的智能大脑
哪条线最先形成闭环?这个问题本身就错了。 这三条线本就是一套组合拳,不是分散的工具。
竞争已经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系统性整合。
马斯克用全栈自研的方式,试图建立不可复制的技术壁垒。
我们的机会在哪里?不是复制他的路径,而是找到自己的AI应用场景,用更轻量的方式解决具体问题。
最终的问题是:
你的 AI,从能用到好用到依赖,还要多久?
📮原文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ZqZBRA-6Q&t=3s&ab_channel=All-InPodcast
https://www.techradar.com/vehicle-tech/hybrid-electric-vehicles/anyone-with-an-iphone-in-the-us-can-now-download-the-tesla-robotaxi-app-and-join-the-queue-for-a-ride
https://news.satnews.com/2025/09/01/forresters-digest-starlink-tops-7m-customers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media-telecom/spacex-buys-wireless-spectrum-echostar-17-billion-deal-2025-09-08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lon-musk-on-doge-optimus-starlink-smartphones-evolving/id1502871393?i=1000725813518
https://broadbandbreakfast.com/starlink-hits-7-million-users-worldwide
https://techcrunch.com/2025/09/08/spacex-strikes-17b-deal-to-buy-echostars-spectrum-for-starlinks-direct-to-phone-servic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深度研究员”,作者:AI深度研究员,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