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业齐遇冷,天宜新材近亿贷款诉讼雪上加霜

预见能源·2025年09月11日 08:03
天宜新材陷亿元债务纠纷,流动性危机待解。

01

在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中,天宜新材曾以“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高铁动车组制动闸片国产化”的身份备受关注。然而,短短数年间,这家明星企业却面临着流动性吃紧、行业寒冬和巨额亏损的多重考验。2025年上半年,公司再次交出了一份亏损的半年报,而与此同时,一纸近亿元的贷款纠纷诉状,也将其拖入诉讼旋涡。

9月6日,天宜新材公告称,公司及其两家全资子公司收到江油市人民法院传票。案卷显示,2023年8月,公司子公司天力新陶向江油农商行借款1亿元,期限两年,用于购买原材料和补充流动资金。天宜新材作为保证人提供连带担保,绵阳天宜则以18处不动产抵押担保。

然而,贷款到期后,天力新陶仍有本金9995.43万元及利息罚息未能偿还,银行随即提起诉讼,要求立即清偿本息并拍卖抵押房产,同时追究天宜新材的连带清偿责任,并要求天宜新材承担本案诉讼费、保全费等实现债权的费用。截至8月26日,虽欠付利息仅6.84万元,但这一“刚刚逾期”的信号,仍清晰反映出企业资金链的高度紧张。

对此,天宜新材表示,公司已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诉,但鉴于案件尚未开庭审理,目前无法预计其对公司本期及期后损益的具体影响。

事实上,天宜新材资金紧张的情况早就有端倪了。

8月1日该公司披露,新增银行账户被冻结金额6153.41万元,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及子公司银行账户累计被冻结金额达8757.92万元,占公司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2.39%,占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末货币资金的39.35%。天宜新材也在公告中坦言,资金短缺是公司目前阶段主要矛盾。

此外,数据显示,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3亿元,同比暴跌63.85%;归母净利润亏损14.95亿元,同比减少1138.31%,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仍无好转迹象。报告期内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下降17.26%;净利润为-2.09亿元,虽然较上年同期减亏57.52%,但仍深陷亏损泥潭。

天宜新材解释业绩下滑主要是双主业布局正同时遭遇行业逆风:轨道交通行业受国铁集团集采低价中标政策影响竞争加剧;光伏行业出现全产业链供需错配情形,低价竞争导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受此不利市场环境影响,公司光伏新能源业务也依然承压。

资料显示,天宜新材传统优势业务轨道交通板块主要产品为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曾打破国外垄断。但受国铁集团集采低价中标政策影响,行业竞争加剧,公司轨道交通业务受到较大冲击。

天宜新材转型布局的光伏新能源业务更是遭遇全行业寒冬。2025年1-5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197.85GW,但6月仅新增14.36GW,同比下降38.45%,环比下降84.55%,新增规模出现“断崖式”下跌。

天宜新材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的毛利率也从2023年的31.52%下降至2024年的-85.41%。其中,碳碳复材产品的毛利率从14.58%降至-49.23%;石英坩埚产品的毛利率从41.23%降至-156.38%。

02

面对严峻形势,天宜新材不得不采取多项措施应对危机。

今年年8月,天宜新材披露资产出售计划,拟将全资子公司天津天宜持有的汽车刹车片与配件项目产线相关机器设备及不动产进行出售,交易价格合计5140万元。

此次出售资产账面净值为9141.66万元,交易价格较账面净资产折价率达43.77%,反映出公司急需回笼资金的紧迫性。

更重要的是,天宜新材发布了系统的估值提升计划,提出七大措施:努力优化资产结构;调整和完善现有业务模式;围绕战略定位努力提高经营质量与效率;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优化信息披露质量;重视投资者回报;严格执行减持新规。

天宜新材表示,将结合市场和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资产剥离,以此盘活公司存量资产,同时也不排除引进新的投资者或产业资源,盘活公司资产,改善公司现金流状况,努力降低公司流动性风险。

在业务层面,天宜新材表示将“努力跟进行业变化的形势,不断降本增效应对行业的变化及影响”,并“基于各板块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和完善现有业务模式,尽全力提升各板块业务抵御经营风险能力”。

但坏消息是,资本市场已经开始疯狂“逃离”天宜新材。据悉自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天宜新材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已触发应当制定估值提升计划的情形。截至2025年9月8日收盘,天宜新材每股报收于6.86元,增幅0.29%,总市值38.57亿。而长期破净通常意味着市场对天宜新材未来盈利能力持悲观态度。

此外,天宜新材自身还指出,若行业持续下行,不排除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其坦言,公司目前面临较多的金融机构、供应商对公司及子公司提起的法律诉讼事项,对公司及子公司部分账户进行了查封冻结,如后续公司相关债务或欠款无法按期全额偿还,公司及子公司资产将面临一定的被强制执行、甚至被拍卖的法律风险。

天宜新材的经历是跨界转型企业的典型缩影,从打破国外垄断的高铁刹车片巨头,随后2021年切入光伏碳碳复合材料,2022年收购新毅阳进军光伏坩埚领域从而跨界光伏,到现如今遭遇行业寒冬,其业务跨度不可谓不大。

如今面对近亿元的诉讼案件、大量银行账户被冻结以及行业周期性下行的显示,使得这家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的未来充满挑战,即使采取众多解救措施,但天宜新材能否在行业寒冬中成功自救,仍需时间检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李智胜,编辑:杨锐,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亿华通研发团队锐减六成,核心技术人员离职。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