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账期承诺是否达成?追踪18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状况:总额降,账期拉长
随着蔚来在日前发布财报,国内主流上市车企今年的半年报已悉数披露。
回顾上半年,“反内卷”成为汽车行业的关键词之一,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车企、经销商等纷纷发声力挺“反内卷”。其中,最受外界瞩目的是17家车企联合承诺把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为零部件企业“输血”纾困。
如今半年报收官,正是检验承诺成效的窗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18家上市车企半年报后发现,截至上半年,其应付账款及票据合计10209.03亿元,较去年末减少629.34亿元;但周转天数均值升至192.46天,比去年末增加6.17天,呈现“总额降、账期拉长”的背离态势。
细化至个体,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位居“应付款前三”,上半年应付账款及票据分别达2366.86亿元、2305.53亿元和1050.61亿元,均突破千亿关口。若以相对应的周转天数衡量,众泰汽车、赛力斯、海马汽车位列“账期最长”前三。
应付账款减少者多,周转天数增加者多
今年上半年,共有14家车企的应付账款及票据规模较去年末有所减少。其中,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下降金额最大,分别减少240.85亿元、105.91亿元和81.24亿元。从下降幅度来看,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广汽集团领衔这项指标。
制表:每经记者 孙磊
对比之下,蔚来、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和江铃汽车上半年末的应付账款及票据相较去年末有所增加。其中,小鹏汽车半年增加了76.07亿元,增幅达32.96%;零跑汽车半年增加了44.25亿元,增幅达23.41%。
有分析人士称,随着销量的增长,这两家公司对上游供应链的采购规模也相应扩大,导致应付账款及票据相应增加。同时,随着交付量的增长,小鹏汽车及零跑汽车在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有所提升,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供应商的资金支持,从而增加了应付账款及票据的规模。
与应付账款及票据不同,从相对应的周转天数来看,今年上半年仅有6家企业较去年末实现改善,分别为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小鹏汽车、北汽蓝谷、海马汽车与众泰汽车。其中,小鹏汽车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为170天,相比于去年末缩短约63天,成为账期缩短幅度最大的车企。
制表:每经记者 孙磊
7月12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文称:“经过近一个月的内部反复讨论,小鹏制定了账期调整和执行的相关步骤,并开始推动向前。”而据记者了解,小鹏汽车部分供应商在今年7月收到的邮件中已经提及“基于对长期合作的长远考虑,开始启动签署相关补充协议工作——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内”。
相比之下,另外11家企业的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还在增长。其中,赛力斯今年上半年的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为266.3天,相比去年末增加100多天;比亚迪则增加近15天至142天左右,理想汽车增加约43天至208天,江淮汽车增加27天多至接近218天。
从上述应付账款及票据和对应的周转天数来看,整体呈现应付账款及票据减少,但对应周转天数增加的态势。对此,有分析认为,上半年车企普遍回款加快,现金充裕,主动提前付款;不过由于“60天账期承诺”始于6月10日至11日,而半年报的截止时间为6月底,车企账期变化尚未得到明显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变化不大,但部分企业已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将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比亚迪方面在财报中提及,上半年进一步优化账期管理及渠道管理,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处于汽车行业较低水平。
有企业现金储备,不能覆盖应付账款及票据
事实上,除了企业在财报中的表态外,通过分析企业现金流的变化,也能窥探出车企们已开始为优化账期展开行动。以理想汽车为例,其二季度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3亿元大幅增加,但其自由现金流却为-38亿元,同比“恶化”超一倍,较一季度的-25亿元也进一步扩大。
对此,理想汽车方面解释道,上述变化主要是公司为响应“60天账期”的监管要求,将供应商付款周期从3至4个月缩短至60天。理想汽车首席财务官李铁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预计公司第四季度的现金流将得到改善。
记者从理想汽车方面了解到,该公司已于7月中旬完成对所有直采供应商的账期调整,合同账期为60天,按月度支付,每月有两次统一支付期。在结算形式上,绝大部分采用电汇,仅有少量使用银行承兑。有供应商表示:“理想汽车的账期改为60天,直接付现款,没有承兑。”
值得注意的是,车企对供应商账期的调整牵涉环节繁复,并非一蹴而就。记者了解到,不少企业是在7月完成了这些工作。8月11日,距离承诺正好过去60天,工信部披露了三家车企执行承诺的调研信息——一汽集团、广汽集团、赛力斯已实现60天内支付账款。
“落实60天账期的最大障碍可能在于部分车企的资金管理能力和内部协调机制。例如,如何在短时间内调整资金流,确保按时支付供应商款项,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外,车企内部的财务、采购、生产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资金的及时调配和支付。”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说。
对于车企尚未兑现“60天账期”的承诺,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认为“车企自身现金流承压,不得不优先保障自身资金链稳定,从而延缓付款”。这些观点也再次证明账期缩短首先是一场“现金硬仗”,账面资金能否足额覆盖应付账款及票据,才是“60天结账”承诺能否真正落地的生死线。
制表:每经记者 孙磊
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口径观察,18家车企中,仅江铃汽车、海马汽车两家公司的账面资金可完全覆盖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若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可随时变现的短期理财等一并纳入“现金储备”统计范围,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规模即可全额覆盖其应付账款及票据。
不过,即使按现金储备规模估算,仍有部分车企无法全额覆盖应付账款及票据:比亚迪、吉利汽车、蔚来等公司的储备规模仍低于其对应的应付账款及票据,短期偿付能力承压。而放眼行业来看,“60天账期”承诺仍是一场待完成的“现金大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BD汽车”,作者:孙磊,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