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车,集体跑德国“撒野”去了

超电实验室·2025年09月10日 18:33
挺进欧洲腹地

中国车企,已经学会反客为主了。

作为两年一度在欧洲本土举办的全球顶级车展,慕尼黑车展被不少欧洲车企视作主场,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大众汽车集团等欧洲主要车企均发布重磅新品。

不过本届慕尼黑车展与以往大不相同,中国车企的存在感前所未有地明显,这次慕尼黑车展,光来自中国的就有116 家参展商,成为仅次于东道主德国的第二大参展国家,这是创纪录的数字。

如果单论车企,在今年29家参展的汽车制造商中,有14家企业来自中国,而欧洲阵营只有10家。

不仅如此,还有像地平线、宁德时代、Momenta等一众中国供应商,也抱团准备给欧洲老铁们带点“新能源时代Tier 1”的震撼。

正因如此,也让中国与欧洲企业,在这届慕尼黑车展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碰撞。

但欧洲的汽车巨头们,却呈现出“左右互搏”的戏剧化局面,一边耐不住性子,比如宝马 iX3、奔驰 GLC EV 等全新电动车型都提前曝光,试图展示“电动化”的未来中,他们依旧是主导者。

而另一边这些巨头们却在记者会上“唱反调”,表示2035年在欧洲市场实现100%电动车销售“不现实”,警告欧盟不要坚持到2035年全面禁止内燃机汽车

反观,中国汽车企业们,已然将慕尼黑车展变成中国汽车出海的舞台,比如全新小鹏P7在欧洲第一次亮相,零跑全新小钢炮Lafa5全球首秀,比亚迪也宣布今年年底在欧洲开设超1000家门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里,中国品牌正在加速冲锋。

01 向欧洲开拔

作为中国新造车的新晋头牌,再加上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的先天优势,零跑选择将全新的个性化战略小车Lafa 5在慕尼黑车展上全球首秀。

既是一款小车,又选在欧洲市场首秀,零跑的心思已经不难猜出,同时零跑B10在海外市场正式上市并同步开启欧洲交付,售价约3万欧元。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现场透露,借助欧方股东、全球第5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的资源体系,零跑已完成超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布局,销售和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今年1-8月,零跑汽车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3万辆。

此前朱江明就说过,今年零跑汽车海外销量的目标会是5万-8万台,但绝对不会是终点,就像何小鹏在慕尼黑现场说的那样,“之后我每年都会来德国,我相信中国以后会有更多的企业走向全球。”

在本届车展上,小鹏汽车把自己作为一家AI科技公司的底蕴都带来了,重点亮相的是全新小鹏P7以及人形机器人。G6 与 G9 两款 SUV 以及 X9 MPV 也首次在欧洲亮相,同时小鹏还带来了 P7+,还同步展出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模型、SEPA扶摇架构等一系列技术。

除了产品展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还宣布将在慕尼黑设立其第九个全球研发中心,这也是其在欧洲的首个研发基地。

国内的扛把子比亚迪倒是没选择拿出什么重磅车型压阵,不过还是多款车型亮相,包括海豹旅行版、海豹U DM-i、海豚冲浪、元UP、海狮7、腾势Z9GT等。今年3月在国内发布的“兆瓦闪充”技术,号称“5分钟补能400公里”也在慕尼黑车展上给了一众老外们不小的震撼,

比亚迪这次将重心放在实质性的海外布局上,比亚迪匈牙利工厂将于今年年内投产,首款车型为海豚冲浪,土耳其工厂则计划2026年开始投产。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表示,未来六个月将推出三到四款插混新车,预计这些车型很快在欧洲销量上会超过纯电动车型,并在一两年内主导市场,高端品牌仰望也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另外,比亚迪计划今年年底前,在欧洲开设超过1000家门店,2026年年底前在欧洲开设超2000家门店。

海外的顶级车展,怎么能少得了国内汽车出海最成功的奇瑞,不过这次以海外小分队的形式,携旗下欧萌达和Jaecoo两大品牌亮相,Jaecoo 品牌确认首车 Jaecoo 7 插混车型将率先登陆德国,欧萌达品牌也计划同步启动德国市场销售,成为奇瑞进军欧洲的先锋军。

除此之外,长安汽车也将深蓝和阿维塔两个品牌带到慕尼黑车展上,深蓝S05为欧洲首秀,深蓝S07公布售价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广汽旗下昊铂、传祺、埃安旗下明星车型集体亮相,第二代AION V宣布登陆欧洲市场,红旗的海外车型EHS5也亮相欧洲,并计划四季度在丹麦市场上市。

秀肌肉和野心的中国军团可不光只有新车来到欧洲,中国 Tier 1们,也在慕尼黑车展集体开秀。

比如宁德时代发布了神行 Pro 电池。这是首款搭载 NP3.0 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单体电芯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体动力电池继续使用的安全性。

其他如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企业也一同参展,要么有新品发布要么就是在欧洲有建厂的规划。

自动驾驶软件、芯片、激光雷达以及L4自动驾驶等企业也扎堆进入慕尼黑车展,比如地平线、黑芝麻、大疆卓驭、Momenta、文远知行等。

而且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有一个特点,坐拥双重身份,既是中国供应商,又是欧洲巨头们深度合作的伙伴,如奔驰、宝马等与国内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达成深度合作的战略关系,大众汽车也和地平线达成深度合作。

02 戏剧双面的欧洲巨头

中国品牌来势汹汹,主场作战欧洲本土品牌也不甘示弱。奔驰、宝马、大众等欧洲巨头们也借此次车展推出了主力车型,来对标国内主流产品。

不过,不知是“暂避锋芒”,还是“王不见王”,这些欧洲巨头们纷纷选择在车展前夕提前亮剑。

宝马的新世代首款量产车型BMW iX3在车展前夕全球首发,基于全新的智能化平台打造,配备全景iDrive、驾控超级大脑、大圆柱电池、800V高压平台等创新技术。契合中国市场的iX3中国版也将于今年年内正式亮相,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采用与阿里巴巴共同开发的宝马定制大语言模型技术,CLTC续航超过900公里。

作为“宝马历史上最具前瞻性”的战略项目,无论是智能化、辅助驾驶、电池技术还是设计理念,都被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抢跑的还有奔驰,发布了畅销车型——GLC的纯电版本,全新纯电GLC EV作为基于全新MB.EA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全新纯电GLC承载着奔驰“油电双行”战略的使命。

相比在售燃油版本,新车外观及内饰设计、车身尺寸全部革新,特别是融合942颗光源的全新格栅、39.1英寸史上最大贯穿屏幕、S级轿车同款底盘技术。

另外还搭载了第4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采用800V电气架构,WLTP工况下最高续航713公里。根据规划,由北京奔驰投产的加长轴距版本将于2026年上市,并推出首款6座车型,并且还有城区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豆包AI大模型等技术来提升智能化水平。

大众品牌带来了经典小车Polo的电动化继任者 ID.Polo,新车的外观设计脱胎于此前的概念车,基于大众全新MEB Entry平台打造,计划于2026年5月首发,同年秋季上市,而高性能版本ID.Polo GTI则将在2026年底到来。

奥迪品牌则推出了全新概念车Concept C,该车定位于纯电动敞篷双座跑车,量产版将于2027年发布,而且号称量产版除了增加门把手、传感器和一些小调整外,与概念车几乎不会有差别。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汽车巨头们虽然在镁光灯下展示自家最新的电动车型,展示“电动未来”的无限可能,但反手就站在演讲台上表达难舍燃油车的态度。

在车展前夕,宝马董事长Oliver Zipse在采访时表示,欧盟到2035年禁止销售内燃机的计划是一个“重大错误”。奔驰汽车总裁康林松也警告说,如果欧洲执意要“削弱欧洲最大的工业”,将存在“巨大风险”。

不仅如此,来自大众、Stellantis的掌门人也纷纷表示,2035年在欧洲市场实现100%电动车销售“不现实”。

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利弗·奥博穆更是直白地表示:“大众汽车以及整个欧洲汽车产业数十年来所享受的盛宴,在如今的形态下已经结束。”

乍一听,好似在呼吁尊重“行业电动化需求疲软”的现实环境,但实质上是传统巨头为自身落后的电动化争取喘息时间,一边是想要捡起电动化的光环,一边担心失去燃油车的庇护,被中国彻底甩在身后。

如今汽车行业就像大众集团CEO奥博穆说的那样,“没有谁能独占未来”,但事实证明,中国汽车已经抢先拿到下一轮入场券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超电实验室”(ID:SuperEV-Lab),作者:王磊,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摸着LABUBU过河。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