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何以实现高增长?如何持续?

出行一客·2025年09月09日 19:00
零跑汽车的高热度引发了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冷静审视。零跑能否在“规模扩张”与“价值提升”之间找到平衡,能否以技术实力将性价比标签从“低价高配”升级为“价值优选”,将决定其能否从“新势力黑马”蜕变为真正具备持续竞争力的全球企业

9月8日,德国慕尼黑车展把零跑汽车推至国际视野。车展期间,零跑汽车推出了一款名为Lafa5的个性化新车型,同时宣布B10在海外市场正式上市并启动欧洲交付。 

Lafa5基于LEAP3.5架构打造,定位为高颜值运动轿跑,计划于今年四季度在国内上市,并于明年上半年登陆全球市场。零跑汽车官方此前强调,该车型并非面向小众市场,同样具备大众化属性。 

“拉法从此不再只是豪门玩物,也能为人民服务了。”一位业内人士在看完此次发布会后告诉《财经》。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正向全球市场推介新车来源:零跑 

真正让零跑汽车站在行业聚光灯下的,并非仅是海外发布新车。从六度蝉联国内新势力销冠、国内第二家半年盈利新势力车企、被传“一汽入股”到“与华为合作”的否定表态,再到浙江国资26亿元注资落地,零跑汽车始终处于舆论中心。 

9月7日,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在其社交平台宣布,零跑汽车当日全系车型订单达4663辆,创历史新高。他同时表示,零跑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重点欧洲市场已跃居销量前列,更于8月超越比亚迪,登顶德国纯电汽车市场。 

然而慕尼黑的聚光灯,并不会掩盖零跑汽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当比亚迪、吉利等传统巨头发力同级市场,零跑毛利率长期徘徊于14%左右——零跑汽车的高增长路径,既让它迅速起量,也将其推向关乎生存的拐点:性价比模式是否真正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性价比下的高增长红利:月销5万、明年目标百万

零跑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市场边缘到新势力头部的跨越。从2019年单车型月销仅数百台,到2022年借助C11车系实现月销破万,零跑汽车在2024年进入快速爆发期。今年8月,零跑交付量达到5.71万辆,年内累计交付超32万辆。在海外市场,前八个月出口量已经超过3万辆。 

支撑这一业绩的,是“极致性价比+全域自研”的双轮模式。零跑汽车通过自研掌握65%核心部件成本控制权,得以在产品端构建“低价高配”的竞争力——B系列主打10万元级市场;C系列聚焦15万-20万元区间,覆盖主流家用需求;即将推出的A系列下沉至10万元以下,D系列则瞄准30万元级高端市场,ABCD全系列覆盖不同价格带。 

“零跑‘半价理想’的认知已深入人心。理想有的配置零跑基本都有,价格却低得多,销量自然就上来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8月,零跑凭借极致性价比,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家庭的替代选择——其当月销量达到理想的两倍,印证了“半价理想”标签的市场号召力。 

以零跑C系列主力车型C10为例,该车定价12.88万-16.88万元,提供纯电与增程双版本,凭借性价比,已在国内新势力阵营中多月蝉联销冠。不过在中型SUV细分市场中,C10更多是切中间需求、错位竞争,而非与头部产品正面对抗。即便剔除价格因素,零跑C10增程版与理想L6、L7相比仍存明显差距:今年7月,理想L6单月销量14830辆,累计达11万辆;L7销量6237辆,累计5.4万辆;而零跑C10增程版销量为3251辆,累计2.2万辆。 

从动力类型来看,比亚迪宋PLUS是C10最直接的竞争对手。2025年1月-7月,宋PLUS家族累计销量突破30万辆,而C10家族同期销量约7.8万辆——表现虽可圈可点,但尚未突破该细分市场的天花板。 

在10万级入门市场,B系列承担起走量任务。以B01为例,该车定位10万元级纯电轿车,以“半价Model3”为卖点,对标小鹏MONA M03,其顶配价格仅与小鹏入门车型相当,却凭借后驱布局、650公里续航和操控性能,在上市第二个月实现月销破万。同系列的B10表现同样强劲,上市四个多月销量已突破4万辆。 

对于上述车型销量爆发,零跑汽车副总裁周颖认为是“技术积累到一定阶段的规模效应和口碑效应”的结果,而“把产品竞争力做到足够冗余”,是零跑性价比策略的核心落地方式。 

当下,零跑正通过渠道扩张和出海战略扩大规模效应。截至2025年6月,借助与Stellantis合作,零跑已在欧洲、中东等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超600个销售网点,并计划明年在欧洲本地化生产B10。在慕尼黑车展上,朱江明透露全球销售服务网点已突破1700家。 

基于当前增势,零跑制定了2026年百万年销目标,需实现月均8万-10万辆的交付。B、C系列各承担4万辆,A、D系列合计贡献2万-3万辆。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乐观预计,全系列车型到位后,潜力将超100万辆。 

性价比路线的可持续挑战:规模与品牌如何平衡

尽管增长迅速,零跑的性价比路线正面临多重挑战。行业普遍认为,未来三年,年销百万将成为头部车企的新门槛。 

正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所言:“未来三年,汽车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100万辆销量已经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未来核心是谁用最快的速度做到1000万辆,这才代表在这个市场上有足够的保有量。” 

这意味着,百万销量正从“新势力头部标签”退为“行业入场券”。如果无法持续扩大体量,即便达成该目标,也可能在后续价格战、研发战和技术战中落后。 

值得肯定的是,零跑在今年上半年以3000万元净利润实现扭亏,成为国内第二家半年盈利的新势力。朱江明将其归因于全域自研带来的平台化与成本优化,以及规模效应摊薄固定成本。 

然而,规模扩张只是上半场,能否实现盈利与品牌的“质变”,才是决定零跑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 

在“规模”与“利润”之间,零跑选择了前者。“我们以成本定价,不追求高毛利,目标是做全球车企,必须先做大规模。”曹力直言,14%-15%的毛利率“相对合理”,现阶段优先“扩大市占率”。 

规模扩张的同时,品牌向上成为零跑不得不走的路,但其难度远超量的增长。 

如今零跑以30万元级D系列进军高端市场,曹力说有信心“在30万价位做到50万以上车型的竞争力”,却也不得不承认“品牌溢价需要时间沉淀,靠用户口碑、产品竞争力和技术优势慢慢积累”。 

第三方机构数据表明,今年前七个月,零跑汽车主力市场是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这些区域的消费者更注重实用和成本,一线城市作为汽车品牌高端化的“必争之地”,零跑销量占比不足8%。 

去年C16上市时,朱江明曾强调聚焦20万元以内价格带,以用户群集中提升产品优势和销量规模。“又要做高又要做低,用户不同产品也不同,战线会拉得很长。”朱江明坦言。 

更关键的是,零跑现有用户多集中于10万-20万元价格带,对价格高度敏感,品牌忠诚度较低。 

对于高端化路径的可行性,罗兰贝格全球奥纬前合伙人、行业资深专家张君毅告诉《财经》:“现在的年轻人追求高质价比,如果企业只盲目走高端路线,在国内不考虑价格,单纯考虑历史积累的品牌溢价,而不考虑当前价格接受度的话,很难可持续走下去,大家现在也看到了这个局限性,现在的购买力需要进一步激活,同类产品扎堆的情况下,企业要保持品牌优势,也不能一直以高价来筑护城河,吃老本或者一厢情愿实际上是没有市场的,用户有太多选择。只有质价比高,产品打动购买者的功能及情绪价值,有独特易理解传播实用的卖点,较高颜值才能产生爆款。” 

因此,对于零跑而言,问题不仅在于高增长红利能否持续,还在于它能否在红利消退前,完成一场从“销量明星”到“价值巨头”的跨越。这场考验,远比达成百万销量目标更为严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汽车”,作者:王欣 赵成,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学习苹果是捷径,但未必次次都有用

8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