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10万份清洁好物免费送,京东的反内卷「实验」?
家清行业正陷入一场看似平静却异常艰难的拉锯战。
明面上看,家清产品是每家每户都需要的刚需品。但据数据科技公司Nint任拓发布的《2024 家清行业趋势快速报告》显示,在“网购时,哪些品类会倾向选择‘平替’?”的消费者调研中,家清类目排名第三,39%的消费者会选择家清类平替品。
这表明消费者对家清产品的忠诚度较低,谁家便宜就买谁的,很少会执着于某个特定品牌。
“现在家清行业,就像在薄冰上跑步。不跑的话没流量,卖不上货,但跑快了可能亏本,直接掉入水下。”一位家清品牌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家清行业的无奈。
这个人人都在买的刚需赛道,其实一直存在三个彼此缠绕、难以破解的痛点:一是“量大利薄”,规模与利润倒挂,纸品、洗衣液等基础品类虽是流量入口,但利润极低甚至亏损,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狠”的怪圈;
二是细分品类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环境清洁、驱蚊、清洁工具等细分场景的新兴好产品不为人所知,但质量差的产品因低价或高付费曝光吸引消费者购买,进而透支整个品类信誉;
三是营销“无效内卷”,低价补贴、直播吆喝换来的是“薅羊毛用户”,复购低、品牌认知弱,陷入谁补贴多谁短暂领先、但谁也赚不到钱的循环,缺乏创新性的营销玩法。
这些问题不仅困扰品牌,也实实在在损害消费者利益。
消费者要么为“信息差”花冤枉钱,要么只能用没效果的平替品,那些能解决真实清洁痛点的好产品,全藏在角落里没人看见,这就是行业内卷的代价。
为什么功效更好的家清产品卖不出去?为什么消费者不知道功效更好的家清产品?电商平台能不能帮助消费者解决细分清洁场景的需求,同时让更好的产品被大众熟知?
在京东超市,家清行业的这些问题都在悄悄发生改变:不再只是价格战,而是把更优质的产品,在对的场景,送到对的消费者手里。
当低价成为习惯,如何让好产品被看见?
618、双11这样的大促时节,你一般会往购物车里加什么?
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纸巾、洗衣液、清洁剂……这些每天都要用的消耗品,趁着打折多囤点,总不会错。
但你可能不知道,每个人都在买的纸品市场,其实绝大多数品牌都是在“微利”边缘挣扎。翻开几家上市的纸品龙头企业财报就会发现,它们的净利润率通常只有1%-2%左右,几乎不赚钱。
不光是纸品,整个家清行业大多也类似——很多品类销量虽大,利润却非常薄。周末想冲销量,流量却起不来;用补贴拉来了用户,很多人买完一次就再也没回来。
当大家纷纷开始“拼价格”,这场竞争早已不再是“谁能赢”,而是变成了“谁能撑得更久”。
但另一方面,那些真正有利润的小众品类,比如特定功能的清洁剂,却陷入了“没人知道”的尴尬境地。
多位家清行业细分品类的品牌负责人无奈提到,自家产品明明很好用,但消费者总觉得“清洁剂都差不多”,不知道有专务专用的清洁产品,更倾向选便宜不好用的产品,一款清洁剂清洁全家,清洁效果不好,进而对整个细分类目产生误解,认为花钱买不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产品。
于是家清行业就陷入了两难:主打的大品类不赚钱,但能引流;有潜力的小品类看似利润高,但消费者认知不足、很难起量。
更现实的是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大多数消费者习惯在大促期间一次性囤够半年甚至一年的纸巾、洗衣液,集中购买很多组合装的清洁剂和清洁工具。这就导致平时除非急用,否则很少人会主动下单。
京东超市家清品类相关负责人David和他的团队做过多次用户访谈,发现70%的家庭在周末缺家清用品时,会优先选择线下超市或便利店,线上渠道始终没找到让用户专门等一天的理由。消费者不会为了一瓶洗衣液,把打扫计划推迟到第二天。但是线下有限货架的模式又导致很多细分场景清洁的产品未能上架,用户的需求未被真正满足。
此外,行业在营销上的重复投入也让品牌们疲惫不堪。老牌家清企业绿伞就曾尝试过补贴拉新、直播带货,但效果并不持久。绿伞副总经理薛福宝坦言,用补贴吸引来的用户,大多想薅羊毛,往往复购率很低;靠直播带出来的销量,用户认的是主播而不是品牌。
部分品牌、白牌为了抢客甚至把价格压到成本以下,结果是大家都赚不到钱,只能在包装或原料上压缩成本,导致用户体验下降,最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
“大多数家庭平日工作繁忙,因此周末都有大扫除的习惯。”David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但很多家庭在打扫时根本不知道有哪些产品,可以帮他们更轻松地解决问题。”
基于这样的用户洞察,京东超市家清采销团队开始思考:能否在顾客高频打扫的周末,围绕“家庭清洁”整个品类和品牌资源,打造一个持续性的营销IP?如此一来,不仅能帮助用户发现好产品,也可以帮助品牌打破“线上周末销售低谷,线下有限货架细分场景产品不能入场”的魔咒。
但这件事说起来简单,难度却不小。比如怎么说服品牌在一个刚起步的营销IP上进行投入?跨品牌合作需要协调多个品牌的利益,免费体验的货值成本及营销成本谁承担,供应链能不能跟上?内部协调多部门协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谁来解决?
当一个行业陷入“不停补贴、持续低利”的状态时,也许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努力地内卷,而是一种新的思路和玩法。毕竟,没有任何行业能永远靠“赔本”活下去。
本来是免费送的,没想到这么好用,以后就选你家了
家住重庆的魏薇,每次大扫除对厨房总是愁得慌,尤其是油烟机上的顽固油污,直到2025年4月的一个周末,魏薇照常在京东上购买洗衣液,恰好赶上京东超市周末大扫除活动,为他提供了一瓶绿伞新品油烟净。
当时魏薇不以为然,认为不用花钱的东西肯定效果一般。
在下个周末大扫除时,魏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使用了绿伞油烟净,没想到效果意外的好,油污一抹就掉,还不伤手、不刺鼻,机器也没被腐蚀。自此以后,她成了绿伞的铁粉,不光油烟净,连洗洁精、卫浴清洁剂都改在京东绿伞旗舰店购买。
这种“意外”正在很多家庭发生。背后是京东超市“周末大扫除”项目联合家清品牌们,正在悄悄改变家清行业的推广逻辑。
2025年4月某天,绿伞集团的生产车间里,机器从白天轰鸣到了深夜,工人们轮班倒,机器不停歇。
他们正在赶制25万瓶绿色油烟净产品,这是一个没有任何计划前提下的紧急任务,绿伞不仅要生产出所有产品,还要将产品送达京东位于全国的8个大仓,而时间一共只有5天。
绿伞自1993年创立以来,少有经历如此紧急且大规模的生产节奏。
彼时的绿伞,作为深耕线下的老国货品牌,推广一款新品往往需要3-6个月,还要投广告、做直播,半年才能勉强稳定销量。
2024下旬,当David带着“周末大扫除”营销方案找到绿伞时,薛福宝的第一反应是犹豫:“用户免费获取?万一用户觉得我们的新品是廉价赠品怎么办?25万瓶的成本,要是卖不出去怎么办?”
但David一句话点醒了他。“我们不是简单的免费赠予,是帮你迅速渗透精准用户。让整个家清的用户体验到你们的油烟净的差异化功能,后续复购肯定比广告拉新准。”David强调。
更让绿伞意外的是,京东采销不光是口号上说“多卖点货”。为了让新品贴合用户需求,David团队拉着绿伞团队反复修改了20多次产品,几乎对每个环节都争取做到精益求精,只为了让用户一用就爱上。
“我们从2024年10月份就开始筹划,到今年4月份产品上市,准备了6个多月。长达半年的准备,就是想在周末大扫除活动中迎来集中爆发。”薛福宝强调。
结果远超预期,周末活动两天售罄25万瓶,新品7天跃升至油烟净类目TOP1,1个月内新增40万用户。
更意外的是“长尾效应”,活动后30天,绿伞油烟净新品仍保持稳定,用户好评率超预期,产品评论中顾客反馈这款产品“真的不伤手、不刺鼻、不腐蚀油烟机”,在淡季(6-8月)的销量仍比其他产品高20-30%。
“相当于一个月时间,完成了过去半年的销售目标。”薛福宝笑言。
无独有偶,维达电商团队最初对周末大扫除项目的预期销量增长仅为5个点,奥妙则主要希望解决拉新效率低的问题。
“洗脸巾是趋势品,用户还习惯用毛巾,我们想的是通过这次活动能涨5个点。”维达品牌电商团队相关人士提到。
但京东超市家清采销团队提出,纸巾和洗脸巾潜在用户高度重合,能不能通过让每个用户免费体验一次洗脸巾,好产品为自己说话打动用户复购,通过瞄准周末打扫洗脸+清洁的场景,让用户在囤纸巾时,免费体验洗脸巾。
抱着尝试的态度,维达进行了试水。没想到,经过周末大扫除活动,维达这款洗脸巾的日销环比增长197%,还冲进了行业TOP10榜单。
让维达最惊喜的不是销量,是用户质量。自从6月底参与周末大扫除活动后,7月开始新购买用户数同比增长100%。此外,洗脸巾的爆火还带动了其他产品销量,如湿厕纸增速达到20-30%,厨房湿巾的用户渗透率也有了明显提升。
对奥妙而言,京东超市的周末大扫除克服了“新品起量慢+老客激活难”的双重问题。
奥妙快洗洗衣液是针对“周末快速清洁”的新品,主打“15分钟洗净”,但上市初期没有达到理想销量。但参与周末大扫除项目后,京东超市帮助奥妙快洗洗衣液成功触达了家清全品类用户,通过让用户零成本体验试用,快洗新品迅速的打开了用户规模,用户在活动结束后也产生了大量的复购。
奥妙所在的联合利华集团也在用户上实现突破性增长,新客增长35%,老客增长44%。
很多用户在奥妙、维达等品牌的京东旗舰店评论区写道:“本来是免费送的,没想到这么好用,以后就选你家了。”不知不觉间,这些消费者从试用品用户变成了忠实复购者。
对用户而言,周末大扫除不是为了薅羊毛,而是因为产品+场景的双重叠加,激发了用户的购买需求。David和采销团队发现,周末大扫除项目最核心的用户反馈是省心。周末打扫前打开京东,买常用的纸品、洗衣液,就能免费得油烟净、湿厕纸和清洁工具,一站式搞定所有清洁需求。
当家清行业还在为“低价、流量、复购”头疼时,京东用“场景渗透+自营协同”的模式,不仅帮家清品牌们带来了创新性的增长机会,更给行业找到了一条“反内卷”的路径。
每周免费送10万份家清商品,京东图什么?
“我这纸巾三层厚,沾水都不破!”
“我这张才两分钱,性价比谁能比?”
“我这过了皮肤测试,擦脸都不刺激!”
你以为这是纸品品牌的研发吵架?其实是京东超市家清采销在选品会上的日常。为了让自己负责的品牌能上“周末大扫除”活动,这帮采销经理们把产品优点掰碎了讲,毕竟谁都知道,上了这场活动,销量立马就能起飞。
“现在谁都清楚周末大扫除的影响力,采销经理们争得面红耳赤,就是想让自己负责的品牌多一个爆单的机会。”David强调。
当家清行业还在纠结“怎么让品牌愿意一起玩”时,京东超市周末大扫除项目已经把品牌们凑到一起,每周送10万份商品。这件事看上去是简单的买赠促销,但深入内部会发现这是一场精密的资源匹配游戏。
品牌愿意让渡权益,参与跨品类、跨品牌合作,核心是京东有让它们“愿意让利”的底气。
京东平台上家清年度用户体量超1亿,这是它能拉动销量的底气。也只有京东这种既自营又有规模优势、供应链优势的平台,才能让不同品牌愿意坐到一起,互相搭配、共同让利。
别的平台要么不是自营,各品牌仓库都不一样,协调起来特别麻烦;要么用户量不够,品牌觉得“不值得为这点流量投入”。
不少家清品牌也提到,选择和京东合作,看重的就是京东长期积累的自营模式和供应链优势。从选品到送货,全程可控,品质有保障。
比如绿伞油烟净新品,双方历时半年多,迭代20多次,过了京东采销的“三道关”,最终才得以正式参与活动。
第一关是读懂用户的“吐槽”。David团队没有急着定产品,而且先翻了上千条消费者评价,找出大家最难受的点。发现消费者对油烟净的抱怨特别集中,要么是吐槽腐蚀油烟机外壳,新机器用几次就留印;要么擦完手黏糊糊,得洗半天。
既然用户怕“伤机器、粘手”,那就让绿伞新品做到油污喷完能像水一样流下来,擦完手不沾一点残留。简单说,用户的痛点就是产品的改点,不做“自认为好”的功能,只解决“用户真难受”的麻烦。
第二关是死磕产品细节。产品效果再好,如果操作体验不佳,那也会被消费者当成一次性产品。比如要是油烟净握把太粗,女生就可能握不住;要是做得太细,发力时就可能打滑、使不上劲。
为此,采销团队拉着绿伞一遍遍调节产品细节,确保用户上手就好用。这种“不起眼的细节”,有时恰恰是用户反复购买的关键因素。
第三关是把握消费者的生活“节奏”。采销团队洞察到消费者多集中在周末进行清洁。所以把活动定在周末,打造专属场景赠送清洁用品,让用户买纸品、洗衣液时顺手领到品牌免费新品,回家打扫就能用,既不浪费,又能让用户直观感受到“产品好用”的意外之喜,切实为消费者解决清洁难题。
在送货环节,京东的自营物流网络确保了用户体验。正如绿伞案例所示,5天生产25万瓶并配送至8大仓,只有具备完善仓储物流体系的平台才能做到。
“当周末大扫除项目流量起来后,有些地区的购买力会暴增,原本要卖2天的货,可能在几个小时就销售一空,这个时候就需要各部门协同补货,非常考验组织协同和供应链响应效率。”David强调。
同时,京东内部每周都会开复盘会,把项目遇到的问题一个个解决。例如发现用户找不到赠品,就把活动页面视觉改成统一风格,让用户一眼就能看到;发现某款清洁剂没人要,就根据用户需求在夏季送驱蚊,过敏季送乳霜纸等应季商品。
德佑的湿厕纸就是迭代出来的“黑马”。一开始德佑只敢小批量尝试,复盘时发现用户复购率高,就加大投入,后来又根据周末销量数据,融合多类产品组合。调整后,德佑湿厕纸周末销量破百万,环比增长超50%,单品日销跃升至品类TOP3,并在活动20天后,带动大包规销量环比增长100%。
就这么一点点的优化,周末大扫除从单纯的营销活动,变成了用户记在心里的IP。现在很多用户周末打开京东APP,会主动搜“周末大扫除”,看看这周有什么赠品。
如今,周末大扫除已走过21期,京东超市家清品类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周末销量同比提升30%,用户规模同比增长40%。这些数字背后,离不开京东自营模式所构建的整套体系能力。从选品、供应链到物流的高效协同,构成了周末大扫除项目能够持续运转的硬核实力。
“周末大扫除”活动更像是京东在家清行业的一次反内卷“实验”,把“低价内卷”改成“价值匹配”,让消费者遇到真正省心的好东西,让品牌遇到真正识货的人,真正回归零售业本质。
在这场“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实践中,京东用实际成果证明了自己不只是销售渠道,更是最懂用户和最懂行业的“省心伙伴”:绿伞的新品实现了7天冲顶,维达的趋势品实现了快速破圈,奥妙的新客实现了持续复购;用户也不用再硬凑满减囤货,购买必需品时顺便试试免费获取的新品,省心又实用;整个家清行业也开始跳出无效内耗,转向真正理解用户、做好产品。
同时,对京东来说,经过周末大扫除活动也更加深化了“来京东超市购买家庭清洁商品,又好又便宜”的用户心智。
现在,David再去找品牌谈合作,已经不需要过多解释,销量、复购率和用户反馈自有说服力。品牌报名也踊跃了起来,现在想参加“周末大扫除”,得提前一个半月报名排队。
正如京东超市家清采销团队一直坚持的原则:永远先考虑用户要什么,再决定“货”怎么卖;先做好整个品类的生态,再服务好每一个品牌。
这个最朴素的经营逻辑,恰恰揭示了“周末大扫除”乃至京东能够持续创造用户价值的根本逻辑,真正的增长,来自于用户,用户满意了,品牌自然愿意来,行业也能越来越好,这也是京东始终被各方信赖的底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