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酷狗乐华集体瞄准,国内地偶加速进行时

娱乐资本论·2025年09月05日 08:15
草台班子变香饽饽。

“日本地偶正在进入爆发期,内地资本看在眼中,准备下场。”地偶资深从业者老雷向河豚君表示。在他看来,目前地偶经纪国内大概有2亿市场规模,其中男女地偶各占一半。

地偶是指不在主流媒体露出,在小剧场、livehouse演出的偶像团体。日本是地偶的发源地,这些在地下演出的偶像们往往没多少粉丝,生存困难是常态。如今,随着流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地偶团体开始在短视频网站如tiktok上曝光,开始冲击传统偶像团体。头部地偶团体如fruits zipper更是在出道三年时间内实现了从livehouse到武道馆再到东京巨蛋的三级跳。

Fruits zipper 2026年东京巨蛋演唱会海报

在海的这边,国内地偶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实现百支以上数量的增长,相较地偶元年“2023年”总数147支翻了2倍多(注:地偶统计数据实时更新)。“可以说,国内的地偶也想走日本的路”。不仅有大量民间资本涌入,一些传统娱乐经纪公司和平台也纷纷下场,如白色系正招募地偶、和酷狗合作紧密的未名行星下沉地偶市场,B站也做了地偶综艺,“听说乐华也有计划要做地偶”,老雷透露。

到了2025年,相比大家印象中的女地偶团体,男地偶经纪更是直接起飞,不止有创造营系选秀艺人如陆定昊、刘夏俊等加入,在社媒上,也到处充斥着“程序员下班做地偶”“爱豆转行做地偶”“16岁学生兼职做地偶”的消息。“现在秀人做地偶练习生的比做团播的都多”。

在国内,做地偶究竟是项怎样的生意?男地偶为什么在今年崛起?娱乐资本论采访了4位业内人士,以及2位粉丝,小娱想要知道,这门生意的目前的市场格局是什么?在靠什么赚钱?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地偶圈来了好多人:女团快卷不动了,男团在野蛮扩张

作为一种日本舶来的亚文化产品,地下偶像在很长时间内在国内都是一种小圈子自娱自乐的产物。根据Fandom网站中国偶像WIKI数据,2014年第一支女子地偶团体神龙妹子团成立,在此后的8年时间内,地偶在国内的增长数量几乎都是个位数,直到2023年女地偶开始爆发式增长了101支,2024年新增188支,到今年8月又新增了113支。

男地偶比女地偶崛起要晚很多。根据微博“地下是男的谎言”,2023年国内出现第一支男地偶搬砖汪汪队(已解散),至今男地偶数量已经增长至60支。

在同样飞速增长的数量面前,男女地偶的生态变化有很大不同。

女团的钱越来越难赚了。

老k是一位女团制作人,据他介绍,国内最早一批地下偶像的粉丝实际上和日本偶像团体AKB48的粉丝有很大重叠,对日本以及二次元文化感兴趣。在女地偶圈内,大部分团体的唱跳风格都是日系风格,女偶像们唱日文歌是普遍现象。这某种程度上,文化隔阂成为了新入局者的门槛,如果对日本文化不了解,或者对日系偶像不感兴趣,很难成为受众。地偶女团曾经也想过向外拓展粉丝,但效果寥寥。“所有的团队实际上都是竞品,在争取同一块市场”。

竞争者越来越多的同时,整体的粉丝数量几乎是固定的。在被誉为“地偶第一城”的上海,女地偶的受众节假日巅峰人流量也不过2000人。这导致钱难赚成为必然。女地偶小芯告诉娱乐资本论,去年她发现去到上海的拼盘演出(和其它团体一起演出是地偶常态)机会明显增多,与此同时观众也变少了。她们遇到最抽象的一种情况,是台下只有一位观众。

上海某女地偶表演现场 (作者/摄影)

在这块市场二八现象也很严重,头部团体往往吸走了大部分的粉丝,实现盈利,而剩下的竞争者多半处于生存困难的境地。

小芯所在团体,是重庆地区较早的女地偶团体,成立于2023年,现在微博粉丝已经过万,她告诉娱乐资本论,即便是像她们这样发展得较早的团体,目前也无法实现盈利,比较固定的,能够来线下看她们演出的人,大概只有“10个”。

因为本质上非常难以盈利,老K介绍,目前有很多新生团体,“投入个几十万,玩个半年就撤资的非常多”。

既然那么难赚钱,人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老k认为,这可能有几方面因素:

第一,女地偶兴趣爱好者广泛,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偶像本人,为爱发电不少。目前女地偶团体的投资者和偶像中,有不少人为了实现舞台梦想自创团队。

第二,受整体经济情况影响,很多在其它行业发展有困难的人,也会把目光瞄向演出,增加收入。老K 透露,这两年还有空乘学校联系他做演出培训的,除此之外,很多和地偶有重叠资源的人,如动漫声优也很容易进军地偶,“他们有女孩,也有音响设备,简单培训就可以跨界”。

“流水线女团一周一个不是梦”。在这样的局势下,女地偶竞争只会越来越难,甚至为了赚钱,部分团会采取剑走偏锋的竞争模式,以吸引受众。

如果女地偶竞争格局是从难变成“更难”,男地偶的竞争生态是从“easy”变成“卷”。

茉莉是今年年初决定做男地偶制作人的。而诱发她进入地偶这行的契机,只是因为看了一场男团的初披露(线下首秀)。

她印象非常深刻,那个团的演出地在杭州一个非常偏远的小酒吧,舞台是临时搭建的,妆也需要成员自己负责。几首歌、专业水平不怎么样的舞蹈,就是演出的全部。让她大吃一惊的是,即便这么“简单”,还是吸引了差不多小100号粉丝。

要知道,在此之前,这个团体在网络上只做过简单的宣发,微博粉丝数量直到现在也不过2000。茉莉算了下成本和收入,“纯赚”。如此高的转化率和操作成本,让茉莉动了心,她决定加入这个行业。她有选秀团队打造经验和娱乐行业资源。这让她很有信心,可以做出更优质的地偶男团,能够获得更好的回报。两个月后,她实现了收支平衡。

茉莉并不是嗅到男地偶红利的个例,从今年1、2月份开始,国内地偶男团市场开始走热,以上海为主阵地,这股风向全国蔓延开来。目前国内超过50%的男子地偶团体都分布在上海,几乎每天都有男子地偶活动。广州也出现了和酷狗合作紧密的【未名行星】这样的地偶团体。

相较女地偶,男地偶的受众还没有固定受到某种风格影响,整体也更为多元。在男地偶圈内,虽然也有日系风格的偶像,但韩系风格偶像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除此之外,不一定是唱跳风格的团队也可以在其中有生存空间,业内也有纯VOCAL风的团体在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入门门槛。

个人独唱也允许被出现在男地偶中 (图源/抖音博主三叶) 

“上海新男团差不多是一周一到两个”,茉莉透露。而加速发展的男地偶市场,正在试图走完女地偶发展了几年的路。

有不少事务所想靠规模效应提前抢占市场。所谓规模效应就是招募大量新人或者成立新团。女地偶中有系统研习生机制、长期招募大量新人的通常是规模较大的老牌事务所,已经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是男地偶境况截然不同,很多新事务所和新团都开始推出系统研习生机制,还建立了类似48系的二代团、三代团。

与女团新人相比,男团新人的待遇要优厚很多。小芯透露,她的一个朋友就在做男团,一入行就有底薪8000元,而这是女团新人签事务所难以企及的薪酬。在许多制作人看来,这也是保证男地偶稳定性的方式,“男生从小梦想做偶像的较少,需要有定薪才能稳住而不是被其他行业挖走。”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下,男地偶“卷”也是必然的。根据茉莉估算,男地偶整个市场活粉也不过2000人。这样的市场容纳不了太多竞争者。茉莉从入局开始就想着要把团队往“地上”(在公共媒体或者更大平台露出)带了,她接下去的发展目标是带领团队参加音乐节演出。

做情绪商品,营业吸金

受市场限制,男女地偶都是小众生意,要赚钱,都得靠特典券。表面上看,特典券只是供粉丝聊天以及和偶像拍拍立得的票券,但这可以成为支持偶像的极有力的一环。因为门票收入往往归主办方所有,而特典券收入能够给到偶像。

自营团(自己活动不签约事务所)的偶像可以拿走全部,签约事务所的偶像,则可以和事务所分成。粉丝如果特别喜欢一个偶像就会买很多张特典券支持偶像,如果拍到100张就叫百切。

对偶像而言,人气的旺盛与否不是虚拟的数字,而是更直观的特典券收入对比以及感官冲击。在地偶圈,刚出道没粉丝的偶像被人认为要经历“罚站”的过程。所谓罚站,就是看着其他偶像坐在位置上签特典券,为粉丝拍切,而ta只能站在一边旁观。这种直观的差距很容易引发心态失衡。一位地下偶像告诉娱乐资本论,她所在团内就有一位脱团成员曾在网络散播对她不利的讯息,她猜测这很大可能与她在该段时间人气上升有关。

小偶像们会在社媒上表达罚站的焦虑(oxo 指偶像 ota 指粉丝)

要想提升人气,通常有两种方式,提升舞台实力和营业。前者不必多说,而后者就是向粉丝提供充分的情绪价值,吸引粉丝喜欢。

记住粉丝喜好、微博ID、回复私信等都是一个地偶偶像的正常操作。一位女地偶粉丝告诉娱乐资本论,她支持的小偶像曾经给她很大的一个惊喜是,“她在微博重复了我对她说过的话”。

除了个性化对待,还有一项是学会“端水”。

一个偶像往往同时有多个粉丝喜欢,粉丝们之间往往会查看偶像对待其它人的待遇有没有超过自己,“查看”偶像给别的粉丝评论、点赞,观察偶像与其它人见面时的态度。如果偶像不学会“端水”,很容易引发粉丝不满,继而脱粉。在地偶偶像的营业过程中,粉丝回复公开化是“端水”的典型操作,即不通过微博私信直接回复,而是在对方的微博评论区回复私信,让其它粉丝都能看到互动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根据支持力度不同的礼品赠送,如集章换礼(根据一定的消费金额可以换一个章,集齐一定章数可以换取礼物),百切蛋糕(积累一百张拍立得赠送蛋糕)等。可以说,地下偶像并不是一份简单的演出类工作,而是“演出+情绪服务”商品。粉丝舆论对偶像团体或者事务所来说也不再是简单的抱怨,而是客户的好差评,会影响商品在市场中的进一步销售。因此粉丝舆情的被重视程度是内娱无法想象的。在地偶圈,单个粉丝的吐槽可能就会引发团队的重视,继而有所反馈。

在这项商品的服务项目中,收益较大也是舆论争议非常大的一项服务,叫做“恋营”。所谓恋营,就是恋爱营业,给粉丝提供恋爱感。

三叶是一位男地偶粉丝,她告诉娱乐资本论,在男地偶团体中,走恋营挂的非常多。“而在上海这样的地方,好看高收入的女性也非常多,看到同样好看的男地偶很难不抱幻想”。恋营在让团体无需拥有唱跳实力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与此同时,也导致争风吃醋、粉丝意见频频。

尽管男女地偶都有“恋营”,但舆情在男地偶粉圈更频繁。老K表示,这很大程度是因为男地偶没有形成固定的粉圈规则。在女地偶的男粉圈,往往拥有to这种角色,相当于粉圈的领袖,会在一些重要时刻代表粉丝讲话,如果粉丝表现得过于有占有欲、在社交媒体上争风吃醋,往往会被排挤。另一方面,男地偶们往往也不如女地偶们有偶像守则。在微博有关男地偶的吐槽中,有关偶像私联、偶像恋爱、偶像不尊重粉丝的投稿比比皆是。

当然,粉丝和偶像之间的交互,也绝非“生意”二字可以简单概括。在采访过程中,小娱也发现,不少粉丝和偶像也在这种更亲近的交流中,“互相治愈、互相鼓励”。只是在不了解行业生态的前提下,这种对粉丝情绪的过分在意、对营业的重视,让很多单纯抱着偶像梦的年轻人折戟而返。茉莉告诉娱乐资本论,她知道业内有退出市场的男偶像,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接受不了营业。归根到底,做单纯的地上艺人和做地偶两种逻辑,前者是受粉丝仰望的,后者则要俯下身,甚至要接受物化自己。

资本介入是趋势

多位地偶从业者告诉娱乐资本论,现在国内的地偶市场特别像《中国有嘻哈》播出前的说唱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商业化能力差。但不论如何“地偶已经是国内进入娱乐行业门槛最低的生意了”。几万元就可以撑过一个地偶团体活动大半年。这几年,老雷看到过很多年轻女孩,“三五成群,几乎没有什么专业能力,就可以成团”。

不止民间团体,很多曾经参加过选秀节目的小偶像也开始转战地偶,“选秀偶像做地偶练习生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做团播的。”“如果说团播是血汗工厂、996,那地偶相对来说就自由多了”。

秀人和秀粉在地偶市场的活跃,给很多经纪公司提供了另一种偶像培养的思路。老雷觉得,现在很多娱乐公司之所以开始下场,就是在“等待一个机会”。“选秀节目式微,地偶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过渡的平替,等待有朝一日出现转机,地偶就可以实现地上化”。一个显见的趋势是,现在很多地偶团体已经在做地上化的准备,如在招募启示中允诺短剧、音乐节等资源。“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专业的地上偶像团体做得可能还不如地偶。”

部分地偶团体也已经开始参加综艺节目录制,这在粉丝群体内引起了很大的波澜,也让很多事务所和团队面对“曝光”变得“战战兢兢”。

对此,老雷认为,“事务所应该采纳那些有真正消费能力的粉丝意见。部分粉丝的确是出于保护圈子文化的目的,但有一些意见很大的粉丝是不怎么消费的,他们也不在乎偶像发展得怎么样,只在乎偶像能否近距离陪伴自己。”

B站地偶综艺 《哔推的地偶》画面 

虽然目前地偶市场活跃的人越来越多,但在老雷看来,“内容始终是地偶的一个硬伤”。大量地偶团体在唱日文歌曲,缺乏市场传播度广的原创地偶歌曲。“一些地偶团体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投入了很大成本在做内容,但没有传播力的内容在市场上是无效的”。内容的弱势,导致大量地偶团体仍然在走“颜值即是正义”的路线,很多偶像无法靠舞台内容盈利,在地偶圈,偶像私联成为泛滥问题。

资本的介入或许对地偶的曝光和营销有助力,但对于内容优化的助力仍然未可知。“国内可能要等到有传播力的中国式地偶原创曲出现,这个行业才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已经在这个圈子沉浮多年的老雷,认真地告诉河豚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作者:娱子酱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羽毛球运动正在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