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冲击下的第一所牺牲名校:蒙特雷国际研究院走向终点
2025年8月26日,明德大学发布视频与公开信,宣布将在2027年夏季彻底关闭位于加州蒙特雷的国际研究院(MIIS)线下研究生项目。
这一决定震动了全球语言与翻译教育界,因为MIIS曾与巴黎高翻、英国院校并列“世界三大翻译学院”,长期被视为语言教育的顶尖殿堂。
校方强调,这不是质量问题,而是财务与结构性问题。
董事会披露,2025财年赤字高达1,410 万美元,其中MIIS贡献约870万美元。
此前学校已为运营缺口举债4500万美元,但扭亏计划未达关键里程碑。
在压力下,董事会提出三套方案,最终选择关闭。决定一出,蒙特雷市政府回应称:“今天对城市而言是悲伤的一天。”
最后一届毕业班将在2027年夏天走出校门,这也意味着世界上第一所因AI冲击而被淘汰的名校,走向终点。
AI改变了岗位,而非取代语言
MIIS的衰落有多重原因:招生规模不足、财务缺口扩大、蒙特雷生活成本过高。
但最核心的推力,来自AI对语言服务业的改造。生成式AI和机器翻译工具正不断重塑行业。
在过去,学生选择MIIS是为了进入高价的同声传译或笔译岗位,这些岗位代表了专业与地位。
然而如今,机器翻译已能覆盖大部分基础任务,翻译价格受压,人工翻译的ROI逐渐降低。
与此相对,新的岗位正在兴起。
本地化项目管理、质量工程、术语治理、内容数据化,这些环节需要语言能力,但更强调流程、工具与跨国企业内部协作。
行业的重心正在从“人独立完成翻译”转向“人机协作下的管理与优化”。
这意味着,AI不是让语言失效,而是让语言学习的出口发生了变化。
对教育而言,原本以训练“高价同传”为卖点的课程失去吸引力,而能够对接AI工具和企业流程的培训,反而更受欢迎。
因此,AI淘汰的不是英语,而是旧的语言教育商业模式。MIIS恰好成为这一时代转型的牺牲品。
学习英语的逻辑没有变化
不少人会以为,AI既然能翻译,那学习英语的意义就消失了。
事实并非如此。语言依然是跨文化交流、获取知识、进入职场的基石。AI只是在辅助,真正的核心能力仍然是人类自身的理解与表达。
换句话说,AI让学习英语的工具更好用了,但学习英语的逻辑没有改变。
对于学生而言,未来的关键在于,把语言能力与数据、工具和流程结合。对于院校而言,必须更新课程,把“纯翻译训练”转向“AI支持下的跨语种能力”。
而对于全球教育市场,MIIS的落幕是一堂鲜明的课。
在美国高昂的学费和生活成本面前,在线与职业导向的项目展现出更强韧性。
在中国,单纯依赖“名校光环+线下沉浸”的择校逻辑,也将逐渐失去吸引力。真正决定价值的,是项目能否带来真实的岗位映射,能否培养出结合语言、数据和流程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MIIS的关闭,并不意味着语言教育的终结,而是一次行业洗牌。
第一所被AI淘汰的世界名校,倒下的不是翻译行业,而是过时的教育模式。
当2027年的最后一届学生走出蒙特雷校门,他们身后的校园将成为历史记忆。
但语言学习的需求不会消失。在AI时代,学习语言的意义,依然如过去几十年一样,清晰而坚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数据文摘”,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