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券商虚拟资产之战:流量、牌照与资本
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中,虚拟资产领域成为2025年资本市场上不可忽略的话题,也成为中国香港券商打破传统业务增长瓶颈、开拓全新增长路径的关键领域。
根据2025年中报,富途、国泰君安国际与华兴资本在虚拟资产领域积极布局,不仅带动年中财报数据的表现,更映射出整个券商行业在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融合进程中的深度探索。
有趣的是,三家券商分别代表了互联网券商、传统中资券商和前“并购之王”依托一级市场投资构建生态的三种路径。依托显著的路径差异,三家券商形成了适配各自基因的发展模式。
其中,富途凭借互联网券商与生俱来的流量与技术优势,借助“全球化牌照布局+海量用户资源”全力驱动加密交易业务扩张。中报显示,富途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升至53.11亿港元,同比增长69.7%,净利润达26.6亿港元,同比增长105.2%,平台虚拟资产相关资产余额蹿升至40亿港元。
作为头部中资券商,国泰君安国际则秉持“合规协同”路径,依托传统券商的牌照优势与客户资源积累,靠牌照升级搭建起虚拟资产全链条服务体系。中报显示,国泰君安国际2025年上半年收入攀升至28.25亿港元,同比增长30%,税后利润达到5.5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82%。
华兴资本中报显示,其归母净利润达6500万元人民币,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虚拟资产路径上,采取擅长的一二级市场联动打法,通过投资Circle、与YZi Labs合作、筹备RWA基金等举措,打通“投资-发行-交易”全链路,试图以“连接器”角色串联传统与数字金融,更获批1亿美元专项预算全力聚焦Web3.0布局。
截至8月末,富途、国泰君安国际与华兴资本的股票年内涨幅分别为132.03%、436.36%和187.76%。
富途:布局全球化加密交易
富途中报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平台虚拟资产相关资产余额逼近40亿港元,环比增幅高达43%;同期营收53.11亿港元、净利润26.6亿港元,同比分别增69.7%与105.2%。
自2024年8月正式开启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富途仅耗时一年便顺利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三地完成业务布局。
在区域业务推进过程中,富途对牌照与服务的规划极具针对性:在中国香港,面向当地居民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已满一年,申请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VATP)预计在近半年内获批,一旦成功,将作为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同时服务零售及机构客户;在新加坡,富途Moomoo是当地唯一持牌开展虚拟资产交易的互联网券商;在美国,2025年6月已在大部分州启动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支持超过30种主流加密货币现货交易对。对于中国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 牌照,富途高管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交易所牌照作为加密货币的一个入口,相信除了现货,未来可能有更多的衍生业务交易空间,不仅可以做零售用户的生意,节约我们在上游一些清结算的相应成本,而且还可以为券商等机构客户提供上游服务。”
图说:富途证券香港沙田店 摄影:成孟琦
在富途的全球化路径中,庞大且活跃度高的用户基础可以说是富途在虚拟资产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富途注册用户数突破2712万户,“有资产客户”数量达288万,同比增长41%;2025年上半年新增“有资产客户”46万,其中中国香港、马来西亚贡献了超半数的新增量。
国泰君安国际:虚拟资产服务推升市值
作为中国香港头部中资券商,国泰君安国际在虚拟资产布局上始终紧密跟随监管框架的发展步伐。
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国泰君安国际收入达到28.25亿港元,创中期历史新高;税后利润5.5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82%。
财报中特别提到,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市值达327亿港元,较2024年末大幅跃升200%,在本新闻发布之日,公司市值超过500亿港元,市场价值实现显著提升。
促使国泰君安国际股价与市值大幅增长的事件,是其在6月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称,集团获中国香港证监会批准升级现有的第1类(证券交易)受规管活动牌照,透过在中国香港证监会持牌平台上开立综合账户的安排,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此后,国泰君安国际发布多则虚拟资产相关公告。7月,国泰君安国际成功发行首笔由中资券商发行的公募数码原生债券;8月,成功发行首批结构化原生通证产品,金融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成为首家构建起数字资产全方位服务能力的中国香港中资券商,实现数字资产“交易(咨询)+代理+发行+分销”的全链条覆盖。
8月28日,国泰君安国际发布公告称,正式为中国香港投资者推出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旨在满足中国香港投资者对加密货币市场日益成长的需求,国泰君安国际的虚拟资产服务已实现“账户内一体化交易”,客户无需额外开户,即可在原有券商账户内直接交易比特币、以太币及泰达币(USDT)等主流加密货币及稳定币。
8月29日,国泰君安国际股价高开近6%,截至收盘,涨近15.69%,报5.9港元,成交额66.57亿港元,市值达562.09亿港元,年内涨幅已达436%。
华兴资本:扭亏为盈,持续战略转型
华兴资本的重要转折点均发生在今年8月。
8月初,市场传言“包凡(华兴资本创始人,中国知名投资人)回来了”,对此,华兴资本在港交所发布了一篇极为简短的声明,称“包凡不再参与集团日常管理与运营,其个人生活动态属私人事务,公司不予置评”。
8月末,华兴资本2025年中期财报,以“扭亏为盈”标志着其转型进入关键阶段,更凭借“专项预算+生态布局”明确了虚拟资产的核心战略地位。报告期内,华兴资本实现总收入及净投资收益约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经营利润7600万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6500万元人民币,彻底扭转此前连续两年的亏损局面。
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联动向来是华兴资本的强项,如今,这种策略正在“复制”到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的融合当中。
2025年6月底,华兴资本控股公告,董事会决议在稳固现有业务同时,进军Web3.0和加密货币资产领域,并批准总额为1亿美元(约合7.8亿港元,占当时市值近19%)的预算,在未来两年用于发展Web3.0业务和投资加密货币资产。
对新赛道的押注和对包凡“归来”的回应,显示了华兴资本依然走在“去包凡化”的路上。但包凡作为持有48.38%股份的控股股东,尽管身处幕后,其对华兴资本这家专注赋能创新经济的金融机构的未来影响,仍然牵动着市场的目光。
值得注意的是,华兴在Web3.0领域的布局其实早有伏笔。
2018年,其管理的新经济基金投资了稳定币发行方Circle。这笔“长线下注”在2025年6月5日迎来回报。当日,Circle成功上市,开盘价一度接近300美元,华兴资本股价随之飙升。
除了Circle,华兴还深度参与了众多Web3.0项目。
例如,2019年,华兴助力嘉楠科技赴美上市,使其成为全球首家上市区块链矿机公司;2021年,投资加密金融服务商AmberGroup,后者后来在美股上市,估值破30亿美元;2022年,投资Matrixport,协助其关联公司比特小鹿完成并购及SPAC上市;2023年,帮助比特大陆完成并购,深度参与Hashkey集团多轮融资。。
美国当地时间8月7日,华兴作为亚洲唯一承销商,协助Web3.0行业首家专注一级市场投资的封闭式基金C1Fund在纽交所上市。该基金全球发行600万股,募资约6000万美元,计划将80%以上资产投向Web3.0及数字资产领域的顶级企业。
近日,华兴资本与YZi Labs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投入1亿美元专项资金,并筹备数亿美元规模的RWA(现实世界资产)基金,旨在通过“传统金融资源+数字资产技术”的有机整合,打通“资产代币化-稳定币支付-交易流通”的生态闭环。华兴资本董事长许彦清在合作发布会上强调,此次布局并非孤立的业务尝试,而是“将数字资产深度融入核心金融服务”的战略拓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读数一帜”(ID:dushuyizhi007),作者:财经读数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