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生物质利用,仁鹏新能源撬动绿色能源新市场
仁鹏新能源:以生物质综合利用撬动绿色能源新蓝海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生物质能源因其低碳、可再生特性逐渐成为焦点。仁鹏新能源科技(内蒙古)有限公司瞄准这一赛道,以“糠醛及糠醛渣热电联产”项目为核心,开创了一条有机固废循环经济的新路径,为工业园区能源供给和双碳战略落地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从农业废弃物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蜕变
项目起源于对农业废弃物的深度挖掘。中国每年产生近40亿吨生物质资源,其中玉米芯等农林业废弃物因利用率低、处理成本高成为环境难题。仁鹏新能源的创始人团队,基于董事长张玉仁30余年电力工程管理和生物质发电经验,提出将玉米芯转化为糠醛这一重要化工原料,并利用生产残渣(糠醛渣)发电供热的循环模式。这一技术路线不仅解决了传统糠醛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将废弃物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形成“原料—化工产品—热电联产”的闭环产业链。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效应
项目的核心创新在于生物质资源的分级利用。玉米芯经酸解工艺提取糠醛后,剩余糠醛渣热值达2000-3000大卡/千克,通过自主研发的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转化为稳定电力与工业蒸汽。两套12MW发电机组及配套蒸汽管网系统,可满足园区企业用电用热需求,能源综合利用率超过80%。
更关键的是,该模式打破传统热电项目单一盈利局限:前端年产2万吨糠醛产品切入全球年均增速超4%的高附加值化工市场;后端热电联产通过供电、供蒸汽、居民供暖三重收益形成稳定现金流。据测算,项目年收入可达3.44亿元,净利润近亿元,较单一生物质发电项目收益提升3倍以上。
抢占新兴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先机
团队深谙产业政策与市场痛点。总经理张鹏指出:“国家取缔燃煤锅炉后,工业蒸汽供给缺口达30%,而燃气供热价格波动大、稳定性差。”仁鹏新能源选择内蒙古赤峰等农业资源丰富、化工园区密集的区域布局,通过绑定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需求,以“零碳热源”配套提升园区竞争力。在建的内蒙古示范项目占地274亩,总投资5亿元,覆盖120万亩玉米产区的原料收集网络,其“预处理中心+分布式电厂”模式已引发多地化工园区关注。
资本招商驱动资产包聚变效应
区别于传统重资产投入,团队创新采用“产业基金+地方国资+上市公司”的联合开发模式。通过与新能源基金共建项目公司、吸引下游用热企业参股,既降低初期投资压力,又提前锁定客户。更长远的是,多个项目形成资产包后,可通过资本市场估值提升与资产证券化实现价值倍增。这一策略在山东通裕重工等历史项目中已验证——其生物质热电联产资产最终以溢价200%完成并购退出。
构建生物质能源生态圈
未来三年,仁鹏新能源计划在东北、华北农业主产区复制5个同类项目,同步拓展糠醛下游的呋喃树脂、生物燃料等高利润产品线。张玉仁强调:“我们不只做能源供应商,更要成为园区循环经济的设计者。”通过整合秸秆收储、环保设备、碳交易等上下游资源,公司正从单一项目运营商向生物质生态圈主导者转型。
在碳中和浪潮下,仁鹏新能源的实践揭示了一条清晰路径:以技术迭代释放生物质资源的全价值链潜力,通过产融结合破解绿色能源商业化瓶颈。这不仅为传统工业园区注入绿色动能,更在“万亿级”生物质能源市场中抢占了先发身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