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上半年营收增长但利润下降,研发投入历史最高
8月29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等网站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为营业收入4270.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净利润为371.9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2%。
根据财报,利润收窄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在研发领域持续且大规模的投入。研发费用达到969.50 亿元,同比增长 9.04%,占营收的比例为22.7%,这是历史最高位。按照这一趋势,今年全年华为研发支出有望创下历史新高。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体现了华为对技术创新的重视,旨在攻克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过去一年时间里民营企业500强中实际填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在研发投入榜单中,华为排名全国第一。
对前沿技术重金投入一直是华为的核心战略。只是过去几年,华为最高纲领是“活下去”,今年“根技术”“根生态”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利润下滑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出现了58.35亿元人民币的亏损,而去年同期仅亏损约0.35亿元人民币。这表明华为公司持有的某些金融工具或投资在这一期间因市场波动出现了不利变动。
本期财报的一大亮点是华为的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由负转正——今年上半年数据为净流入311.83亿元。自2022年以来,华为公司上半年现金流持续处于净流出状态。2022年-2024年同期数据分别是-507亿元、-531亿元和-251亿元。
这主要是因为华为的奖金结算发生在上半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挤占了现金流。华为没有披露今年上半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具体数据,2022年和2024年这一数据分别为1156亿元和1169亿元(2023年上半年也未披露该数据)。
华为公司目前共有六大业务,分别是ICT基础设施、终端、云计算、数字能源、智能汽车与解决方案、芯片与器件。虽然半年报没有披露各个业务板块的具体营收状况,但综合多方信息,对华为未来财务数字和业务前景比较有影响的主要还是ICT基础设施、终端、智能汽车与解决方案、芯片与器件四大业务板块。
根据华为2024年财报,ICT基础设施收入3699.03亿元人民币,在总营收占比42.9%。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ICT基础设施业绩压力比较大,主要是ICT基础设施里收入占比最大的运营商业务,正受困于运营商5G投资减缓的行业趋势。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2025年上半年的资本开支同比分别下降了9%、28%和15%,华为中兴作为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必然受到一定影响。
终端方面,华为2025年上半年取得了好成绩。根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华为在2025年二季度以1250万台的出货量和18.1%的市场份额重回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这是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但IDC也指出,短期内国内智能手机需求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根据2024年年报,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终端业务营收3390.06亿元人民币,在总营收占比39.3%。
华为不造车,而是通过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帮助车企造车。今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实现了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的双重突破。截至8月25日,华为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0万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车辆超过100万辆,激光雷达的发货量突破100万台大关,连续14个月成为中国汽车品牌成交均价第一名。在 35 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其占有率达 53.2%。
不过,华为“智能汽车与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收入263.53亿元人民币,在整体营收中占比仅3%,汽车相关业务无疑是新的增长极,但短期内对华为的整体营收贡献有限。
“芯片与器件”业务外界最为关注。“芯片与器件”业务第一次对外公布是在华为2024年年报里,《财经》获悉,该业务实际上是原“上海海思”更名而来,华为期望该业务“实现公司芯片与器件能力外溢,带动相关产业生态和半导体制造产业链发展”。
目前,华为芯片业务横跨通信、消费电子、数据中心等不同领域,重要产品线有面向手机的麒麟系列、面向数据中心的鲲鹏系列、面向AI计算的昇腾芯片等。其中,麒麟芯片主要是华为系终端自用,鲲鹏和昇腾芯片不仅自用,也对外销售。
鲲鹏CPU芯片已经解决了能用到好用的问题。今年3月,《财经》从华为方面了解到,2024年搭载鲲鹏CPU的服务器在中国服务器(包括x86服务器和Arm服务器)市场份额突破20%。鲲鹏服务器在国产芯片服务器(包括鲲鹏、海光、飞腾、龙芯等)市场份额已经远超50%。
华为昇腾芯片在国产AI芯片里处于第一阵营。IDC在2024年中国市场AI芯片出货量报告中显示,英伟达出货量超过190万枚,占比70%;华为昇腾占比约23%。
今年6月华为披露了AI算力相关进展——用系统工程手段突破了昇腾910单卡性能相对不足的短板。今年4月,华为发布了CloudMatrix 384“超节点”(“超节点”指把数十枚、数百枚AI芯片互联)方案。它采取系统工程的策略,把384张昇腾910互联在一起。这个方案克服了单卡性能不足的问题,让整个系统性能更优。华为方面称,使用昇腾910训练出了1350亿参数的盘古Ultra和7180亿参数的盘古Ultra MoE。
《财经》获悉,华为为此投入的研发团队超过1万人。包括华为云、计算产品线、海思、2012实验室、数通产品线、光产品线等团队都参与了“算力会战”。
华为未在财报中披露芯片业务的营收状况。华为副总裁、ICT产品组合管理与解决方案部总裁马海旭曾在公开演讲中提到,2023年鲲鹏、昇腾生态的产值为300亿-400亿元。不过,他没有披露这组数据的明确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
中国AI训练和推理算力正在迎来更大程度的爆发。国际投资研究机构伯恩斯坦(Bernstein)今年8月预估称,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AI芯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AI芯片国产化率将从2023年的17%提升至2027年的55%。华为鲲鹏、昇腾生态产值有望收获漂亮的增长曲线。
编辑|谢丽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熟财经”(ID:Banshu-Caijing),作者:周源 吴俊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