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职场内耗第一步:不要自证
最近因为一个工作上的对接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一个道理:
不要自证。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有个市政项目需要动工了,按既定工期是八月底完工,最近区领导去项目现场视察的时候,发现现场并无人施工,材料也未安排进场,结果就是作为项目对接人的我被批评了一顿。
关键是我之前问现场负责人,对方信誓旦旦给我说的是:
上周就进场了,现场那边的人被我处的非常好,保证完成云云。
后来,我联系另外一个负责人,他立即安排其他施工队伍进行替补,防止因现在的进度拖延而导致整体工期延误。
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及时的补救措施对吧?最搞笑的是,半夜那个现场负责人,一再问我是不是一个人去现场,不要把现场资料发给别人等等。
我大概知道了,他可能是怕有人抢他的项目和功劳,我就说了一句:
我不太清楚,这是xx总安排的。
他立刻反问“他安排什么?”“你把资料发谁了?”
我到这里就知道了,他没人下手只好找我掰扯了。
所以我就没理对方,他看我半天不回复,又打微信语音电话进来,那时候已经是半夜了,我理都没理。
以上就是事情的经过,从他那两句质问的语句开始,我就知道他在给我下套。
这个事情的经过,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
在职场当别人质疑你时,不要轻易“自证”。
职场中最忌讳的,是被他人的质疑牵着鼻子走。当有人抛出“这件事你是不是没上心”“你是不是能力不够”这类带刺的问题时,一旦陷入自证,就等于默认了对方的预设。
举个例子。
同事:“你这个方案是不是没考虑某某部门的需求?”
你:“我考虑了,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这种回答方式就是“自证”,这相当于默认了“你可能没考虑”这个前提。
对方如果再说一句:
“哦?可我听某某部门说他们没收到你的沟通啊”,就会让你陷入更繁琐的解释,甚至最后还要与某某部门来“作证”,彻底陷入消耗精力的“自证”之中。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不理他,不按照他的套路走,不被他牵着鼻子走。
很多人一时心急,一看到别人否定自己就急忙解释,其实他想搞你,总能在你的语句里找出瑕疵,这个时候就等你在自证,且走入了对方的圈套。
就像上面的这个案例,如果这个现场负责人自己的工作做到位了,他应该是解释自己的工作是否准备妥当,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更不是在事情发生后不去想着补救的事情反而是找人甩锅。
那么面对质疑,我们该如何破局?
1、反向质疑来破局,谁质疑谁举证。
如果同事质疑你的工作出了纰漏,你不妨问他,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是你的工作出现了岔子?让他找出事实依据。
多反问,少自辩,是职场聪明人面对质疑的做法。
与其自己被动地拼命解释,不如反客为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要畏惧得罪人,毕竟职场上学会戒掉怕事、怕被刁难的胆小心态很有必要。
把举证的事情交给质疑的人,让他来为自己说出的观点去找事实依据。
如果他没有找出,那么他的质疑自然是空话。
如果他找出了事实依据,你再上场辩驳,才不会在一开始就落入下风。
2、明辨质疑出发点,不被评价牵着走
明白他人的质疑是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会更好的让你避开自证陷阱。
是出于让你背锅的目的,还是想要让你更好优化工作内容,你要根据他人不同的出发点来做出反应。
有时候,他人的质疑和指责的出发点不一定客观理性,更多是出自主观的看法。
比如,领导批评你工作效率低下,是因为他想要更快推进工作进展,达成想要的工作效果。而现实情况是你由于流程以及技术性的客观原因,不能够按时把工作交付。
这时候你要做是懂得向上沟通管理,让领导清楚你目前的工作进展和阻碍,争取一个合理的工作完成期限,而不是委屈辩解自己有多认真。
再比如,同事指责你工作出岔子,工作态度敷衍。你就要好好搞清楚,同事质疑你的工作能力,是因为你的因素导致了他工作效率的低下,还是因为他想找个不明真相的心软背锅侠?
如果是前者,你要做的是和他好好复盘工作情况,分析情况。
如果是后者,你就发挥“谁质疑谁举证”的硬气做法,拒绝职场PUA。
3、只做筛选不自证,允许职场上有不确定性
允许不同声音的共存,而不是一定要追求极致的认同感。
与其把时间花在和他人辩证,极力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上,不妨从一开始就筛选掉那些总是干扰你的声音。
多把时间花在精进自己上,而不是与外界的声音抗衡。毕竟如果真的有人想搞你,你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是他攻击的理由。
学会避免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能大大减少内耗,就像我之前的做法,在不影响工作的推进下,不理他就完了。
写在最后
在职场,真的高手永远只做筛选不做教育,只要维护好自己的职场权益,外界的声音也干扰不了你。
面对质疑,职场高手从来不问为什么,而问凭什么,
因为在职场最后的通信法则永远是:
靠实力和结果说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ay先森”(ID:RayZhang1993),作者:Ray先森,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