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7个月就走”,工龄争议背后,藏着字节跳动哪些组织秘密?

中欧商业评论·2025年08月26日 17:20
字节韧性组织算法。

编者按

最近,社交媒体盛传“字节跳动人均7个月就走”的说法。对此,字节跳动首次回应并澄清在职员工工龄的中位数是 2.9年,平均数 3.0年:离职司龄中位数 2.5年,平均 2.6 年。工龄争议的背后,藏着字节跳动怎样的组织秘密 ?

当社交媒体为“7个月工龄”沸腾时,字节跳动的组织系统正静静地运行着自己的算法:用35%的内外部流动率制造创新压强,以2.9年的中位在职时长沉淀知识资产并形成复利效应。这是一场因“词汇”理解差异引发的社会热议,字节跳动All Hands全员会上给出的数据揭示了这场争议的本质,即长期以来工业文明的稳定性范式与新兴数字文明的动态韧性范式产生了正面碰撞。 

“始终创业”是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提出的主张,它并不是传统的企业文化的口号,而是一个理工精英男在“工程师治司”的理念下,经十余年时间打磨出的精密韧性组织工程。在字节飞书看板上,员工转岗次数与项目成活率所形成的一条陡峭的学习曲线,才是工龄争议里被遗忘的真相。 

这个“韧性组织工程”是如何运作的?其动态学习曲线能否破解10万人组织的创新魔咒?答案藏在字节跳动从北京到新加坡的三大实验性管理实践中。 

战略定位:从极简架构到分布式创业网络

0-1:极简架构——用速度对冲规模劣势

2012年3月,张一鸣带着30人团队在北京创立字节跳动,这是他第五次创业。此前四次尝试(协同办公系统、酷讯技术、饭否、九九房)虽各有成败,却始终围绕同一核心即“信息的搜集与分发”。这种长期聚焦,让他在移动互联网爆发期的战略定位精准锁定在“信息分发效率”战场,用极简架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资讯”,成为字节跳动在2012年8月上线今日头条的核心逻辑。 

彼时的“极简架构”,核心是“信息零时差”。张一鸣与工程师同坐一间民居办公室,谁都可以拍拍他的肩就调整了需求,从决策到上线的周期用不了24小时,版本迭代的频次达到每周3至4次。这种“无层级、快响应”的模式,完美适配0-1阶段的生存需求——产品单一、市场未知、资源有限,必须用速度对冲规模劣势。 

今日头条上线3个月订阅用户破千万,验证了算法推荐对传统编辑模式的颠覆。但张一鸣并未急于商业化,而是持续打磨算法,直至2014年才启动自媒体平台变现。这种“延迟满足”亦是战略定力的体现:不被短期流量诱惑,守住“信息分发效率”的核心战场。 

1-10:蜂窝中台——用模块化支撑多产品矩阵

2016年抖音上线后,字节进入“多产品矩阵”阶段,战略定位从“极简架构”升级为“蜂窝中台”。触发点是当年春节抖音计划上线“拜年特效”,却因跨部门协调延迟错失窗口。这一事件直接推动字节在春节后推出“推荐、审核、增长”三大中台,并创新出“蜂窝中台”模式。 

字节的“蜂窝中台”区别于阿里的集中式中台,意味着以正六边形为单元的中台具有标准规格,既独立又可持续复制和拼接,比如: 

能力模块化:将推荐算法、内容审核等通用能力封装成“可插拔单元”,使得新业务可以像“搭积木”般快速组合;

支撑轻量化:中台不直接触达用户,却承担前台所有基础负荷(如流量分发、数据处理),以“分散压力”替代“集中承重”。

这种设计完美解决了多产品扩张的资源矛盾——既通过中台复用实现“规模经济”所需的支持,又避免各业务“重复造轮子”带来的浪费和低效。到2018年,蜂窝中台已能并行支撑抖音、西瓜视频等多前台业务,精准响应“区域化、垂类化”的实时需求。 

10-100:分布式创业网络——用决策权下沉应对全球化挑战

2020年,TikTok美国业务遭特朗普政府施压,需48小时内完成数据本地化调整,而总部审批流程耗时72小时。这一事件成为字节战略定位的第三次升级契机——从“蜂窝中台+ 区域前台”转向“分布式创业网络”。 

张一鸣的“分布式管理”理念早有铺垫:他曾在2017年码会上的演讲中提出管理应像“分布式计算机”而非“超级计算机”——后者依赖集中处理,而前者则将任务与资源拆解,让各节点自主决策。落实到架构上,字节将全球业务拆分为217个“创业单元”(每个单元小于150人,符合邓巴数理论),每个单元拥有各自的人事、预算、合规三权,而中台则仅提供标准化“基础能力”(如数据工具、合规框架)。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决策权与责任匹配”:小团队对结果直接负责,既能快速响应本地需求,又能通过中台协同避免“各自为政”。据有关消息,在字节的分布式架构下,试错周期控制在3个月,项目存活率需大于45%,跨区协作指标须大于60%。 

【管理启示】

根据多方行业数据,字节跳动2024年全球营收达到1550亿美元,超越腾讯(2024 年约1350亿美元);其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30亿美元的收入,首次超越Facebook母公司Meta的423亿美元,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社交媒体公司。这一里程碑背后,是字节战略定位持续升维、核心产品TikTok强势增长的结果。 

字节跳动用十三年时间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或有一点战略管理经验可供所有创业企业在从小变成大过程中借鉴,即:0到1时用极简架构抓速度,1到10时用蜂窝中台控规模,10到100时用分布式网络抗风险。(注:战略定位是什么阶段用什么方式在什么领域为哪些客户提供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 

组织技术:OKR3.0系统×内部资源市场

(一)OKR系统的三次跃升

OKR(目标与关键结果法)自2014年引入字节跳动后,随业务发展完成三次迭代,精准匹配组织进化需求。 

【2014-2016】OKR 1.0以“目标穿透”为核心。彼时,字节业务快速扩张,今日头条、抖音等产品相继上线,需解决多元业务下的战略聚焦问题。字节通过双月表形式,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模式,高层明确战略方向,各团队结合业务特性拆解目标,基层员工可提报想法,经整合实现全公司目标对齐,为业务协同奠定基础。 

【2016-2019】OKR 2.0迈入“数据驱动”阶段。业务复杂度提升带来数据量激增,飞书实时数据看板成为关键工具。飞书系统实时收集业务数据,自动生成OKR的执行报告,以广告业务为例,可实时监测点击率、转化率等指标,数据偏离阈值时,团队能快速调整投放策略,大幅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2020 - 至今】OKR 3.0实现“资源联动”。全球化、多元化业务推动系统升级,核心是激活创造力与资源自动撮合。此时的OKR,在O(目标)的设定上,鼓励挑战性“野心目标”,如某团队提出“半年内获1000 万种子用户”的新社交产品目标;在KR(关键目标)的确定中,引入算法权重机制,通过“权重=F(历史绩效40%+能力评分30%+项目稀缺度20%+价值观10%)”的计算公式,每季度自动刷新KR的权重值F,权重越高则资源预算越多;与此同时构建资源撮合闭环,即需求产生时,首先转化为OKR,然后按权重分配预算,团队在内部资源平台响应,进度实时回写到OKR系统,进一步形成动态调整。据消息称,2024年该闭环平均耗时7.2天,较2020年缩短超一半,助力字节快速捕捉全球商机。 

(二)内部资源市场的三维运作

张一鸣和梁汝波为规避科层制的弊端并践行“始终创业”的价值观,带领字节跳动构建企业的内部资源市场——活水机制、技术共享、数据中台,这一技术为字节跳动的全球业务扩张提供给了核心支撑,逐步推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并实现生态价值外溢。 

【资源数字化】 

字节跳动通过标签化与动态评估,将分散在世界各地、各业务条线、各职能部门的资源转化为可量化、可流通的数字资产。其中:人力技能按“硬技能+软技能+经验标签”拆解,比如算法工程师可能被标注为“推荐系统(深度学习)”、“东南亚市场适配”等;技术工具以火山引擎为例,封装的标准化组件需标注功能、性能与适用场景,比如“视频编解码SDK”可能被标注为“支持4K/8K+延迟<50ms+适配短视频”;数据资产则通过场景化与合规化的标签管理,比如“Z 世代消费数据”细分出“18-22岁偏好”等子标签并明确使用范围。 

这些标签通过内部资源目录系统聚合,条目数达到百万级,形成了结构化的资源地图,并且支持自然语言检索。再依托OKR系统与业务数据联动,建立资源价值的实时评分机制。其中的评分维度包括“复用率”,比如:技术组件/数据资产被跨业务线调用的频次。假设:推荐算法中台的“用户兴趣标签工具”,因同时支撑抖音、本地生活、教育等多个业务线的推荐系统,复用率评分从初始的3分(满分5分)提升至4.5分,对应的服务器资源配额则增加30%。 

【交易市场化】 

字节跳动通过市场化规则调配资源,让需求方与供给方直接对接,核心是“需求公开、报价自主、算法撮合”,大幅缩短资源匹配周期,避免传统科层制的审批低效。 

首先,字节的内部资源平台将“需求发布”、“供给响应”、“智能匹配”的全流程进行线上化。需求方明确所需的资源能力、场景与时间,比如TikTok日本团队需“日语N1+3年经验”的内容审核人员等;供给方自主响应报价,比如总部审核中心调配3名有日本经验的人员;智能匹配系统通过算法,从资源价值、历史效率、地域时区等维度进行计算后撮合,匹配时间从3-12天缩至6-8小时。 

其次,字节的内部资源平台将资源定价分为三类:基础资源免费共享,以积分激励贡献,如通用代码库被调用1次积1分,积分可用以兑换培训资源;核心资源采用“成本分摊+增值分成”,如广告模型需求方需支付120%的成本费,超额收益的3%-5%则反哺供给方继续完善模型;稀缺资源则通过“竞价机制+战略调控”,竞价的溢价控制在20%-30%,同时总部有权干预或调控全球的稀缺资源,以避免恶性竞争。 

【决策去中心化】 

字节跳动的决策权下放,在内部资源市场中体现为自主参与资源交易,无需总部审批。比如:(资源需求自主发起)团队可根据市场变化随时在内部资源平台采购所需的技术组件、数据服务或人力支持;(合作模式自主协商)业务单元可与供给方直接沟通服务周期、成本分摊等细节;(创新试错自主推进)对于未明确纳入公司战略但具备潜力的小型项目,团队可利用自有资源配额开展测试。 

资源优化层面,字节跳动通过“动态退出机制”系统自动化评估实现“劣汰”。比如:对于连续6个月复用率低于30%的资源(包括技术模型、专项工具、甚至固定团队),系统会触发三级处理,可避免传统组织中“为维护部门利益而保留低效资源”的问题,确保算力、人才等核心要素持续向高复用率、高价值业务流动。 

【管理启示】

字节跳动“目标驱动+市场调配+数字支撑”的技术组合拳,正是其得以保持“创业型组织”韧性的核心密码。字节跳动的全球实践为企业突破规模扩张与效率僵化的矛盾提供了组织管理的三重启示: 

①目标管理需与资源分配深度绑定。OKR 3.0通过算法权重将战略目标转化为资源分配依据,通过算法让资源向高价值目标自然倾斜,避免目标与执行脱节。 

②内部市场化是破解科层壁垒的关键。将人力、技术、数据等资源转化为可交易的“商品”,通过供需匹配与差异化定价激活组织活力,既减少层级审批成本,又能让资源流向最能创造价值的环节。 

③决策权下放需配套数字化基建。小团队自治与动态退出机制的落地,依赖资源数字化标签、实时评分等技术工具。传统企业在放权前,需先搭建透明可追溯、风险点已验证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确保基层决策不偏离整体战略,避免软件系统强化风险操作。 

人才引擎:创业行为建模×抗熵增干预

字节跳动10万人“创业型组织”的韧性,根源于一套可复制的“人才引擎”机制。 

一、建模-把创业基因写进算法里

数据+算法=模型。在字节,张一鸣带头连续创业,组织内部可以通过业务行为日志,把创新项目成功率排前的团队的行为因子提取出来,假设通过其内部大数据算法,提取到的“始终创业”的核心行为是三个可观测的一级变量及两个可评估的二级指标,即: 

机会捕捉能力——以“非职责内创新提案数”、“跨领域信息敏感度”为核心指标。

资源撬动能力——通过“内部资源市场交易额”、“跨团队协作响应速度”进行量化。

风险承担意愿——以“创新项目参与度”、“可控试错次数”为衡量标准。

再通过赋予、调试指标参数,复现创新项目的成功率,则创业行为的初始模型搭建完毕。之后,组织可以通过这套模型使“创业行为”从依赖个体特质转变为可培养的能力体系,进而指引全体员工训练、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 

二、干预-把抗熵增设计进制度里

组织扩张必然伴随流程冗余、协作低效等熵增现象,字节的干预机制无不体现算法下的动态纠偏。如: 

架构熔断机制——当业务线人数超过阈值人数且跨部门协作成本上升超过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拆分”警报,按“业务颗粒度”拆分为2~3个独立单元,且每个单元保留完整的OKR制定权与资源交易权,避免层级膨胀。

知识代谢系统——通过“内部知识库衰减机制”对抗经验固化,比如规定3年以上未被引用的业务文档自动标记为“待更新”,由新入职员工与资深员工共同重构。

活力指数监测——实时追踪“内部活水流动率”、“创新提案数量”、“跨层级沟通频次”等关键指标,当综合活力指数低于阈值时,自动释放“创业激励包”(比如增加创新项目预算、开放稀缺数据接口)等。

【管理启示】

字节跳动的人才管理不可谓不独树一帜,通过“价值观能力化、能力行为化、行为数字化”对传统人才管理进行颠覆。传统企业可以借鉴字节的人才供应链模式:前有输入端(标签化人才库如技能、经验、价值观),中有处理端(核心行为模型如机会捕捉、资源撬动、风险承担),后有输出端(动态调配人才如活水、熔断、激励包)。10万人规模的传统企业值得自研一套“可拆解-可量化-可植入”的韧性组织建设框架,以击碎“人才板结”、“能力断层”、“规模僵化”的痛点。 

后记

社媒关于“7个月工龄”的争论终会平息,字节跳动的人才引擎欲将X万人的创新创业展示在一张实时看板上的进程才刚启动。这套看板在中国跑得挺顺,但特朗普政府数据安全事件已给字节提示了关键风险: 

①数据主权——欧洲 GDPR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要求“可解释AI”(AI是具有从数据中自行学习的算法模型),字节黑盒式的权重公式必须公开源码。 

②劳动合规——美国各州对“实时绩效解雇”有严格窗口期,72小时活水在美国可能变成“72天诉讼”。 

③文化阈值——在中国、东亚可行的算法模型,在强调个人主义的欧美却可能触发“过度监控”的争议。 

或许,字节的真正考验不在于能否将X万员工的创造力纳入模型,而在于当算法遭遇文化、法规、伦理的边界时,还能否保持“创业型组织”最珍贵的弹性 —— 既敢于用技术突破惯性,也懂得为人文与差异留有余地。 

这既是字节跳动全球化征程的未解题,也是所有试图用技术重构组织的企业需要直面的管理命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作者:刘颖慧,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