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资生堂代理的“美国毛戈平”退出日本

聚美丽·2025年08月26日 08:18
资生堂的收购为何总以失败告终?

日前,国际美妆巨头陆续发布2025上半年业绩,其中对比前一年同期来看,资生堂仍排在第8,但销售额却下滑7.6%。

与其他全球跨国集团略有不同的是,资生堂较为擅长孵化自有品牌,而代理及收购品牌是其相对而言的短板。

就如近日,在小红书上有网友透露,其日本业务由资生堂代理的美国化妆师彩妆品牌Laura Mercier(中文名:罗拉玛希),将于今年10月退出该地区。

据该网友描述,Laura Mercier只是退出日本市场,今后会否以其他形式进入该国家尚未可知。

图源:小红书

而对于此事,也有部分消费者感慨,“品牌在日本卖得挺好啊”、“它家以前的气垫巨好用,可惜改版了”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Laura Mercier此前曾是资生堂旗下的彩妆品牌,后被抛售转为代理的合作关系。

对标NARS,美国毛戈平退出日本?

据悉,Laura Mercier为法国著名彩妆大师1996年于美国创立的同名美妆品牌,其产品线包括彩妆、护肤品、身体护理及香水等,定价在165-790元之间。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Laura Mercier在2021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其天猫旗舰店累计粉丝数达18.5w。不过,该品牌目前在国内市场声量偏弱,近一年天猫旗舰店仅热销10W件宝贝。

图源:天猫

而正如前文所言,Laura Mercier同名创始人与毛戈平一般,是业内颇为传奇的彩妆大师。Laura Mercier1960年出生在法国阿尔勒,她在16岁时离家远赴巴黎,先于杜佩雷高等应用美术学院奠定艺术基础,随后转入巴黎Carita学院攻读彩妆技艺。

1985年,Laura Mercier前往纽约发展,担任《ELLE》美国版的专业化妆师,同时还与《Vogue》等国际知名杂志展开合作,期间为麦当娜、茱莉亚・罗伯茨等当红明星打造妆容。

图源:Laura Mercier官网

随后在自身经验的累积之下,Laura Mercier在1996年创立个人彩妆品牌,且很快地渗透市场。

资生堂曾亏百亿抛售三大彩妆

据外媒报道,Laura Mercier2015年销售额达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5亿元)。而其潜力也被彼时,想要向美国等北美国家扩张的资生堂相中。

次年(2016年)11月,资生堂以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61亿元)收购法国奢华护肤品牌瑞维斐RéVive和Laura Mercier,而此举也被解读为开拓新市场及发展彩妆业务线。尤其是,Laura Mercier与NARS同为高端彩妆师个人品牌,此举也被部分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对标后者收购。

而针对此次收购,时任资生堂美国分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Marc Rey表示,“这两大品牌见解独到,发展迅速且拥有强心智的客户群、注重创新,这与资生堂品牌的调性相一致。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8月,资生堂抛售Laura Mercier、BareMinerals和Buxom,而收购方私募公司Advent International以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10亿元)将这三大品牌纳入麾下。

不过,这场剥离事件,据聚美丽估算,属于一场资生堂亏损近百亿的“贱卖”。

而这也与资生堂调整旗下业务有关,尤其是疫情期间彩妆消费并不理想。财报显示,Bare Minerals和Laura Mercier2020年销售额均暴跌,降幅分别是39%和28%,其中后者持续跌了2年。

而从具体表现来看,资生堂在美国市场布局的三大主要彩妆品牌均无一例外大溃败。

2017年,资生堂对Bare Escentuals重组架构,由此产生了65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81亿元)减值亏损,进而关闭100家美国门店。而在2016-2018年期间,Bare Escentuals更是大换血3次首席执行官,然而始终难以遏制塔罗牌式的崩塌。

对此,资生堂在2020年财报中重点指出,计划将旗下护肤销售额占比提升至80%,不过在2019年疫情当年该比例也仅达60%。

资生堂的天价收购为何总失败?

而结合资生堂本身业绩来看,其近年表现并不理想。财报显示,资生堂2019-2024年期间营收增速放缓,其中2020年和2023年更是出现下滑,分别跌18.6%和8.8%。

除了老生常谈的中国市场,与前者分别瓜分资生堂三成份额的日本本土市场也屡屡出现下滑的困局。

财报显示,2020-2025上半年期间,资生堂日本市场虽在2023-2024年连续两年业绩上涨,但2020年表现低迷,迎最大跌幅29.7%。且在今年上半年还是不乐观,资生堂日本市场销售额下滑0.6%。

正是基于此,资生堂沿着2024年Action Plan2025-2026计划中,提及的夯实品牌矩阵:制定“Core3”与“Next5”品牌的大方向策略,开始在其本土收缩业务。而该核心矩阵中,多为香水、护肤品类主导的品牌,仅有NARS一个彩妆品牌。

图源:资生堂财报

如此看来,资生堂此时计划解除与Laura Mercier的代理合作关系,或与其聚焦核心品牌以及提高护肤类占比的策略有关。

不过,Laura Mercier此时退出日本市场,某种程度上也暴露出资生堂在收购/代理品牌后,欠缺运营品牌的能力。

据聚美丽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资生堂累计收购案例不多,仅有10起。但是其中已有4大品牌被亏本甚至是打包抛售,且部分的版图留存时间仅一年。

这也从侧面说明,资生堂虽豪掷重金收购品牌补足旗下矩阵,但始终难以将这些品牌做得与旗下孵化品牌般深度渗透市场。

譬如,资生堂在2019年收购的美国功能性护肤品牌醉象也在今年传出退出日本市场,而该品牌业绩近年持续暴跌。

财报显示,醉象2022年出现首次收购后的下滑,在经历过2023年暴涨77%后,其业绩便从此一蹶不振。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醉象销售额暴跌57%,其中Q1和Q2分别下滑65%和43%。不仅如此,与资生堂已牵手长达数十年的NARS也在期间增速放缓,上半年仅微涨1%。

然而,并非资生堂一家巨头,表现出对于日本市场的棘手。如雅诗兰黛旗下的Too Faced也曾在2023年6月宣告退出该地区的竞争。

也就是说日本本土美妆市场也呈现出,竞争激烈且环境恶化的困局。

由此回到Laura Mercier退出日本本土一事,尽管不少消费者也提及体感,品牌在当地颇受欢迎,且资生堂与品牌的关系从隶属转为代理,此举背后或许意味着是一种战略性“分手”。毕竟眼下集团正处于内部业务调整期,加上相对混乱的局面下,砍掉细枝末节的边缘性业务,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聚美丽”(ID:jumeili-cn),作者:飘飘,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聚美丽JUMEILI.CN是中国领先的化妆品新商业媒体。

下一篇

“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迈入政府运营企业的大胆新时代!”

6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