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女人的钱,也不容易了

财经大健康·2025年08月22日 11:12
开挂、业务遇冷、押注新线、公开对撕,为关键词

No.1

两大核心业务遇冷,爱美客营收净利双降

8月18日晚间,爱美客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下降2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滑29.57%,扣非后净利润跌幅更达33.7%。

从爱美客的两大核心产品线来看,溶液类和凝胶类注射产品全线失速。上半年,爱美客溶液类注射产品实现营收7.44亿元,同比下降23.79%;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4.93亿元,同比下降23.99%。

为扭转颓势,爱美客选择加码研发和并购扩容。

上半年,爱美客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4.47%。另外,在3月,爱美客收购韩国REGEN公司以加码“童颜针”。

据爱美客公告披露,购买REGEN公司85%股权的对价为1.9亿美元(约13.86亿元人民币)。然而,这番并购后也带来了整合和代理权纠纷,因为江苏吴中早在三年前便拿到了REGEN公司一款主打产品在中国的独家销售代理权。由此爱美客陷入与江苏吴中的代理权纠纷。

据《北京商报》分析,REGEN公司2024年前九个月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7223.11万元和2950.03万元。这项溢价13倍的收购,能否带来相应的业绩增长,还需时间观察。

上半年,爱美客商誉新增13.16亿元,从期初的2.78亿元升至期末的15.94亿元。一旦REGEN公司业绩不如预期,商誉减值风险将进一步冲击爱美客的利润面。

No.2

线上流量见顶,新氧押注轻医美

8月15日,医美平台中第一家上市企业新氧发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业绩延续一季度的下滑态势,实现总收入3.79亿元,同比下滑7%;净亏损达3600万元,较去年同期1890万元的盈利转为亏损。

对于营收下滑,新氧财报称,与新氧平台上订阅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减少密切相关。其二季度信息及预约服务收入为1.352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5.6%。

近年来,新氧大力布局的线下轻医美连锁业务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新氧2025年二季度医美治疗服务收入为1.444亿(约202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740万元增长426%。增长主要源于品牌医美中心业务的扩张,这块业务也首次成为新氧最大的收入来源。

这也显示出新氧正从传统医美平台的To B(企业对企业)信息中介模式,向 To C (企业对消费者)的产业垂直整合者转型的态势。

截至2025年6月30日,新氧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资为9.986亿元(1.394亿美元),而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12.532亿元。

从整个行业看,阿里、京东、美团等巨头对医美的“围猎”,抖音、快手等直播新渠道的争抢,都让新氧这类医美平台的未来吉凶难料。

No.3

联手美团、钟睒睒,锦波生物要开挂?

上半年,锦波生物营收、净利均双位数增长。

8月11日晚,北交所龙头企业锦波生物发布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8.59亿元,同比增长42.43%;实现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26.65%。

对于业绩的增长,锦波生物在财报中指出,主要系医疗器械和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增长所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为4579.62万元,同比增幅超过85%。

公开资料显示,锦波生物独揽国内三张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械三”证的生物材料企业(即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适用于医美注射、创面修复等高风险植入性产品)。锦波生物成立于2008年,起步于山西太原。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未来五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将从2025年的585.7亿元增长到2030年的219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5%。在“玻尿酸红利”见顶的背景下,重组胶原蛋白被寄予医美“第二增长曲线”的厚望。

不过,上半年的增长态势,对比锦波生物过往的业绩已是大幅放缓,这一增速为五年内最低水平。

降速,正是主要受到锦波生物以A型重组胶原蛋白为单一材料的医疗器械产品(下称“薇旖美”)销售放缓的影响。上半年,“薇旖美”系列注射用胶原蛋白填充剂收入为6.45亿元,仅同比增长34.7%,较2024年上半年放缓了超70个百分点。

7月,锦波生物与美团达成合作,以官方合作的形式推动薇旖美上线了百亿补贴。

据华尔街见闻,薇旖美上线“百亿补贴”后,终端价格下滑明显。7月末,美团“百亿补贴”界面中,北京地区某医美机构的薇旖美新客首单价仅为790元,较去年的补贴价已下滑超四成。

锦波生物是以To B为核心,主要依赖院线、医疗机构渠道,消费级产品和品牌尚处于起步阶段。

6月,前首富钟睒睒通过旗下公司向锦波生物投资了34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受让大股东部分股份,另外20亿元用于参与定向增发。此次投资使钟睒睒成为锦波生物的第二大股东。

锦波生物在公告中直言:“公司急需通过战略合作建设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体系,建立面向更大范围消费者的推广、销售、渠道管理体系。”

No.4

两家巨头对战,背后是业绩此消彼长

如果要评2025年上半年医美行业最热闹的事件,不外乎两家百亿医美巨头,华熙生物和巨子生物,公开互撕。

自6月1日晚,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声援公开质疑巨子生物的美妆博主郝宇。郝宇发布第三方检测报告,质疑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胶原棒”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标注的0.1%,涉嫌严重造假。

巨子生物发文回怼,“我们感到震惊而又痛心,震惊(的)是一家上市公司居然堂而皇之地颠倒黑白,恶意指控。”华熙生物再度发文,“‘汝求战,便得战!’

直到6月23日晚交战落下帷幕。巨子生物在官微承认,“我公司现有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在某些方面已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难以完全适配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看两家公司公开对决的背后,是一场关乎轻医美市场未来走向的战役。

以玻尿酸为核心产品的华熙生物, 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滑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70.59%。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板块的业绩快速下滑。2024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滑31.62%,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47.92%。

重组胶原蛋白龙头巨子生物的业绩表现不俗。2024年,巨子生物收入达到55.4亿元,同比增长57.2%,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42.4%。整体看近三年,该公司业绩都保持着高增速。

可见这场热闹,一个重要导火索是玻尿酸热度在减退,重组胶原蛋白要成为新的“资本宠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大健康”,作者:财经大健康,36氪经授权发布。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