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60亿,恒天然官宣将消费品业务卖给全球最大乳企,安佳、安怡和安满在华安排敲定
2025年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乳业收购案,尘埃落定。
今天,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正式宣布,同意以38.45亿新西兰元向法国同行兰特黎斯(Lactalis)出售其全球消费品牌及相关业务。
这意味着安佳、安怡和安满等知名乳业消费品品牌,甚至恒天然在部分地区的餐饮和原料业务,都将被剥离,成为后者的产品组合;身为全球最大乳企的兰特黎斯体量则再上层楼,每年营收将直接增加近200亿元,冲刺整体收入3000亿级别乳企;同时,这也意味着一直筹备“两条腿走路”的恒天然,将停止推动消费品业务的IPO。
在满足全部条件的前提下,预计该交易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小食代留意到,恒天然今天特别重申本次交易标的将不含大中华区。此前,恒天然就已经解释,这样安排是因交易涉及“安佳”品牌,实施特殊的“排除法”是为了避免给中国消费者、客户带来混淆、影响对其举足轻重的中国市场,尤其是在华餐饮服务业务。
细节
首先,看看本次交易的详情。
恒天然是在今天早些时候宣布,已与兰特黎斯达成协议,以38.45亿新西兰元(约合160.7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价值出售其全球消费品牌及关联业务。
本次出售的标的包括三大块,分别是恒天然全球消费品牌业务(不含大中华区)及其消费品牌、在大洋洲及斯里兰卡整合了的餐饮服务和原料业务,以及在中东及非洲的餐饮服务业务。据此前介绍,交易涉及了Anchor(安佳)、Mainland、Kāpiti、Anlene(安怡)、Anmum(安满)、Fernleaf、Western Star、Perfect Italiano等20多个品牌。
恒天然指出,除了38.45亿新西兰元的基础企业价值外,如果纳入恒天然澳大利亚业务所持有的Bega(注:一家澳大利亚乳品公司)许可,交易总额最高可再增加3.75亿新西兰元,届时整体交易金额可达42.2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176.3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协议恒天然将继续向被剥离业务供应原奶及乳制品。其强调,这意味着新西兰奶农的牛奶仍可在安佳(Anchor)等标志性品牌中被消费者找到。
对于这笔重大交易,双方高层都在今天发表了评论。
恒天然董事长Peter McBride表示,过去15个月,董事会全面比较了出售和首次公开募股(IPO)两种退出方式。他说,经过“激烈的多方竞标”,董事会确信与兰特黎斯的上述交易为最高价值方案,优于IPO——除了对被售业务的强有力估值外,该交易可实现资产的完全剥离,并较IPO更快地向合作社的所有者返还资本。“恒天然董事会一致建议股东批准本次剥离。”他说。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郝万里(Miles Hurrell)也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品企业,兰特黎斯拥有将这些品牌和业务推向更高层次所需的规模。恒天然奶农将继续从它们的成功中受益,因为兰特黎斯将成为恒天然最重要的原料客户之一。与此同时,剥离这些业务将使恒天然能够通过专注全球领先的原料业务、餐饮服务业务,为奶农股东和新西兰创造更大价值。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结果。这对奶农股东、对新西兰都是好消息。”郝万里随后在接受新西兰媒体采访时说,对这些品牌感到自豪,但相信兰特黎斯可以将它们带到“next level”。
兰特黎斯首席执行官Emmanuel Besnier表示,通过此次收购,兰特黎斯在大洋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显著增强,这将让兰特黎斯在关键市场进一步壮大。他很高兴能与恒天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欢迎新团队加入兰特黎斯。
据介绍,除了要股东批准外,这个交易尚需获得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及科威特、新喀里多尼亚、沙特等国的相关竞争与外资监管机构的最终批准。今年7月,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已宣布不反对兰特黎斯的拟议收购。
恒天然将于2025年10月底或11月初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以普通决议方式征求奶农股东批准剥离。会议通知将于10月初发出,内容将包括剥离对恒天然财务结构的影响及拟议资本返还详情。
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交易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交易完成后,恒天然计划向股东进行约每股2新西兰元、总额约32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133.74亿元)的免税资本返还。
展望
在宣布交易的同时,恒天然也对未来发表了展望。
今天,郝万里表示,“恒天然在2024年9月公布的战略中设定的目标与政策,包括实现10%–12%的平均资本回报率,在剥离完成后依然可以实现。
恒天然今天重申,此前公布的2025财年每股盈利指引65–75新西兰分保持不变;2026财年指引将于2025年9月随2025财年全年业绩一并公布。恒天然将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呈报2026财年每股收益,并不包括被售消费及相关业务在交割前的业绩。
据小食代在恒天然给投资者准备的一份材料中看到,本次剥离范围包括20多个消费品牌,约4300 名员工、16 个海外办公室、新西兰 3 家工厂、海外 13 家工厂、年处理约 40 亿升牛奶、产品销往20多个市场。
恒天然在上述材料中表示,交易完成后恒天然将转型为“更聚焦的全球 B2B 乳品供应商”, 其将保留资产包括新西兰24家工厂、海外1家工厂、约15700名员工、6个应用中心和对 100多个市场出口产品。
恒天然还表示,未来四大战略方向。一是持续强化奶农端的“最强奶价”能力。二是投资高效供应链以灵活配置牛奶到高回报渠道。三是深耕高端原料与餐饮服务业务,驱动盈利增长。最后,是通过科技与创新巩固可持续竞争优势,目标在2050年净零排放。
根据其披露的2024财年数据,原料业务的营收为151亿新西兰元,资本回报率10.2%;餐饮服务营收为41亿新西兰元,资本回报率19.6%;消费者品牌业务仅占7.5%,营收37亿新西兰元,资本回报率仅6.8%,长期低于其他板块。
恒天然在上述材料中强调,即使完成剥离,2024-2030年平均资本回报率10–12%的目标不变。
小食代留意到,虽然恒天然今天就交易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着墨不多,但是相关规划早已箭在弦上。
恒天然在进行交易详细范围界定阶段时就明确,中国消费品业务将获得保留。今年2月,恒天然大中华区声明称,尽管一些细节尚待披露,但恒天然已决定剥离过程“将不涉及大中华区的消费品牌业务”。
在全球消费品牌业务剥离公告发布时,恒天然曾担心此次剥离会对“安佳专业餐饮”(Anchor Food Professional,简称AFP)品牌产生影响,并可能导致消费者和客户对“安佳消费品牌”与“安佳专业餐饮”中的“安佳”产生混淆。“具体来说,我们将保留‘安佳’品牌(无论是安佳消费品牌还是AFP)在大中华区(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的所有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恒天然表示。
尽管如此,但受到其全球策略的影响,恒天然对中国业务进行了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小食代曾介绍,今年7月,恒天然对大中华区员工宣布,将消费品牌团队与餐饮服务团队进行合并,以优化业务运营,并推动更大的协同效应。
这意味着,恒天然大中华区年收入超101亿规模的餐饮服务业务,与年收入接近17亿的消费品牌业务,接下来将重组为“两块业务、一套人马”的全新组织运营模式。截至发稿时,小食代了解到相关人事安排仍然在公司内部密切地谈着。
今天,小食代也在中国的电商平台上搜索上述消费品牌。在天猫,安佳旗下的成人奶粉、液态奶、儿童牛奶等继续在Anchor安佳官方旗舰店销售,安怡中老年奶粉在Anlene官方旗舰店出售,安满孕妇奶粉则在天猫国际自营店有售。
评价
对于本次收购,路透注意到,在交易宣布后恒天然的股价早盘上涨15%至5.80新西兰元,为 2018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彭博今天表示,恒天然一年多来一直在考虑出售其消费品部门,因为其将重点转向利用新西兰牛奶生产高价值原料,供应给雀巢、玛氏和可口可乐等全球企业。该部门约占恒天然合作社收入的五分之一。
新西兰先驱报认为,本次38.45亿新西兰元的价格远高于市场的预期。此前,市场分析师估计,消费品业务价值20亿至30亿新西兰元。报道引述Forsyth Barr 高级分析师Matt Montgomerie表示,恒天然获得了不错的价格,“对于多年来一直表现不佳的业务来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
此外,小食代留意到,法国回声报在上月刊发了对Lactalis首席执行官Emmanuel Besnier的专访。他领导这家乳制品公司长达25年,目前正带来它进行国际扩张,并在全球寻求持续增长的机会。
在专访中他表示,25年前公司的营业额约50亿欧元。去年,兰特黎斯的营业额达到了30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527亿元),在国际化方面扭转了之前的趋势。25年前,法国市场贡献了我们近80%的业绩。如今,公司80%的业绩来自法国以外。如今,业务遍及50个国家,产品销往约180个国家。
当被问及恒天然收购传闻时,他回应说,在所有收购案中,兰特黎斯总是被提及。恒天然是公司正在考虑的对象之一。自2011年收购帕玛拉特(一家意大利公司)以来,兰特黎斯就已经进入了澳大利亚市场,虽然并非那里的领头羊,但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我们希望成为我们所在市场中的领导者。”
他说,兰特黎斯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消费增长,即使在过去几年的通货膨胀时期,乳制品的产量也依然保持强劲增长。虽然增长幅度不大,但增长稳定,产量也很大。总体而言,该行业的全球平均年增长率约为3%。
他强调,全球乳制品消费量正在增加,此前乳制品消费量低于欧洲的地区尤其如此。例如美洲(包括美国),以及亚洲。
“我们的支柱业务一直是牛奶和乳制品。我们非常了解这个行业,这让我们更加高效。”他说,也希望乳品业务多样化,因为直到2006年,兰特黎斯几乎完全没有酸奶产品。如今,公司已经是全球第二大酸奶供应商(仅次于达能)。
2024全球乳业20强(荷兰合作银行)
根据今天交易双方发布的资料,兰特黎斯成立于1933年,总部位于法国拉瓦尔,业务遍及全球50个国家,拥有近270家乳制品厂和奶酪厂和85500名员工,主要生产奶酪、液态奶、酸奶、黄油和奶油、乳制品原料以及营养品。
在澳大利亚,兰特黎斯现拥有2500名员工和500多名奶农,在市场上提供President、Galbani、Pauls、Oak、Ice Break、Jalna 和Kraft 等标志性品牌的产品。
根据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公布2024年全球乳业20强,兰特黎斯以2023年279亿欧元的营业额高居榜首,蝉联第一;恒天然则以140亿欧元的营业额规模,排名上升3位至第6名。
可以想象,在本次交易完成后,兰特黎斯在该榜单中的第一名优势又将扩大,继续甩开和其他乳业巨头的距离,尤其是第二名“正在追赶”的雀巢集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食代”(ID:foodinc),作者:小食代,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