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敏锐、敏捷:吉宝Keppel首席执行官的扭局之道

IMD·2025年08月25日 14:04
吉宝集团(Keppel)首席执行官卢振华向Jean-François Manzoni讲述,凭借大刀阔斧的重组、坚定的战略定力与长远的发展愿景,一家工业集团如何蜕变为全球资产管理公司。

吉宝集团(Keppel)首席执行官卢振华向Jean-François Manzoni讲述,凭借大刀阔斧的重组、坚定的战略定力与长远的发展愿景,一家工业集团如何蜕变为全球资产管理公司。

2014 年卢振华接任吉宝首席执行官时,这家企业正是亚洲常见的综合企业模式典型:业务横跨多领域,资产密集,收入依赖项目。其业务涵盖海上钻井平台建造、造船厂、基础设施、房地产及电信等,长期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助力。

但到 2010 年代中期,投资者预期已然转变。市场愈发青睐回报率更高、可扩展的经常性收入稳定的专注型企业。而吉宝业务复杂,且依赖周期性行业,导致其估值低于各业务板块价值之和。

此后十年间,卢振华引领了该地区最具雄心的企业转型 —— 将吉宝打造为全球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及运营商,在可持续城市化与数字化领域积累了深厚专业功底。这不仅是投资组合的调整,更是战略与文化的重新定位。、

从集团折价到战略清晰

吉宝多元化的业务曾 使其受益颇丰,可到 2018 年,这种模式开始承压。 

“几十年来,作为综合企业我们颇为成功,但市场在变,” 卢振华解释道,“我们的经常性收入偏低,没能获得期望的增长倍数。更糟的是,市场还因‘集团折价’进一步看低我们。” 

“出于这些原因,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转型,以获得更好的估值,” 他说,“当然,如果企业各业务板块价值之和超过市值,就总可能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卢振华发起了一场战略审查,有未来的领导层与董事会参与。最终形成三条路径:维持现状、转型为工程公司、转向资产管理。吉宝选择了后者,并将其与自身的历史专业优势相结合。 

“与多数资产管理公司不同,我们的运营能力也很强,” 卢振华说,“因此,在投资者眼中,我们与典型的普通合伙人截然不同。” 

告别传统

决定剥离吉宝最初的核心业务——海洋与离岸(O&M)业务,成为了关键转折。 

“回望吉宝的起源,我们从造船厂起步,”卢振华回忆道,“正是这项业务孕育了其他所有业务,所以将其分拆或剥离,是个相当艰难的决定。”吉宝很早就意识到,2015年石油市场的低迷是结构性的,需要大幅削减成本,通过调整业务规模、剥离表现不佳的船厂来实现。结果是:业绩得到改善。 

2023年,吉宝将其海洋与离岸业务与胜科海事合并,成立新公司Seatrium,吉宝的子公司无疑成为了更强的合作伙伴。这种转型不止于财务层面。卢振华及其团队同样重视员工士气与参与度,尤其是那些面临不确定性的员工。“困境中,作为领导者,给予希望至关重要,还要记得为他们的出色工作喝彩。值得庆祝的事不多,但即便取得小小的胜利,我们也会大肆庆祝。” 

释放资本,聚焦核心

将未充分利用的资产变现,是另一项关键举措。卢振华团队在资产负债表上找出175亿新元(133亿美元)的资产,这些资产吉宝已无需持有。“无论怎么说,这些都不是不良资产,”卢振华说,“但在其他人手中可能更有价值,比如那些寻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吉宝往往不会彻底退出,而是保留运营角色,在将所有权转让给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私人基金或其他第三方的同时,继续管理资产。这种方式让吉宝既能保持经常性收入,又能实施运营监督。目前已有超70亿新元(53亿美元)资产完成变现,公司有望在2026年前达成100-120亿新元(76-91亿美元)的目标。 

这种转变为吉宝的轻资产模式提供了支撑,同时深化了与投资者的合作,也保留了运营能力。 

破除藩篱

为支撑新的发展方向,吉宝在“愿景2030”框架下重组架构,从垂直的业务部门转变为三个横向平台,分别聚焦房地产、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这些平台由综合的投资、运营和基金管理职能提供支持。 

多年前就已开始准备。“我们开始跨部门合作,这对高度部门化的吉宝来说并不容易,”卢振华说,“之后我们将子公司私有化,把所有业务整合到一起。这让我们能更具战略性地配置资本,在全集团范围内管理人才。最终在2023年,完成了整合。” 

到2024年1月,吉宝已成为一家综合性企业。“我们推进整合时,并未出现混乱,”卢振华说,“大家欣然接受,因为我们已准备许久,而且理由充分。我们消除了组织和人员方面的摩擦点,也安排了合适的人来领导。” 

现任基础设施部门首席执行官辛迪·林便是其中一位领导者。“从表面看,她未必是最显眼的人选,”卢振华说,“但她乐于接受挑战,且总能超出预期。我们看到了她的潜力,并给予了机会。” 

吉宝首席执行官卢振华 

证明可持续发展有利可图

吉宝的转型也涉及理念层面。可持续发展曾主要被视为风险缓解问题,如今则被看作商业机遇。 

“这关乎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卢振华说。以吉宝总部吉宝湾大厦为例,它被改造为净零能耗智能建筑。这是新加坡首个获得BCA绿色建筑标志铂金级零能耗认证的商业项目,净运营收入增长31%,创造1.5亿新元(1.14亿美元)的资产价值。 

这一成功催生了一项新业务:帮助客户改造房地产,使其适应低碳未来,更具前瞻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回报不会降低,”卢振华强调,“这一点,人们必须理解。” 

以警惕之心应对不确定性

这种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吉宝的地缘政治姿态相契合:扎根、警惕且灵活。公司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必须持续评估不断变化的全球形势。卢振华职业生涯始于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曾在多个全球中心工作,拥有独到见解。 

他指出,尽管吉宝从全球一体化中受益,但在局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公司和新加坡都必须保持警惕。“我们不能想当然。重要的是不断发展,确保自身始终具有相关性,”他说。 

在危机中领航,迈向未来

卢振华的显著特质之一,便是在危机中的沉着。2020年,吉宝股价跌至历史低点,油价暴跌,一位主要股东撤回收购要约,而他始终保持专注,并让全体吉宝人同样专注。 

“正如美式橄榄球所说,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不断推进,最终定能成功,市场也会随之改变,”他说,“当然,要是总想着‘我做了这么多,市场却不认可,太不公平了’,很容易感到沮丧。但不如专注于自身行动,相信过程。” 

担任吉宝首席执行官的第12年,卢振华依旧充满好奇心、参与感与活力。“能有这样的机会,在这个伟大的国家,在吉宝历史上如此激动人心的时刻,领导这家了不起的公司,与充满激情和奉献精神的同事共事,我心怀感激。”谈及自己持续的好奇心,他补充道:“我认为自己是生活中的好学生。不是传统课堂上的那种,而是在拜访他人、游历各地时,不断观察,多多学习。” 

吉宝的转型仍在继续。但方向已然明确,基础已然坚实。 

本文翻译自I by IMD,中文版本仅供参考。 

专家介绍

关于作者

关于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已有75年以上历史,始终致力于培养能够推动世界更加繁荣、可持续与包容的领导者与组织。IMD由一支专业且多元化的教师队伍领导,在瑞士洛桑和新加坡设有校区,并在中国深圳设有管理发展中心,致力于成为全球有志个人和组织最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IMD的高管教育和学位项目长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这一持续领先源于IMD独特的“真实学习,真实影响(Real Learning, Real Impact)”教育理念。通过高管教育课程、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项目及专业咨询服务,我们助力商业领袖找到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挑战现状,启迪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深圳”,作者:IbyIMD,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近日,由莉莉丝重金开发的射击类游戏《远光84》开启全球公测。

2025-08-2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