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行业|从仓库到产线,中国机器人“搬动”世界

常薇倩·2025年08月20日 14:26
极智嘉、仙工智能、斯坦德机器人——三家赴港上市的公司,正从不同维度定义着中国机器人在全球自动化革命中的角色。

机器人代替人力的场景,如今已遍布世界。

其中,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的,当属穿行在仓库与工厂里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 AMR)。在全球供应链迁移与人力成本攀升的驱动下,这个细分市场正急速膨胀。据灼识咨询,全球 AMR 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9年增长至1621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3.1%。

市场加速扩大的过程中,一批行业上下游的中国企业逐步成长为了行业领导者。它们完成了技术验证与商业模式的打磨,也凭借产品力与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

2025年,一个标志性的动向是: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不约而同奔赴香港上市。这其中,既有在全球仓储 AMR 领域连续六年称霸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极智嘉(Geek+),也有专注于打造“机器人大脑”核心控制器的仙工智能(Seer Robotics),还有深耕 3C、汽车等精密制造场景,并已将触角伸向“具身智能”的斯坦德机器人(Standard Robots)

它们的故事,勾勒出了中国自主移动机器人产业演进的不同切面。本文将通过拆解这三家公司的招股书,一览头部企业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与全球化路径。(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数据均来自各公司招股书)

极智嘉: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提供商

极智嘉(Geek+)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今年7月9日,极智嘉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创下了迄今为止机器人企业港股 IPO 募资规模的最高纪录。

据灼识咨询,按2024年收入计算,极智嘉已连续六年稳居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 AMR 解决方案提供商地位。AMR 作为能够自主导航、移动并执行仓库内各项任务的机器人,是现代物流仓储自动化的核心设备。

极智嘉的主营业务正是围绕各类 AMR 解决方案的销售与服务展开。

其产品矩阵覆盖了从拣选、分拣到搬运的全流程,主要包括“货架到人”、“货箱到人”、“托盘到人”等方案,以及智能分拣和智能搬运。这些方案的目的是取代传统仓储作业,如“货架到人”方案可将拣选效率提升至传统人力的两倍以上;“托盘到人”方案则能将仓储效率提升五倍,并节省高达60%的通道空间。

极智嘉 AMR 解决方案 来源:招股书

极智嘉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销售 AMR 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已在全球累计部署超过30000台 AMR。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14.52亿元、21.42亿元、24.09亿元。除 AMR 销售外,极智嘉还通过 RaaS(机器人即服务)模式产生少量收入,RaaS 是一种标准化的机器人租赁服务。

在客户拓展方面,极智嘉构建了广泛的客户基础。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服务全球约806家终端客户,其中包括63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客户粘性表现突出,2024年复购客户贡献了17.92亿元收入,复购率达74.6%。值得注意的是,其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在2022至2024年间,分别贡献了总收入的30.8%、45.3%及42.1%。

全球化是极智嘉的核心战略之一。2024年,公司超过70%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市场,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支撑海外业务,极智嘉在全球设立了超过48个服务站点、13个备件中心,并配备了逾300名工程师。

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极智嘉在电商、快消品和第三方物流领域的 AMR 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均为全球第一。在销售渠道上,公司采用直销与渠道商合作并行的方式,2024年直销收入占 AMR 解决方案销售总额的67.0%。

极智嘉为上海西门子打造的智慧物流体系  来源:企业官网

为应对市场增长,极智嘉在研发与产能上持续投入。公司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产生研发开支4.36亿元、3.79亿元及2.82亿元,占总收入比21.3%、15.8%、15.2%。同时,公司已在南京和昆山布局两大生产基地,合计年产能约2.4万台 AMR。

据招股书,公司计划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用于以下用途:

  • 约40%用于投资研发及产品迭代计划;
  • 约20%用于扩大国际品牌影响力及加强市场参与;
  • 约15%用于支持供应链发展;
  • 约15%用于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升级网络安全 IT 基础设施;
  • 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展望未来,AMR 赛道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灼识咨询预测,全球 AMR 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9年增长至1621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33.1%。同时,AMR 解决方案在整体仓储自动化领域的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8.2%提升至2029年的20.2%。

来源:招股书

仙工智能:“机器人大脑”逐鹿海外

仙工智能(Seer Robotics)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上海。据灼识咨询,按2024年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公司排名全球第一;按2024年搭载相关机器人公司所供应控制器的工业智能机器人数量排名,公司排名全球第三。

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是控制系统,即“机器人大脑”。仙工智能围绕控制系统形成了3条主要产品线:

  • 机器人控制器:SRC 系列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集成了感知定位、智能决策和运动控制模块,截至2024年12月31日,控制器适配超过300种零部件;
  • 软件:M4 智能调度及管理系统创造性整合了机器人调度系统(FMS)、仓库控制系统(WCS)和仓库管理系统(WMS)的功能;Meta 系列可视化软件通过 3D 渲染和可视化技术,提供沉浸式的数字孪生体验;
  • 机器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星云(Nebula)系统提供精选超过1000款搭载 SRC 系列控制器的机器人,涵盖轮式人形机器人、多足机器狗、顶升机器人、智能叉车等多种类型;

来源:招股书

仙工智能主要通过直销模式,服务于两大客户群体:一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将仙工的控制器和软件集成到更广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中;二是终端客户,覆盖3C电子、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多个精密制造和物流领域。公司客户基础广泛,2024年服务客户达832家,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为18.6%。

2021年,仙工智能正式规模化启动海外业务。其全球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业务遍及全球超过30个国家及地区,包括发达及新兴市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来自中国以外市场的收益分别为1640万元、4760万元及4920万元,分别占同年总收益的8.9%、19.1%及14.5%。

5月27日,仙工智能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以18C章上市。据招股书,仙工智能的募集资金将用于:

  • 推进尖端 AGI 及具身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建设一个多功能中心,整合研发、运营、组装及测试功能,以加智能机器人开发及规模化能力;
  • 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和收并购,以支持先进技术的获取并强化我们的平台生态系统,尤其是感知系统、执行系统及综合解决方案领域;
  • 建立全球销售体系,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支持国际业务增长,重点是加强品牌知名度、扩大营销渠道,并在全球建立强大的客户支持网络;
  • 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据招股书,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4年超过人民币2778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7085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6%。其中,工业智能机器人将是仙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其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220亿元人民币,以高达39.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9年的1150亿元。

来源:招股书

斯坦德机器人:从精密制造到具身智能

斯坦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深圳。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4年出货量计,斯坦德机器人为全球多个高科技领域最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于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子(3C)行业位居第二、汽车行业位居第二,以及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公司主要产品线包括:

  • 机器人技术平台:核心控制器、自研操作系统 SROS、算法(包括定位、导航、控制算法和感知、操控算法);
  • 机器人产品:标准型机器人、功能机器人、具身机器人(包括经典工业具身机器人 LIN 和先进具身机器人 DARWIN)
  • RoboVerse 系统:一个 all-in-one 智能协同系统,包括 Robo-World、Robot-Set 和 Robo-Team 三个子系统组成,在售前、交付和运营阶段为客户和公司提供支持。

斯坦德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 来源:招股书

斯坦德机器人产品线 来源:招股书

在商业模式上,斯坦德机器人主要通过销售定制化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获取收入,该业务在过去三年贡献了近九成的总收益。其客户主要是直接应用机器人于产线生产的制造商,同时也通过系统集成商扩大市场覆盖。目前,斯坦德机器人的客户主要在内地。

2019年,斯坦德机器人开始拓展海外市场,首次将产品出口到日本,并成为首批向日本出口产品的中国制造型 AMR 公司。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斯坦德机器人大陆以外客户(如日本、越南、泰国等)带来的销售额占公司总收益的10.2%、12.5%及24.1%。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斯坦德机器人的显著标签,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占总收益的33.5%、32.8%、29.5%。资金主要用于操作系统、核心算法及 RoboVerse 系统的迭代,以及对具身机器人和 AGI 应用的探索。

6月23日,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据招股书,港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

  • 研发:加强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机器人产品及 RoboVerse 系统,以及开发相关专有机器人技术;
  • 销售及服务网络扩展及品牌宣传:建立并巩固国内及国外的销售及服务网络,同时提升机器人解决方案的部署能力及宣传品牌;
  • 开发生产能力及新生产线;
  • 一般企业用途及运营资金。

灼识咨询预测,智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人民币153亿元,以39.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9年的人民币814亿元,CAGR 为39.8%。

来源:招股书

图 | 极智嘉官网

文|常薇倩

编|Jason

近期发布

服务|KrASIA 面向中国出海企业,发布全新英文媒体服务

在全球经济复杂格局的当下,英文报道不仅是向海外客户和消费者传递价值主张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沉淀。英文媒体 KrASIA(kr-asia.com)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商业和文化。英文网站约60%的读者为东南亚核心国家的商业人群。KrASIA 通过优秀的搜索引擎优化,专业的英文内容和可靠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及全球顶级信息数据平台彭博终端和道琼斯 Factiva 等外部收录平台,帮助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如果您的公司对英文传播有相关需求,或者希望与 KrASIA 合作提供出海服务,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点击“此处”填写表单,获取 KrASIA 媒体服务刊例和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社群 | 欢迎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7,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