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5城土地成交金额同比涨18%

未来城不落·2025年08月20日 11:13
土地供应规模基本与上月持平

一、全国重点65城土地市场概况

1、7月重点65城土地成交规模环比持平,同比下降8%

7月,全国重点65城土地供应规模基本与上月持平,共推出经营性土地634宗;总计成交各类经营性土地590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4062.8万平方米,成交规模环比持平,但较去年同期下降8%。

涉宅用地方面,7月全国重点65城累计成交涉宅土地165宗,成交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108.58万平方米,成交规模环比下降17%,同比则小幅上涨4%。整体来看,由于6月半年节点各地土拍成交放量,本月涉宅用地成交规模有所回落。然而,本月涉宅用地的成交规模依然突破了一千万平方米,在今年各月中位列第三,市场成交延续了相对稳定的趋势。

综合考虑全国65个重点城市经营性土地的成交结构情况,本月涉宅用地的成交规模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占比稳定在30.7%,与上月持平。与此同时,商办用地的成交规模占比持续下滑,本月已降至6%。此外,工业用地的成交规模占比则有所提升,增加了1.3%。

2、7月,受量价回落影响,出让金规模环比下降30%

7月,全国65个重点城市经营性土地出让金总额约为1281.33亿元。受土地成交楼面均价下降的影响,出让金规模环比下滑30%,但同比仍增长18%。由于7月份各地高溢价涉宅地块出让数量较6月减少,本月土地成交楼面价环比下降16%,至3557元/㎡,然而仍较去年同期上涨33%。

涉宅用地方面,受到6月成交高基数的影响,本月全国65个重点城市的成交楼面价环比下滑17%,跌至9932元/㎡,然而同比依旧上涨22%。与此同时,本月涉宅用地成交规模同步缩减17%,量价齐跌的态势导致涉宅用地出让金规模环比减少32%,总成交金额约为1101亿元,尽管如此,同比依然保持26%的涨幅。

7月,重点城市土地拍卖市场依然保持活跃态势,多个城市的出让规模和溢价率均有所上升,充分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回暖趋势。上海、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均有优质地块出让,如上海徐汇区核心住宅用地以12.25亿元的价格成交,成交楼面价高达20.03万元/㎡,刷新了全国单价地王纪录。核心地段住宅用地的高溢价成交,反映了高端住宅市场持续向好的趋势。

7月,一线城市土地拍卖市场呈现出“缩量提质”的显著特征,成交楼面价创下年内新高。本月,北京、上海及深圳均推出优质、高溢价地块,特别是受上海“新地王”的带动,成交楼面价环比大幅上涨54%,达到45115元/平方米。同时,一线城市平均溢价率也攀升至22.38%。但是,由于成交规模环比减少52%,出让金规模相应环比下降25.4%,至381亿元。

本月,二线城市涉宅用地呈现量价回落的趋势。涉宅用地成交规模约为71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9%;成交楼面价环比下降23.5%,至7950元/平方米,导致涉宅用地出让金规模回落45.8%。总体来看,本月二线城市土拍市场表现平淡。尽管南京、武汉、杭州及西安等城市成交规模仍维持在50万平方米以上,但整体溢价率较低,基本以底价成交为主。仅有成都、杭州及长春出现少数核心高溢价地块成交。

与此同时,本月三四线城市土拍市场则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土地市场显现稳步回升的迹象。涉宅用地成交规模约为1450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5%;成交楼面价环比上涨18%,达到2491元/平方米,带动涉宅用地出让金规模环比上涨36%。

3、7月涉宅流拍率创新低

7月,全国重点65城的涉宅用地流拍率持续走低,总计仅2宗地流拍,流拍率降至1.2%,创年内新低。整体来看,本月核心一二线城市均未出现流拍现象,仅太原和柳州各有1宗地流拍,流拍情况较为罕见。今年,随着城市土地供应策略的调整,主要聚焦于核心优质土地,加之热点城市的带动效应,土拍市场情绪向好,导致流拍现象大幅减少。

二、核心24城土地市场表现情况

1、7月,涉宅用地成交呈现“缩量提质”,规模环比下降四成

7月,受热点一二线城市土地拍卖“缩量提质”趋势的影响,核心24城的涉宅用地成交规模较上月有所缩减。本月共成交涉宅用地97宗,总计成交面积约为581.3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0%,同比下降22%。与此同时,由于核心城市高溢价优质地块的火爆成交,7月核心24城涉宅用地的成交楼面均价上涨至14990元/㎡,环比持平,但同比涨幅达48%。然而,受成交规模下滑的拖累,本月涉宅用地出让金总规模约为871.3亿元,成交金额环比下降39%,但同比仍实现15%的增长。

总体而言,今年以来,核心24城的土地市场呈现出稳步回暖的态势。特别是核心一二线城市,在集中关注优质低密宅地策略的引导下,土地拍卖市场的热度逐步回升。上海、北京、杭州及成都等城市持续保持着高端改善市场的向好趋势。

结合核心24城涉宅用地的溢价率及流拍率表现来看,7月平均溢价率提升至12.7%,并实现零流拍。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上海“新地王”的带动影响,部分热点城市如深圳、成都及长春等,也成功出让了高溢价优质地块,整体拉高了平均溢价率。另一方面,城市供地策略不断优化并进行动态调整,以“好房子”为导向,房企拿地信心逐渐恢复,这也推动了流拍率的持续下降。

2、7月地方国企拿地占比上升至43.7%

7月,核心24城累计成交97宗涉宅用地。从企业拿地规划建面来看,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的拿地比重分别为14.3%、43.7%和25.3%。结合7月房企拿地情况,地方国企的拿地积极性有所回升。本月,地方国企拿地规模占比相较上月上升约5.4%,而央企拿地规模占比则小幅下降4.2%。同时,本月联合拿地规模占比相较上月下降2%。

根据7月核心24城的土地成交数据显示,本月合肥、南京、沈阳、武汉、无锡、长春及长沙等城市的地方国企拿地规模占比超过五成。此外,部分城市的民企拿地活跃度有所上升,北京、广州、杭州、天津、宁波及青岛等城市在本月民企拿地规模占比均超过六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58安居客研究院”,作者:58安居客研究院,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青云租以信用租赁撬动千亿市场,推动低碳循环经济。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