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亿,济南前首富又去IPO了

融资中国·2025年08月20日 11:38
港交所,爆了。

港交所,迎来了一位“前首富”。

8月20日,天岳先进(02631.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上市首日较发售价42.8港元微涨6%报45.6港元/股,总市值约220亿港元。

作为国内碳化硅衬底领域的龙头企业,天岳先进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2022年1月登陆科创板,成为“碳化硅衬底第一股”,现又成功赴港IPO。如其此前在公告中所言,“本次H股上市主要是为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如今实现“A+H”格局的天岳先进,国际化布局意图明显。

这家硬核企业的掌门人自然大有来头,来自山东济南的宗艳民在2022年因天岳先进成功上市而登上胡润百富榜,且首次上榜便以13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第473位,排名山东济南地区首位。不过,此后数年其财富值因公司市值缩水而有所下降,但济南富豪的身份仍难以撼动。

与此同时,天岳先进在港交所成功敲响上市钟,也意味着“A+H”大军又新增一员猛将。在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海天味业、宁德时代、蓝思科技等巨头身后,还有立讯精密、东鹏特饮、欣旺达、牧原股份等龙头在冲刺港交所路上前仆后继。

2025年本就热闹非凡的港交所,还在源源不断“添”人气。

济南前首富,二次敲钟

天岳先进的故事,要从60后山东汉子宗艳民说起。

1964年出生于济南的宗艳民,19岁考入山东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硅酸盐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宗艳民被分配到国有企业济南灯泡厂担任技术员。这个看似平凡的起点,却因工厂倒闭戛然而止。

“我手持失业证开始了创业之路。”多年后,这位山东汉子在母校新生开学典礼致辞中如此描述人生的转折点。

2002年,宗艳民创办济南天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专业代理沃尔沃挖掘机销售。借着中国基建狂潮的东风,他的企业年销售额飙升至30多亿元。但这位工科背景的企业家心中始终燃烧着材料梦,在有了资金积累后,本可以享受美好生活的宗艳民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梦,一个材料梦,要研发和生产国际最先进、最前沿的材料,改变中国材料落后的局面。”

在当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落后,每年巨量的进口,不仅受制于人而且已经严重危及国防安全。于是,宗艳民决定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实现突破,每年从经营利润中拿出经费用于材料研究。

就这样,天岳先进的前身山东天岳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正式成立,这也意味着宗艳民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产业化的漫漫征途中。

近乎同时期,中国功能晶体研究和开发的先驱者和带头人之一的蒋民华院士去世,但他带领团队艰苦攻关10余年的碳化硅材料技术却束之高阁,迟迟没有产业化。因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需要面临巨大的产业化风险,没有企业愿意承担巨大的产业化风险。

但在彼时的宗艳民看来,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将成为一个“划时代的材料”,将把人类带入数字化时代和低碳时代,重构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实现材料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这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发展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可以称得上“国之重器”。

于是在2011年,得到这个信息的宗艳民毅然决定引进这项专利技术,与山东大学签约巨资购买有关技术,开始了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的产业化。如宗艳民事后所说,“抱着‘做强材料、报效祖国’的信念,我下定决心要把这项技术进行产业化。”

上天没有辜负宗艳民的付出,在宗艳民带领下的技术和产业化团队,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自主创新研发,进行了数千次工程化实验,最终攻克了关键技术难关,掌握了碳化硅单晶生长和衬底加工的核心技术,走在了该领域的全球前列。

2022年,58岁的宗艳民带着这家硬核企业来到上交所挥起上市宝捶,同年,宗艳民以130亿元人民币财富首登胡润百富榜,且排名山东济南地区首位,成为济南新晋首富。此后虽受企业市值影响身价有所缩水,但仍是百富榜上常客。

时隔3年,61岁的宗艳民来到港交所,再次为天岳先进敲响上市宝钟。

年收入17亿的碳化硅龙头

撑起百亿市值的天岳先进,是何来头?

尽管外界对这家公司稍显陌生,但在半导体领域这是一家不折不扣的龙头企业。甚至在2022年初登二级市场摘得“碳化硅衬底第一股”桂冠前,天岳先进就已经收获一众VC/PE芳心。

2019年,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天岳先进在第四次增资中首次引入外部投资,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对其进行了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哈勃投资是华为在2019年为应对西方技术管制以及探索更多新的可能而成立的投资公司,主要进行新技术领域的战略性投资,并不追求财务收益。过去数年时间,肩负着建立华为半导体产业链使命的哈勃投资,对半导体产业链条投了个遍,外界誉之为“最强半导体VC”,而在成立当年就对天岳先进投资,从中不难窥出天岳先进这个项目的含金量。

在引入哈勃投资后,天岳先进在2019年12月又通过增资引入众海泰昌、辽宁海通新能源和辽宁中德等外部投资人。后在2020年,更是连续三轮融资引进了海通开元、惠友投资、和生中德、长江资本、金浦投资、深创投、中微公司、国投招商、中车时代、高新投资、国策投资、南车创投、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国新科创基金、国和投资、潇湘资本等多家财务投资机构、产业资本及地方产业基金。

短短半年时间,天岳先进的估值从2020年5月的26亿元飙升至2020年10月的100亿元。在公司成立十周年关键节点,天岳先进晋升为一头独角兽。2021年,筹备IPO的天岳先进又先后完成了两轮融资,且在2022年IPO前公布的战略投资者缴款认购的名单中,还出现了宁德时代、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产业巨头的身影。

在一众投资人的追捧下,上市后天岳先进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据天岳先进2024年报披露数据,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68亿元,较2023年增长41.37%,连续三个年度保持营收增长,2024年在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产品方面,公司的8英寸导电型衬底产品质量和批量供应能力领先,是全球少数能够批量出货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市场参与者之一,2024年11月,公司推出业内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能扩大单片晶圆上可用于芯片制造的面积,大幅提升合格芯片产量。

产能方面,据年报披露,2024年天岳先进全面提升核心产品的产能产量,济南工厂的产能产量稳步推进,上海工厂已于2024年中提前达到年产30万片导电型衬底的产能规划,同时公司将继续推进二阶段产能提升规划。

眼下,碳化硅材料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已获得大规模应用,随着AI发展所需算力迅猛增长,数据中心的能源耗用也在快速增加,碳化硅在数据中心、电力基础设施与终端应用上均具有巨大潜力。于天岳先进而言,这都是商机。

2024年报披露,预计至2030年,全球AI数据中心容量有望增长至299GW,较2023年净增加244GW,将直接推动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球电力消费的比例由2023年的1.4%上升至2030年的10.0%,对应采用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电源供应单元在AI数据中心领域的市场规模预计有望超过人民币800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及风光储等应用领域的持续渗透,下游应用市场持续扩大,终端对高品质、车规级产品的需求旺盛。随着新建产能的利用率提升,产能规模的扩大,天岳先进的盈利能力势必在未来能够有效提高。

港交所,爆了

顺着天岳先进身后放眼望去,一场汹涌而至的“A+H”上市潮映入眼帘。

先从3月10日说起,这一日,赤峰黄金登陆香港交易所,成为今年首家“A+H”公司。同在3月,宁德时代取得了中国证监会国际司出具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并于5月成功登陆港交所,且一举刷新过去四年香港最大IPO的纪录。

同在5月,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近五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IPO。进入6月,海天味业也跻身“A+H”队列中,除了是2025年迄今消费行业规模最大的港股IPO项目外,同时也是同期整个市场仅次于宁德时代的第二大港股IPO项目。

上述A股龙头的选择并非个例。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多家A股龙头企业加速布局资本市场,谋求赴港上市。据融中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半百家A股上市企业递表港股,宣布将冲击港股IPO的不乏立讯精密、长春高新、紫光股份等A股龙头企业。且6月以来更是有海天味业、三花智控、安井食品、蓝思科技、峰岹科技等A股公司先后登陆港交所。

众所周知,赴境外上市是境内企业国际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企业利用外资发展,优化公司现代化治理结构,更好融入全球经济。港股市场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能够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

这不,济南前首富宗艳民也投身这场浩浩荡荡的赴港二次上市浪潮中。

而且如我们所见,港交所的IPO热潮远不仅限于此。

根据毕马威最新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2025年中期回顾》所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场共筹集609亿美元,上市宗数达544宗。其中,香港以1071亿港元(约合139亿美元)的集资额独占鳌头,较2024年全年增长22%,上市宗数达42宗,涵盖主板、GEM转板及De-SPAC项目。美国两大交易所紧随其后,但集资总额同比下降8%;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分列第四、第五位。

其中,港股2025年上半年IPO集资额为近十年来同期第二高,仅低于2021年历史峰值。目前,香港主板上市申请宗数已超200宗,涵盖制造业、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多元领域,预计全年IPO数量将达90至100家,集资总额有望突破2000亿港元。

随着地缘政治格局演变,香港将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核心平台,2025年或重夺IPO集资额全球榜首。

这离不开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2025年5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未来将不断深化市场开放,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步推进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支持在港推出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的对港合作的各项举措。”

展望未来,如港交所CEO陈翊庭所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资本市场,这是内地的几个交易所及港交所多年耕耘的成果。接下来,需要把中国资本市场打造成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而在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中,几个交易所可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铜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千然,编辑:无人,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消费者开心,经销商却很有压力。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