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北京又诞生了一个明星IPO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08月20日 10:15
中国“农产品电商第一股”来了。

又一明星公司,成功在美股上市了。

昨晚,一亩田集团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该交易所唯一中国农业互联网公司。上市首日,一亩田开盘价5.88美元/股,较发行价4.10美元上涨43.41%。截至发稿前,公司市值为3.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2.98亿元)。

一亩田于2011年北京成立,从信息平台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服务公司,累计服务客户超5600万,是中国最大的农业B2B平台。

一路走来,一亩田几乎都有资本相伴,IPO前,公司累计完成6轮融资,汇集了红杉、云锋、真格等10余家知名机构。其中红杉中国更是从A轮持续加码到C+轮,云锋基金也跟了3轮。

根据招股书,红杉中国以15.90%的持股比例是公司最大的机构股东,伴随此次一亩田成功上市,上述机构也将得以退出。

百度员工创业,做出“农产品电商第一股”

严格来说,一亩田是一家具有浓厚“百度基因”的公司。

创始人邓锦宏曾两度在百度任职,分别担任产品经理及市场部职位。在百度负责某乡村信息化项目时,邓锦宏发现,当时农村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问题,以此萌生了农村创业的想法。

2011年,他正式从百度离职,拿着50万积蓄,创立了“一亩田”。起初,邓锦宏将一亩田定位为农产品信息的“去哪儿网”,主要通过聚合供需信息解决产地与市场的割裂问题。

在此期间,百度为公司的实际经营提供了不少助力。据悉,当时一亩田通过百度联盟广告,一个点击赚取4毛收入,月收入达到10万元,创业当年就实现了盈利。

此后,公司开启了一段业务拓展之路。2014年,一亩田手机版(APP)上线,正式布局移动互联网端;同年6月,通过组建地推团队,公司开始尝试做线上+线下的交易撮合,一年时间就将队伍从200多人扩张到3000人。

对于一亩田来说,2015年是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年,公司因追求规模速度陷入“刷单风波”,邓锦宏当即砍掉线下业务,回归信息服务。此后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调整,一亩田发展才得以重回正轨。

虽然经历过波折,但邓锦宏并没有放弃线下服务这一广阔市场,只不过将目光更加聚焦交易场景。2017年,一亩田推出“豆牛代卖”服务, 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服务点,直接为产地农户提供分级、定价、代销等线下服务,平台按交易额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2022年,一亩田的业务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启动“沃众田”数字基地计划,以订单农业模式反向指导种植:先汇集批发商采购需求,再组织合作社按标准生产。以云南基地为起点,到2024年公司已经在广东、广西等多地实现了数千亩的种植规模。

50万起家,经过14年发展,一亩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B2B平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中国初级农产品流通规模达5.5万亿元,而一亩田在收入及月活商家数上均位居行业第一。

如今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一亩田正式摘下中国“农产品电商第一股”。IPO前,邓锦宏拥有公司18.50%的股份,按22.98亿元市值计算,其身价已超过4.25亿元。

年入1.61亿,毛利率81%

截至目前,一亩田已经构建起了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一亩田APP数字平台、豆牛智慧代卖、沃众田数字规模化种植基地以及区域产业服务。

其中,一亩田APP数字平台作为公司核心业务,主要聚焦产品经纪人群体。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结构高度分散——98%的农户经营着全国70%以上的耕地,人均耕地仅约0.5英亩(约合2亩)。在此背景下,经纪人就成为了衔接小农户与大买家的关键纽带。平台通过为其提供供需匹配、广告推广、信用认证等服务,从中收取费用。

根据招股书,2024年,一亩田平台的采供B端用户超过5600万,农产品品类超1.5万种,业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2800多个县市。

业绩方面,一亩田尚未实现盈利但亏损成收窄态势。2022-2024年,一亩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6亿元、1.88亿元、1.61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16亿人民币、-1.06亿人民币、-3494.10万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透过招股书,我们得以窥见公司惊人的毛利率——2024年,公司毛利为1.31亿元,毛利率高达81%。

此次上市,邓锦宏计划通过IPO募资用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业务创新,并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全球数字农业领域的优势。

明星机构云集,红杉连押四轮

一亩田IPO的一大看点,还来自其背后星光熠熠的资方团队。而在众多机构投资者中,红杉中国绝对是绕不开的存在。

2013年,一亩田获得来自红杉中国的A轮融资。关于这笔融资,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当时一亩田仅凭后台数据就吸引了众多投资公司的目光。其中,红杉甚至在协议未签的情况下就打款了几百万美元。

随后2014年,公司获得20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云锋基金、光信资本。

上文提到,一亩田曾在2015年前后经历经营危机,不过在创始人当机立断对业务做减法后,资本随即抛来橄榄枝——2016年,公司完成C轮融资,资方包括红杉、云峰、真格、易贸集团。

2019年,一亩田C+轮融资完成,由易果集团、华创资本领投,红杉、真格、云锋等老股东跟投。至此,红杉中国已经持续加码四轮,云锋紧随其后注资三轮。

公司的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22年,当时德州市国资德州财金向一亩田发起了一轮战略融资。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当时报道,此次融资之后双方还共同发起设立了一只中国乡村振兴兼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

IPO前,红杉中国持股18.50%,是一亩田的最大机构股东,拥有4.7%的投票权;云锋基金持股14.7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作者:王满华,36氪经授权发布。

+1
5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谁能在心理上承接消费者的信任,谁就能在市场波动中站得更稳。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