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中场复盘:格局重塑的120天

即时刘说·2025年08月19日 16:33
十年未有的大变局。

2025年初,如果有人说美团的外卖霸主地位会在三个月内被撼动,恐怕没人会相信。

然而,事实就这样发生了。

晚点LatePost 8月11日的报道,淘宝闪购在8月7日至9日连续三天日订单量突破1亿单,并在关键的8月8日、9日两天,其日订单量份额首次超越行业龙头美团。

这一数据拐点,标志着市场格局十年未有的实质性松动。

美团则在信息上保持缄默:尽管美团曾在7月12日高调宣布日订单峰值达1.5亿单,创下自身纪录,之后的“0元购+自提”带来的订单量也十分可观,但美团依然对“持续性高单量”讳莫如深,甚至在8月7日,美团发布公开信表示,“我们不会发布连续三天超越1亿单这种战报。

仅仅4天后,晚点新闻就爆料淘宝闪购8月7日—9日连续超过1亿单,并在后两天订单份额超过了美团。这个时间节点的巧合,从传播效果上看,美团实际上帮助对手进行了战报宣传。

从四月初京东突然宣布进军外卖,到8月8—9日淘宝闪购连续两天订单量份额超越美团,这场外卖大战的首回合,以一场惊天逆转进入中场时间。让我们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时间线,复盘这场大逆转是如何发生的。

京东突袭,外卖行业护城河牢不可破的神话破灭

战争开始前,美团的优势堪比淮海战役前的国军——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地盘稳固。

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市场份额一度高达70%,拥有百万级日活跃骑手、3万+闪电仓的强大基础设施,年交易用户数创历史新高。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一个难以撼动的"重兵集团"。

瑞银年初预测外卖订单全年增速维持10%,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率达21%,看好会员体系(“神会员”)驱动高频消费,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70港元)。市场中乐观的声音都认为美团全年份额可以保持在65%以上。

结果京东高调宣布入局外卖之后,很快就宣布在618期间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品质餐饮门店入驻超过150万家,全职骑手规模突破15万人。

更关键的是,京东的快速起量改变了外界对美团"护城河"的认知,京东没有淘宝闪购可以依托的饿了么的基础设施,几乎从0做起,连他都可以短时间拿下如此单量,更何况是基础更好的淘宝。

此前投资者普遍认为美团的外卖网络具有天然壁垒,但新玩家的快速崛起证明:外卖行业根本不具备技术和心智上的壁垒,这个行业的护城河,其实是竞争者对收益的权衡,是各方对于投入的克制。

如果说京东是"试探性攻击",那么5月淘宝闪购的参战,就是真正的"中原突破"。

淘宝闪购采用了经典的"集中优势兵力"战术:

兵力集中:阿里将饿了么、飞猪等业务合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所有资源为高度融合的消费入口"输送弹药"。

火力集中:7月,淘宝闪购花在商家端、消费者端、骑手端的补贴共计超过100亿元,基本一直维持着预定的补贴节奏。

品类集中:阿里确立发起淘宝闪购的百日增长计划,核心策略是从茶饮开始突破,逐步将优势引向非餐饮的即时零售订单,充分放大淘系实物消费品供给的品类优势。

回头看来,淘宝闪购的增长轨迹堪称恐怖:5月初实现1000万单,到了5月底就已经4000万单。7月7日,淘宝闪购、饿了么联合宣布,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

5月26日,美团发布了Q1财报,营收、利润全部超越市场预期,但是当日,美团股价大跌5.48%。市场开始对美团的前景产生分歧,整个5月底至6月,美团股价徘徊于120-140港元区间,较年初高点跌超20%。

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外卖行业早已“大结局”,但是事实证明,外卖的商业模式没有足够深的“护城河”,不同的消费场景可以互相渗透,消费者也从来都是在不同平台和优惠之间反复横跳。

部分地区餐饮、非餐饮订单双翻身,淘宝闪购份额反超初见端倪

到了7月中旬,京东外卖单量徘徊在2500w左右,客单40,商家补贴降温,资源往c端倾斜,打法也逐渐低调起来。

40的客单价,含京东秒送,京东开始把茶饮水分挤掉,库迪横流场景一去不复返,而随之而来的是,其他品类小幅增长,京东外卖开始有点熬不住了。

据晚点报道,淘宝闪购反超美团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在节奏掌控之内。淘宝内部在6月就已经制定了超越美团的详细计划。6月单量站上6000万之后,淘宝内部根据增速和市场形势进行了精确测算,预估超过美团的时间节点就在8-9月。

在餐饮品类上,8月9日,六哥调研数据显示,在华南、华东、西南三大核心区域,淘宝闪购的茶饮订单占比首次全面超越美团。茶饮作为高频、刚需、用户价格敏感的品类,其份额易主具有风向标意义,标志着淘宝闪购成功打入美团核心用户的高频消费场景。

紧随茶饮之后,淘宝闪购迅速将补贴和流量资源向快餐、正餐等美团腹地拓展。利用“500亿消费券”中的“大额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一口价”等强刺激手段,冲击美团的中低价位餐饮基本盘。

在非餐饮品类,7月杭州郊区的一个闪电仓超市,6000sku,300平,随着淘宝闪购地推的邀约入驻,淘宝闪购单量一路飙升,占到一天总单量的三成。

和京东外卖打法不同的是,淘宝闪购没有迷恋一线,而是以地推大军源源不断地进入下沉城市,开始在美团核心地盘展开围剿,比如广东珠三角。

在淘宝闪购BD在给商家降低佣金、补贴非餐饮订单稳扎稳打之时,整个淘宝闪购频道的流量也迅速拉升,根据淘宝闪购官方数据,7月7日,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超2亿,越来越多的前置仓商家发现来自淘宝闪购的订单占比在提升。

根据六哥调研7月底发布的数据,淘宝闪购在华南地区的表现开始显现优势,在供给端商家和美团达成了“五五开”。

仅广州一地的BD人数就膨胀了一倍,淘宝闪购BD疯狂抢滩登陆,在广州地区加大了非餐补贴,特别是即时零售的补贴,对即时零售的补贴一度超过餐饮,众多闪电仓商家也从美团的单一系统,开始接入淘宝闪购的SAAS系统,转为多平台经营。

零售商家广州新惠百货是网易严选在华南地区授权的前置仓服务商,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其创始团队表示,他认为现在没什么理由只服务一个平台。

就在淘宝宣布订单量反超美团之前,市场机构就已经开始重新调整对于外卖行业竞争的预期,高盛8月10日发布的一份专家会议纪要显示,茶饮类淘宝闪购6:4领先美团,已建立优势;餐饮类订单量5:5已经基本追平,主要是高客单价订单,仍然落后于美团。从非餐饮的即时零售订单数据来看,高盛统计,即时零售日均3000万单,美团1600万、阿里1200万、京东200万+。美团领先但优势不算压倒性。

对于市场份额,专家预测中期内5:4:1或4.5:4.5:1的格局,美团和淘宝闪购双巨头并立已经成为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

从8月7日立秋,到8月8日88vip会员日,再接上一个周六营销节点,淘宝闪购订单量连续3天破亿的数据来看,淘宝的攻掠速度已然超出市场预期。

高单价餐饮订单、运力、会员全面追赶,最终决定外卖大战的是品牌零售订单?

美团CEO王莆中在接受《晚点latepost》的采访时,表示美团最稳固的是30元以上的订单,30元以上的餐饮订单美团仍然能占据70%以上。

但是高客单价餐饮大部分是一二线城市、采取直营模式的大餐饮品牌,但是面对平台压力,新平台流量的攀升,品牌直营商家也开始松动。

淘宝闪购上线后,推出了500亿消费券计划,带动平台的“万单店”数量增长了274%,还推出了“优店腾跃计划”重点扶持优质餐饮门店。平台将提供最高3个月免佣,并给予流量扶持,7月以来,杭帮菜连锁品牌新发现在淘宝闪购的订单占比已趋同于美团。

新发现集团市场总监方正坦言:“以前是单一平台主导,我们被动上架、被动参与补贴;现在,在多平台格局下,我们终于有了选择的主动权。”

不仅在高客单价的餐饮品牌商家上,淘宝闪购正在逐渐抹平差距,在美团视为基础设施的运力上,淘宝闪购也正在逼近。

在骑手端,通过多种手段大力储备运力。例如挖地方站长、以日结高薪吸引骑手、花钱让中介补人等方式,迅速扩充骑手队伍。同时,借助总部持续的补贴、政策支持以及自身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信任度,联合有实力的大商积极投入市场竞争,推动单量节节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 7 月份的补贴大战中,淘宝闪购与美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美团通过“0 元购 + 自提”这种轻补贴、无需履约的方式提升订单量;而淘宝闪购坚持通过高额补贴实现有履约的订单突破——虽然成本更高,但这种模式让骑手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吸引了大量想多赚钱的骑手转向淘宝闪购,从根本上解决了履约能力的问题。

"神会员"一直被视为美团消费生态的王牌之一。7月4日,诞生于外卖业务的神会员体系首次覆盖外卖服务、美食团购、酒店住宿、休闲娱乐、变美健康、家庭健康等吃喝玩乐多个大类。

淘宝则推出了涵盖阿里全消费场景的大会员体系:青铜、白银会员能领淘宝红包、饿了么满减券;黄金会员每月额外获得飞猪免费升房和高德打车券;铂金以上会员开通88VIP,优酷、饿了么、盒马X会员这些原本需要单独付费的权益,现在全部打包提供。

与美团给会员用户发券包的逻辑不同,基于淘宝消费累计淘气值进行的分层会员运营是动态优惠,可以让平日里线上购物频繁的高频用户越用越划算。

这场战争打到最后,比拼的是生态厚度——你永远要比对手多一张牌可打。

订单量、客单价、运力、会员体系,美团现有的每一张牌,几乎都被淘宝闪购跟上一张。

当这些能力都不足以成为阻碍对手追赶的差异化优势时,外卖大战的各方还有什么底牌可以亮出?

淘宝闪购最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其实在于其背靠中国最大、最完善的电商生态。远场电商的品牌商家,就是淘宝闪购比竞争对手多出的那张王牌。

从淘宝闪购上线至今,所有官方信息都在强调"品牌商家"的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有395个非餐品牌商家在淘宝闪购月成交突破百万、66个品牌破千万,范围覆盖3C数码、美妆个护、运动户外、服饰、百货、母婴、宠物等多个品类。名创优品订单量环比淘宝闪购上线之初增长超4倍,1600多家门店成交翻倍,实现了增单也增收的双重目标。

美团反复强调餐饮外卖是利润有限、管理成本极高的"苦生意",但非餐饮的即时零售订单正是在现有即配网络基础上搭建"好生意"的最佳途径。

所以外卖大战最终比较的不是"谁更能忍受痛苦",而是谁能率先把好生意做成。

这个"好生意"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标准化商品,平台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同时由于配送密度的提升,单位履约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从复购频次看,用户一旦习惯在平台上购买日用品、数码产品、美妆个护等非餐饮商品,其生命周期价值(LTV)将远超纯餐饮用户。从品类扩展性看,餐饮的SKU虽然丰富,但本质上受限于"吃"这一单一场景。而非餐饮即时零售可以覆盖"用、穿、玩"等多个生活场景,品类扩展的天花板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这场战争的下半场,胜负的天平可能不在于谁的骑手更多、补贴更狠,而在于谁能更快地将即时零售的"好生意"规模化。从这个角度看,拥有完整电商基因的淘宝闪购,确实占据了先天优势。

更重要的是,120天的中场战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行业从"苦生意"向"好生意"转型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即时刘说”,作者:即时刘说,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清华博士勇闯港股IPO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