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新高,有人跑步进场,A股将迎来1万点还是昙花一现?
创下十年新高,居民跑步进场
8月18号如果有什么热搜刷屏的话,那一定是牛市来了!沪指最高冲上3741.29点,创下十年新高。同时,A股市场首次迈过100万亿元市值大关。如果以4月份低点算起,上证指数本轮涨幅已经达到22.6%。市场共4625只个股上涨,104只个股涨停,644只个股下跌。
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大A吗?怎么突然就站起来了?现在只是有牛市的氛围,还是真的牛市已经来了?
判断牛市一般有以下标准,一是,股指持续上涨20%以上,且趋势稳定是判断牛市形成最低技术标准,这么看也刚好符合。二是,大部分股票持续上升,不仅蓝筹股表现良好,中小盘股也有良好表现。三是成交量稳定放量,成交量(日均成交额稳定在1-2万亿元)以及持续轮动金融、科技和周期等板块。四,新增股民跑步进场。今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较6月的164.64万户环比增加31.72万户,环比增幅近两成。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A股合计新开户数量为1456.13万户,与2024年前7月1063.79万开户数量相比,同比增长36.88%。
当然这些标准也不绝对,不同的专家和机构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但从市场情绪和资金量参与量来看,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牛市。
但是牛市来了一切就会变好吗?也不一定。一些观点认为股市是经济领先指标,股市涨了居民敢消费了,慢慢的通缩就变通胀了,经济就会好起来。这些观点也不能说全错,但是逻辑假设太多,有很大概率普通人没能在牛市中赚到钱,企业在股市中拿到大量的钱如果不能用于生产投资,那么就会产生资金空转。从股市牛到经济牛这其中要做的还有很多,三根还是N根大阳线并不能改变经济。
慢牛还是快牛?会像美国一样超长期牛市吗?
目前牛市是可以确定的,但究竟是慢牛还是昙花一现,发生即结束的快牛,就值得好好分析了。快牛和慢牛最大的区别就是底层预期逻辑的区别,一个是短期题材炒作杠杆拉满,一个是深耕科技和消费逻辑作用于实体经济。
回看历史上典型“快牛”周期,比如2005-2007年和2014-2015年这两轮大牛市,指数在短时间内暴涨,甚至翻了三倍以上。但随之而来的回撤同样惨烈——2007年牛市结束后,最大跌幅达到70%;2015年股灾期间,更是短短几周内跌去50%以上。2015年7月,“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等词汇成为散户的噩梦。
反观慢牛周期(如2019-2021)持续时间长,涨幅虽不算疯狂,但回撤小、波动温和,投资者有时间布局调仓,虽然也有拉杠杆的行为但并不算激烈。所以后期才能形成以公募基金抱团为主的局面,当然公募基金抱团也带来了头部泡沫化的问题,但这是另一个问题。
总体来看,持续的慢牛需要股市慢涨,以公募和专业机构为主,散户为辅,重视分红,重视市值管理才能做好股市。
也有观点认为,这轮还是有些“水牛”,基本面还没怎么改善,怎么好拉那么高呢?首先股市并不是经济的晴雨表,更多反应了资金对于经济的预期,也就是未来会怎么好,企业能赚多少钱,市场有多大,有多少技术创新。
从基本面流动性来看,目前确实有改善,首先看M1、M2。上个月,广义货币M2增速8.8%,狭义货币M1增速5.6%。环比来看,M2增速上涨0.5%,但M1增速涨幅1%,明显快于M2增速。
M1增速走高,意味着大家愿意把钱放活期(活钱)而不是定期(即“死钱”,即M2)。按照这个速度,M1增速和M2增速很快会迎来交叉。这意味着,钱在加速流动,经济活力起来了,而不是躺在银行里。M1与M2的剪刀差缩小,是强烈的积极信号,代表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经济预期好转,这样企业才会扩大生产投资,老百姓的消费、投资意愿增强。
其次本轮A股融资资金的投向发生本质转变,2015年资金主要追逐金融和消费板块,形成单一估值泡沫。而本轮融资资金66%流向信息技术、工业、材料三大领域,半导体、算力、新能源等硬科技赛道占比超45%。融资资金加速流向产业政策明确的赛道,有可能避免2015年资金空转风险。
那么会出现像美国一样几十年的长牛吗?
恐怕目前还不是很明显,美国长牛的主因是企业高利润和高分红,高利润来自于盈利质量突出。标普500成分股近十年平均ROE达到15.6%,显著高于欧洲斯托克50指数的9.2%。美股七大科技巨头基本上都是全球性科技企业,普遍海外收入占比高,竞争力强。高分红我们国内一些企业也在学,但效果并不是太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不能只有分红这一个动作,“回购-分红-再投资”这是一整套动作,让投资人真正赚到钱而收益又不至于被过分稀释,投资人自然会拿脚投票。2024年标普成分股回购规模达到1.2万亿美元,同比增加23%。
众所周知国内的主要企业这几年在经历一轮新的“去库存,反内卷”阶段,整体状态从之前的“规模扩张”转向“存量提优”这不假,但也要看到一些新的变化。
比如新能源汽车企业、锂电企业、创新药等在海外市场开始出现盈利情况,这一轮出海并不是简单的卖货,而是从产品到工厂以及营销的本土化和全球化,是较为深入的生态出海。所以才会出现2025年宁德时代海外营收612亿元,同比增长21%;国轩高科2025年Q1海外装车量达到2GWh,同比增长100%,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创新药方面复星医药:DPP-1抑制剂XH-S004以6.45亿美元授权美国Expedition,覆盖欧美市场,成为全球首个口服DPP-1抑制剂潜力品种。康哲药业:在新加坡建立“研产销”闭环—研发(CMS R&D)、生产(PharmaGend, FDA/HSA双认证)、商业化 (Rxilient),实现东南亚六国10余个产品同步申报,采用“一国一策”注册策略。
国内半导体行业过去一直被深度吐槽跟不上时代,但最近几年也有不小变化,没有辜负资本一直长期大力投入。比如中芯5nm今年开始进入客户验证阶段,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在系统级封装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凭借技术积累与国际大客户绑定,在先进封装领域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在AI算力和汽车电子强势的需求之下,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企业营收增速超400%。
“提质提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但只要意识到了方向在哪,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分红这一系列问题,监管层今年以来也在大力整改,2025年3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新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其中明确指出要将不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纳入ST,成熟期无重大支出需达80%,成长期有重大支出达到20%即可,推动一年多次分红常态化。
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险资和社保等长线资金入市,美股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70%(养老金、共同基金等),持有周期中位数达5.2年,为股市起到了类似“压舱石”的作用。现在国内养老基金等险资入市比例还不是很高,真正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恐怕还要几年。
当下牛市有哪些风险要注意
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态要稳,追涨杀跌,缺乏投资纪律是大忌。股市行情千变万化,存在混沌效应,没有人能100%预判对股市。特别是当前A股已经连涨4个多月,行情进入到逼空阶段,是一个情绪主导的阶段,判断难度也在加大。
一些机构也在“大力带货”,比如同泰基金,在交流会上对A股疯狂推荐,现场的PPT显示:史无前例大牛市,乘风破浪迎泰来。而在内容中的标题则是:仰望牛市10000点的星空。看来这轮牛市要改名“星空牛”了。
普通投资者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坚决不信;怀疑相信、等待回调;市场大涨看不懂市场;然后完全相信真的接盘。往往大家亏钱的原因,是低点低仓位,高点高仓位,浮盈加仓,一把亏光。想要在这个市场赚到钱,个人投资者要么早信,要么就干脆不信。还要敢于和大众媒体以及市场作对,跌得多的时候敢加仓,涨得多的时候忌贪婪,在顶部的时候全部减仓。怎么判断是否到顶,就要依靠个人认知了。
其次,当前加杠杆的情绪已经很浓厚了,虽然还远没超过2015年的程度。股市两融余额已经连续超过2万亿大关,从今年4月至今,一直处于持续上涨态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股票ETF在5月份开始,就一直处于规模下降的通道里。截至8月5日,股票型ETF近一个月净流出628亿元资金,最新规模已经降至9995.31亿份,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万亿份关口。所以确实存在股票型ETF规模下降,资金流出,但两融余额持续上升的现象。
这说明散户投资者在增加,自带杠杆抢跑入市。这对当前牛市情绪浓厚的市场来说并不是好事,意味着喜欢追涨杀跌炒作小票的那批人又回来了。
当前就算真的是慢牛,投资者们也要学会注意风险,慢牛市并不是不回撤,相反在牛市中亏钱的人最多。
哪怕美股在十几年的长牛里,也经历过2018年的暴跌、经历过2020年3月暴跌30%、经历过2022年加息后的暴跌,经历过2025年4月的暴跌。美股只是强在它每次暴跌后,总能涨回来,再创新高。但短时间30%左右的跌幅,美股过去十几年也出现过多次。
要知道,跟去年10月8日最高点3674点相比,今年4月7日,上证指数最低也探至3040点,回调幅度达到17%。所以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股市是一个高度博弈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当前已经有些票开始变贵,不少投资者怕卖飞,又怕被套数年,也有人一直在观望追高怕套,不买又怕踏空。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纠结难安的心态。
与其以收益为目标,不如在当下追求确定性中低风险投资,比如抓行业龙头,抓细分赛道小巨人,就算会下跌,未来解套概率也会更大。其次,要关注企业的盈利修复情况,买在分歧卖在一致,价值投资并不是一直捧着不卖,只要价格不合适,未来成长空间变小都可以卖掉。
参考资料:
A股牛市10大规律 来源:华尔街见闻
本轮牛市至少要到2026年底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慢牛真的来了 来源:秒投
A股创十年新高 来源:星话大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作者:做镜观天,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