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400亿的行业大佬,急了?
有人说2024年是“谷子经济”元年,那2025年端上的“谷子”(即goods,泛指漫画、动画、游戏等版权作品衍生的周边产品)还算不算新鲜?
关键是这次端出一把“国谷”的是素来形象“稳重”的文具行业巨头——得力集团。
赶在学汛期(指寒暑假开学前的销售旺季)搞营销活动,对于文具行业来说属于基本操作,但这次得力官宣的“超级文具节”快闪则将重点放在了IP授权产品上。
在全国26座城市启动的共28场超级文具节上,得力一次性捧出了12个合作IP,产品除了笔、笔记本、笔袋这些常规文具,也不乏色纸、镭射票、徽章、亚克力立牌、毛绒挂件等经典的谷子类型。
北京朝阳大悦城。图/梁婷婷
突然这么大手笔搞谷子,得力是“眼红”了,还是被“逼急”了?
得力卖“谷”
得力“超级文具节”北京站开启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傍晚,朝阳大悦城门前的快闪店里除了有家长陪同的小孩子,中学生模样的大孩子外,刚下班的年轻上班族也多了起来。
最新官宣的合作IP《哪吒之魔童闹海》系列专区霸占着快闪店的C位,一眼就能看见哪吒的“痛包”(“痛”为日语音译,现多指用喜欢的IP元素装饰相关物品)挂在显眼的位置,毛绒笔袋显示已断货。
北京朝阳大悦城门前的得力快闪店内。图/梁婷婷
在此番得力合作的IP中,一旁的橘色系《排球少年!!》是经典的运动类动画IP,日本的《守护甜心》《葬送的芙莉莲》受众颇多,国产的《时光代理人》《全职高手》也是大IP,还有此前大热的黄油小熊,经典的《蜡笔小新》等,可以说是照顾到了新老“吃谷人”。
北京朝阳大悦城门前的得力快闪店内。图/梁婷婷
今年以来,得力尝到了一些搞快闪卖谷的甜头。去年之前,几乎没人会把得力和谷子联系到一起,即使是偶尔搞点联名,也没有太大水花。
但今年2月初,得力在上海静安大悦城试水了首个“超级文具节”快闪,除了文具品类专区,现场还划出了十大IP专区。 据《新民晚报》旗下“新民眼”报道,活动开放首周客流量即突破10万人次。而原本计划只做一个月的快闪活动,也延期到了4月。
5月底,得力再次“小试牛刀”,在上海静安大悦城和北京朝阳大悦城开出了“甜心派对”二次元主题快闪。
特定IP能够影响的人群相对有限,得力还是将重头戏留到了这次暑假的超级文具节,IP增加到了12个,范围也扩大到了全国26个城市。
对于初涉“谷圈”的得力来说,这样大规模的快闪活动投入不可谓不大,而这样的动作也与其一贯的品牌形象略有出入。
90后白泉回忆,她上学时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文具店逛一逛,买一两支“花花绿绿”的晨光,而得力更多是出现在妈妈的办公室里,剪刀、长尾夹、订书器,有一种“大人的味道”。
多年来,晨光和得力两大文具巨头几乎是各占一边,前者走校园风,后者似乎承包了办公室。
图/得力官网截图
从父母辈起就在河南开文具店的“八斗文社”老板老段也告诉有意思报告,得力还是办公类和工具类产品“比较稳”,虽然文具的品类齐全、性价比高,但整体调性还是偏办公,在设计和年轻化营销上不及晨光。
就连一位上海的得力一级经销商也直言,如果受众更多是学生或相对低龄,那么还是推荐晨光;如果是企业日常采购或是作为伴手礼,得力显然是最佳选择。
于是问题来了:好好卖办公类文具的得力,为什么非要把年轻人爱的“谷子”塞进店里?
得力急了?
最简单的原因是,“谷子经济”太火了。
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授权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商品授权业务中,文具办公品类的占比已从上一年的8.1%升至9.6%。
CIC灼识咨询副总监张思诺指出,文具与谷子的结合是一种自然的品类延伸,不仅消费场景契合,文具企业成熟的供应链与渠道也可直接支撑IP产品落地,年轻化、潮流化的产品还能帮助品牌调性实现延续或升级。
产业分析师张书乐也表示:“过去文具消费相对低龄,而二次元消费集中在年轻群体中,现在跟文具融合,6岁到30岁都可以是目标消费者。”
更何况,包括得力在内的文具行业本身也迫切需要转型。
早在2014年,得力就将品牌从“得力文具”升级为“得力办公”,“得力办公,办公当然更得力”的广告语也让人耳熟能详。当得力早早走出一条与晨光不同的路之后,环境又起了变化,如今的得力不得不再次改变。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我国文体用品行业经济运行简报》显示,我国文体用品行业的结构性压力依旧持续,整体亏损面也有所扩大,其中文教办公用品制造业的复苏仍趋缓,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下降超24%。
也就是说,不管是走进校园还是办公室,得力、晨光们的核心业务收入下降已经成为一个共同的难题。
民生证券在2023年一份研报中指出,相较于学生文具市场,包括办公、文体、文创在内的泛文教市场才有更广阔的增长空间。晨光股份也在财报中提到,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当前文具行业的增长更多是来源于消费升级和产品升级。
而面对亟待破解的局面,老对手晨光似乎走得更早更远。毕竟二十年前,晨光就把荷兰国宝级IP“米菲”兔印在了笔上,双方合作至今。
一直与谷子走得很近的晨光在核心的文具业务之外,大力拓展零售大店新业务,其中面向年轻人、主要销售文具文创等品类的九木杂物社发展迅速,到今年第一季度全国门店数量已经达到752家。
九木杂物社最近也推出了乔古漫合作快闪。图/九木杂物社 微信号
九木杂物社搞起谷子“熟门熟路”,开发速度也相当地快,最近才刚刚发布了与热映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联名系列产品。
相比之下,得力借助全国二十多场快闪扩展的谷圈影响力显然比较有限。
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从行业视角出发指出,在C端消费潜力饱和,B端渠道挖掘有限,产品矩阵组合接近天花板,产品SKU边际效益临近阈值的背景下,几乎所有国产文具品牌都锁定了二次元带来的消费机会。
他指出,得力等相关企业发力IP和谷子经济,能否获得消费者青睐尚不确定,但一定能通过谷子文化的嫁接,展现品牌的时尚特性,获得主力消费人群的关注。
张书乐则以更为直接的答案作总结,在他看来,得力在当下大搞“谷子”,既有谷子热的推动,也是感受到了谷子热的压力。
“卡游都开始卖联名文具了,得力显然也坐不住了。”他表示。
搞谷子,能否“得力”?
作为毫无异议的两大文具巨头,就营收规模来看,得力远超晨光。
尽管得力并非上市企业,但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榜单,2020年晨光以111.41亿元的营收首次入围“2020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这一数字与其2019年财报中公布的数据相符,而同期得力的营收数字是321.11亿元。
由此,有意思报告整理了全国工商联近五年来发布的该榜单,可以发现,近五年来晨光几乎实现了约20%的复合增长率,相比之下得力则在2022年内略有回调,二者之间的营收差距也正在缩小。
得力自然没有闲着,在文具之外开拓如B2B业务、数码打印、精品工具等新业务。2022年《经济观察报》采访得力集团CEO陈雪强的报道中提到,传统办公文具在得力业务中的占比已从此前的80%降至不足60%,而新业务的占比随之上升。
得力也一直在努力“变年轻”,近几年尝试过与《哈利·波特》《火影忍者》及颐和园等合作推出联名产品,但从品类和设计上看,基本不脱传统文具的影子。
用张书乐的话来说,之前得力还停留在相对初级的“贴纸”阶段。直到去年下半年与黄油小熊的合作发布,得力似乎才真的摸进了谷圈大门。
北京朝阳大悦城门前的得力快闪店内的黄油小熊系列产品。图/梁婷婷
据垂类自媒体“角研社”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文具品牌大约推出70起IP联动,其中晨光22起,广博18起,得力则以13起排到了第三位。
但谷子真的是得力再度取得增长,甚至全行业突破增长瓶颈的一剂良药吗?恐怕要打上一个重重的问号。
老段以他的经验举例道,不管是学生、年轻白领还是亲子消费者确实越来越在意文具好看、好用,甚至有点文化意味更好,所以IP产品确实能够拉动销量,得力的黄油小熊系列产品就一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他发现,国产IP文具的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通常三个月左右销量就开始明显下滑,“文具终究还是要有实用价值,我在进货时也是优先考虑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其次才是设计和IP这类潮流元素”。
就像老段强调的“长期可靠比短期爆款更重要”,张思诺表示,热门IP不仅能够提升产品单价,也能提高消费者复购和忠诚度,但长期来看,突破增长瓶颈依靠的仍然是企业的综合能力而非联名热度。
路胜贞也认为,在传统文具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IP文创并不能成为文具企业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必选项,而是要与文具性能创新、销售模式创新、个性产品创新、个性渠道创新、文化价值创新等综合要素相连接,才可能支撑企业实现突破。
他进一步指出,据其观察,得力在谷子产品的SKU数量、规格、品类延伸程度等方面相比一般品牌更多更丰富,甚至超过晨光,可见其将谷子经济视为一个增长的重要突破口,有一定的“押宝”意味。但相比晨光,其在终端渠道数量和目标用户覆盖范围上逊色不少,“这可能导致得力在发力谷子经济时总体成本更高”。
不过老段对得力“吃谷”表示了一定程度的乐观。他说道,如果得力能把原创设计和研发搞好,做IP也不停留在“换壳”上,再多支持他们这样的线下门店,“那得力就不只是‘大而全’,也更年轻、更有温度,更能被记住了”。
谷子或许不是良药,但绝对是上好的药引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报告”,作者:梁婷婷,编辑:田纳西,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