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鬼迪士尼」,统治中产周末?
今年夏天,是近年来“室外活动”最难的一个夏天。
酷暑和暴雨轮番来袭,让徒步野营没了声响,骑行自驾寸步难行。前两年大火的“生态研学营”,也忍气吞声地消失了不少。
然而,旅游是一个“此起彼伏”的行业,有地方衰落,就有地方崛起。
老G发现,一种新的“室内旅游”形式开始在身边流行起来。
而且最爱这种旅游方式的,不是放暑假的孩子,而是从工作日中挤出空闲时间也要去的打工人。
它就是“工业游”。
工厂,怎么成了游乐场?
一说工业游,脑子里有刻板印象的朋友立刻丧失兴趣了:
不就是工厂参观嘛?上学那会儿去过。
买了挺贵的门票,结果就是去大工厂里那种专门用来接待游客的“参观走廊”走一圈。墙上地上全都是介绍工厂历史、生产流程、责任分配的展板,顶多再给你弄俩微缩模型。
同行来也许能学到点东西,但游客来站着都能睡着。
属于花钱买了节线代课,还得是下午第一节正犯困的时候。
〓图源:小红书用户@张宇
可现在的“工厂游”,变了。
如今,买一张工厂的门票就像挨了一整套连招。
流水线里参观,展示区里实操,最后不管这工厂是干啥的,都要把它的产品给你弄一筐回去细细把玩。几个步骤里缺一个,在行业里都混不下去。
最关键是,门票还一个比一个便宜。
于是,“工厂薅羊毛”成了工厂游的最大魅力。
〓 图源小红书用户@我爱偏头痛
广西柳州螺霸王的螺蛳粉工厂,就是“薅羊毛”工厂游赛道里的顶级好羊。
网上预约只要36块钱的门票,里面不仅包含了看工人们挥着大铲子铲酸笋、分拣包装的现场。
还能和巨大的螺蛳粉模型合影,当一回真粉丝。
看着笋丝被大铲子捣得四处翻飞,心里不禁产生一种“丰收的喜悦”。
〓图源小红书用户@潇潇爱吃鱼
当然,只有水线可不能让螺霸王成为爆款工厂。
在参观完所有产区和拍照区之后,游客居然可以凭门票去餐厅吃一份螺蛳粉,配料全自助+大鸭腿+2颗鹌鹑蛋!
不光粉和汤可以加,雪菜酸笋和黄金豆这种灵魂佐料更是可以一勺一勺往碗里蒯。
给北京打工人老G看得眼珠子都要瞪出来:
我这里螺丝粉加片煎鸡蛋都奔30块去了,你36块钱门票螺蛳粉里还敢放鸭腿?要不是我们隔着2000多公里,我真把你当食堂!
〓图源小红书用户@美美珺
和螺霸王一样“大方”的,还有在售前和售后都卷到极致的元气森林工厂。
25块钱门票,进门就先拿一瓶免费饮料伺候着,运气好的时候,还能赶上在市面还没上市的新产品。
再往里走,仿佛进了饮料天堂。
有饮料抓娃娃机、饮料展示墙、还有市面上绝大多数饮料的糖分对比表。
〓图源小红书用户@跟着老久遛娃
而在讲解员带你依次参观讲解完调配大转轮、加气大钢泵和罐装大套筒之后,还要再赠送两瓶近期卖的最好的饮料才肯放你走。
有家长带着两个免票的孩子去了一趟,净赚了6瓶饮料,还都是1L的大桶半本。
第二天都得提前两个小时起床消水肿,才对得起这种热情款待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月颂小jia
当然,还有很多人们去工厂玩的目的,可不是薅羊毛。
都说入乡随岁,我人都在工厂了,不干点活儿来点“实操感”怎么行?
北冰洋工厂的参观活动说收到,这就给你们准备:DIY勾兑汽水,DIY面包,还有模仿面包房的手工蛋糕。
虽然主要是面向小朋友的“研学项目”,但大人在背后看得手直痒痒。
甜的比例,酸的比例,甚至连碳酸的强弱都可以自己把控。
出品有工作人员托举,你只管放心飞你的创意就好。
不仅配合了自己的口味,还怎么也难喝不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巴巴果
新希望在合肥的牛奶工厂,为了给游客体验感也是大下苦功。
不仅网上预约参观不收门票费,还全程都有香喷喷的热牛奶供应。
但游客还不满足:我到牛奶厂了,不挤牛奶怎么行?
厂家看看自家奶牛,也是感觉很冤枉:现在车间的大轮盘上转着圈就高高兴兴把奶挤了,哪还有人用手挤奶呢?
但游客愿望,总要想办法满足。
于是,模拟挤奶成了新希望工厂最受欢迎的项目,虽然牛不是真牛,但奶是真奶,而且手感模仿了9成相似。
连挤过真奶的家长们都叹为观止:真的一样。
〓图源小红书用户@爱吃素的团子
除了“薅羊毛”和“体验感”之外,还有一些更加硬核的朋友去工厂想追求的,是“代入感”。
它们不满足于参观,也觉得生产区外面搞DIY有点过家家的感觉。难道就没有那种,能让自己感觉真的在工厂工作的“工厂游”项目吗?
有的,朋友,有的。
龙岗能源生态园作为国家级3A级景区,本身是个仍然在使用中的垃圾处理厂。
虽然是“兼职景区”,它给游客的代入感从一开始就拉满了:
它们入园的时候,坐的是垃圾车。
〓图源小红书用户@YiJia
龙岗生态园的参观流程可以简单总结为:
你,坐垃圾车跟我进厂,然后用那个大爪子给我抓10吨发酵垃圾上来烧了,烧剩下的渣渣包装起来放好,然后就你走吧。
亲眼看着5米多高的机械爪在眼前挥动得虎虎生风,然后从发酵池里抓起巨量垃圾再扔到焚烧炉里。
气势之强,让游客们一时分不清自己是员工还是垃圾。
〓 图源:小红书用户@YiJia
除了垃圾场之外,速冻食品工厂的参观也是“代入感”最强的品类。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都来食品厂了玩了蹭两口饭总不过分吧?
网友们想的都挺轻松,来了之后,发现食品厂可能是最被人“小瞧”的硬核工厂了。
有网友参观正新鸡排工厂车间,在进门之前先被里里外外套上两层防化服,然后塞进双侧隔离的消毒间风淋式消毒,才能进入食品车间。
在外侧目击了全程的同行者,还以为她要坐地铁走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小吉猛吃饭
几轮消毒下来终于进厂。
看到同样全副武装,沉默“做饭”的工作人员们,更是把朋友们惊呆了。
原来有些速冻饺子,真是人一个个包出来的?
原来盒装冰淇凌,也有靠人一个个填进去的?
去之前只是惦记着吃点小零食,回来之后对食物肃然起敬不说,还被累到都想找工厂领导补一份实习证明。
〓图源小红书用户@小灰灰 @时克叔叔
朋友们爱看食品工厂的原因,还有一个。
那就是食品在流水线上被大批生产出来的景象,实在太解压了。
看盒马的黄油小面包从机器里出来的样子,QQ弹弹,都想偷两个放办公室当捏捏。什么时候干活儿干急眼了,就一拳捶扁吃掉,然后再换一个新的。
〓图源小红书用户@巴辣辣小魔仙
而青岛啤酒二厂的工业游,则是专注于“医治强迫症”。
它们把整个啤酒的包装流程展示出来,然后让他们一听挤一听得从这里转运到哪里。
既像某种在集体漂流的小动物,又像沿路经过各种障碍的小弹珠。
往窗户上一趴,就能看个一整天,就是监视哪一瓶不愿意往前走,哪一瓶掉队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VitaminC!
量大管饱的“工业景点”,真属于是把各种需求的游客们都喂饱了。
但玩乐之余,一个问题还是升起在游客们心中:
为什么这么多工厂都搞上“工业游乐园”了?
工厂游,成了文旅新星?
其实“工业游”,在国家对相关旅游项目的分类里有一个准确名称。
叫工业科普旅游。
这个工业科普旅游,是“中国科普教育基地产业”总类下面的三个垂类之一,除了它之外,这个大类下面还有“农业科普旅游”和“科技馆旅游”。
“工业游”虽然是目前三兄弟里市场占比小的,只有100亿元的市场规模,但他的增长速度却是三兄弟之中最快的。
就在今年2月份,北京和上海分别发布了发展工业旅游的方案,提出要新建立十几个新的工厂游目的地。
可以预见到,“工业旅游”这个赛道,可能要越来越挤了。偏爱工业旅游的朋友们的福报,也马上就到来了。
其实,市面上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厂,已经把工业游做得非常成熟了。
今年,小米举行的“走进小米汽车工厂”在1月份举行的活动,限额只有60人。
却在三天内报名了8800多人次,中标率只有0.7%左右。很多朋友从1月报到4月才终于中标,陪跑2个多月的人更比比皆是。
看着预约记录大惊失色的游客,看东西都重影了:
这么难中签,我摇的是门票还是彩票?
〓图源@小红书用户像素玩家
而“秧歌机器人”在今年春晚一战成名之后,宇树科技的工厂在春节临时加开了 500个个人参观名额,并在 1 小时内被抢空,中签率不足 0.1%。
而且,宇树科技的企业参观和研学都收取一定比例的门票费用,为企业创造了一些“老本行”之外的收益。
有幸约到个人参观的朋友们,每次到场,都会看到一群企业大佬围着一只“机械狗”打转。
可以说是新时代的“靠狗创收”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小白狗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工厂靠着工业游的热度,大赚了一笔。
原为青岛啤酒二厂的青岛啤酒博物馆,仅靠价位60元的博物馆门票,在春节期间就接收了4.63 万人次,创造了近400万元营收。
跟“四大名罐”的模型合影,不仅互联网上风靡一时的打卡方式。
〓图源小红书用户@hhheiands
但是,青岛啤酒在赚钱的同时,也没有亏待游客。
凭明票在馆内免费领取的“青岛啤酒第一杯原浆”,成了不知道少游客心中的红玫瑰和白月光。
有酒友跋涉几百公里,一次就是买两升,喝不够还叫博物馆给寄来。
要知道,两升不是我的极限,而是这啤酒保质期的极限。
〓图源小红书用户@fa啦发la花
除此之外,凭借那晚自煮螺蛳粉起家的柳州螺霸王产业园,只靠门票和场内的周边产品,在2024年一年就卖出了2000多万元。
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网友评价:
工厂值得,粉儿值得,每天打工的我也值得。
〓图源小红书用户@钱德拉的饲养员
根据中研网的产业调查报告预测,在未来数年内,该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18%~22%之间。
要知道,全球工业游占占国家文旅总GDP的比例一般在10%左右,中国只有不到百分之5%。
在发展前景上,可谓一片光明。
〓2025-2030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状况分析报告
当然,也正因为市场处于上升阶段。
很多游客反映,一些“工业游”项目里,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虚假宣传问题。
有的门票贵,有的体验浅,有的讲解不专业,还有工厂打着参观流水线的旗号,却仍是老三样:看模型、讲课、合影,该踩的坑是一个也没少踩。
只能说,如果“工业游”这个行业想让游客更放心,还需要更加规范才行。
工厂迪士尼,圆了多少人的“搬砖梦”?
编辑部老G有一个很少开口说的秘密:他小时候想做一名挖掘机司机。
他一直觉得,挖掘机的挖斗铲进土里的瞬间,特别解压。
不管自己看还是和别人一起看,一看就能看一下午。
虽然最终还是按部就班地成为了一个编辑。
只有每次经过儿童乐园的迷你工地,老G才会展示一把挖掘天赋。
在用垃圾处理厂里的大夹子一下夹起十吨垃圾之后,老G达到了精神层面的升华。
原来在长大之后,与机械接触的浪漫,居然有更佳“宏大”的方式来体会到。
〓图源小红书用户@陈一碗饭 现在的挖掘机已经可以边吃饭边开了
对所有人敞开怀抱的工厂游,是独属于成年人的迪士尼。
对于困在通勤和办公楼夹缝之间的白领们来说,人际关系收窄、工作关机内卷,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唯一接触到的机械原件,就是笔记本电脑的键盘。
对于他们来说,“开挖掘机”、“玩机械手”或许是一件略显滑稽的,远在天边的事情。
但在一个所有人都在研究“怎么把挖掘机开得更好”的工厂里,没有人会因为想开挖掘机而笑话你。
反而会让你懂得,有那么一群人在认真研究你童年曾热衷过的事情。
小时候一直好奇的玻璃瓶牛奶,原来是在大转盘上统一封住口的。
酒厂酿啤酒的时候,居然真的会用像楼一样高大的酒桶装啤酒花。
这些曾经困扰着童年老G的问题,在工厂旅游里被耐心地回答着。老G感觉,这是上班以来,第一次有人这样善待他看似幼稚的好奇心。
这些工厂里的花样让老G明白了,
也许这个时代正把我们封闭在越来越狭窄的信息茧房里,用流于表面的碎片信息,让人们满足于对所有事情一知半解。
但只要人的好奇心还在,“工业迪士尼”这样的乐园,就不会消失。
参考内容:
1. 中研网《2024年中国科普教育基地产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2.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工业旅游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3. 中国质量新闻《工厂成景点 警惕昙花现》
4. 中国新闻周刊《年轻人为何爱上逛工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凤凰周刊”(ID:phoenixweekly),作者:馍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