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双2万亿”,A股是否进入情绪过热阶段?
在前一日冲高回落,终结了“八连阳”后,A股又重拾涨势。
8月15日,沪指盘中再度冲破3700点,但最终未能稳住这一关口,以0.83%的涨幅收于3696.77点。创业板指上演“低开高走”,收盘大涨2.61%,重返2500点之上。深证成指走势亦不错,上涨1.6%。
市场交易情绪依旧高涨,沪深两市成交额超过2.2万亿,但较昨日出现小幅缩量。
个股方面涨多跌少,全天超4600股上涨,逾百股涨停。行业板块几乎全线上扬,炒股软件概念股强势领涨,指南针、同花顺股价创历史新高;玻璃玻纤、电源设备、液冷服务器、光刻机、电路板、半导体硅片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股走弱。
大涨背后的动力
A股近期热度持续攀升,在本周刷新两大记录:时隔四年沪指重返3700点;时隔十年成交金额和两融余额双双突破两万亿,且持续了三个交易日。
值得一提的是,A股历史上此前只出现过7个“双2万亿”交易日,其中5个集中在2015年5-6月杠杆牛市期间。
万家基金分析,近日市场大涨的动力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国家队”呵护。四月特朗普加征关税事件以来,中央汇金等长线资金及时出手托底,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极大提振了广大投资者信心。
二是流动性充裕。经过降息降准,今年以来国内的流动性环境一直较为充裕,对实体经济和股市形成有力支撑。海外方面,欧洲央行已经率先多次降息,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也迅速升温。
三是产业突破层出不穷。年初DeepSeek和机器人的火爆、印巴冲突中歼-10C的优秀表现,增强了投资者对我国科技与军事实力的信心;中国创新药行业研发能力受国际认可、持续出现大额BD交易,更说明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遍地开花。
四是政策持续发力。消费补贴、生育补贴、城市更新、雅江水电等重大基建项目以及“反内卷”政策定调等,不仅在促进经济复苏,也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社会公平与效率。
长城基金认为,A股延续强势离不开两大助力。
首先,增量资金驱动是关键。本周交投活跃,连续三个交易日成交金额和两融余额双双突破两万亿。
就资金结构而言,保险、私募等机构或是核心增量。7月机构的新增开户数持续攀升至今年高位,而个人新增开户数(195万)较“9.24行情”(683万)与“DeepSeek时刻”(305万)仍有一定差距。
其次是外部风险的缓释和政策端的利好,整体环境对于权益资产较为友好。
具体来看,中美关税靴子落地,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再次暂停90天互征关税,使得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中潜在的外部风险进一步缓释;。
其次,支持促消费、扩内需方面,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日前制定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消息发布后,国有大行陆续跟进,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进行公告。
热度之下何去何从
当大盘指数行至3700点附近,市场情绪是否已经进入过热阶段?
“市场表现往往与投资者情绪有节奏上的共振。”兴证全球基金指出,自8月4日起的A股8连阳,一举突破去年10月8日未曾站稳的3674点,投资者情绪也在A股成交额破2万亿中达到阶段高点。
据兴证全球基金统计,截至8月11日,2015年以来,万得全A成交额破2万亿的天数一共27天。不考虑市场总市值的变化,成交额数据处于历史99.30%分位点,换手率则为2015年以来88.10%分位点,投资者情绪较为高涨。
“总结而言,从交投数据和市场表现来看,当前A股市场情绪较为高涨,市场板块分化显著,但整体估值尚未达到泡沫水平,巴菲特指数和股债相对回报率均体现出当前市场仍有投资价值。”在此基础上,兴证全球基金向投资者提出了三个建议。
第一,坚持配置思维,定期审视持仓结构和资产配置情况,系统性的考虑自己各项资产在房产、稳健理财、权益投资等资产之间的分配。
第二,不盲目追高,如果仍看好后市,应保持分散投资,避免情绪化操作。尽量避免一次性投入,可分批建仓。如果确有止盈的需求,需要警惕出现卖出盈利基金留下亏损基金的简单操作, 避免“拔掉鲜花浇灌野草”,而是去粗存精、留下那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基金。
守住能力圈,投入自己信任的好资产。市场上涨时,各类热点消息会不绝于耳,此时更要避免因为一时的“上头”投入自己不了解、风险收益特征也与自身不匹配的资产中。若对具体行业板块的判断感到困难,可以考虑宽基指数或指数增强基金,以及经过长期考验,在不同市场风格下表现优异的主动管理基金。
未来投资策略来看,鹏华基金研究部总量周期组组长张峻晓认为,可以重点围绕三个方向展开:
一是科技成长方向,包括全球AI资本开支爆发驱动业绩高确定性的算力(光模块、服务器、国产芯片等)、产业化进程加速且政策密集支持的机器人产业链(核心零部件等),以及受益于出海突破与利率下行的创新药和具备逆周期属性的军工板块;
二是大金融方向,券商有望直接受益于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和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保险则有望受益于权益投资收益改善与长端利率企稳的双重利好;
三是供需格局筑底改善行业,如受益于全球潜在补库需求及AI基建用电需求增长的铜铝等工业金属,以及供需结构底部企稳回升的钢铁、化工、电子元器件、机械等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ID:mycaijing),作者:蒋金丽,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