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造过燃油车的小鹏,凭什么和大众一起造燃油车?

车云·2025年08月15日 19:25
小鹏是否能通过这一合作打破燃油车的传统壁垒,带领电动化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今天,大众和小鹏共同宣布,基于双方对于扩大电子电气架构的应用范围,双方已签订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的协议。在未来,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不仅将集成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纯电车型平台,也将部署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双方的技术战略合作将扩展到更广阔的市场。

结合到小鹏自己可从未推出过任何带油箱的车型,哪怕是第一台增程车型(G01)现在也还是只是谍照车,这样的合作进程,更体现出传统巨头和新势力车企之间的合作广度,可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事实上,回顾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历程,计算起来这已经是两家企业在两年多的时间以来,第八次传出合作相关的消息了,从战略投资入股到量产车下线,再到连续的多重合作协议,两家车企的合作已经进入到了全面深化阶段。车云也整理了自2023年以来双方合作的大事年表,其进展之快、范围之大、维度之广、关联之深,都可谓罕见。

合作的快速迭代深入,从大众的角度来看可能是因为大众真的有点“痛”。早些年被大家调侃的大众软件部门CARIAD的各种骚操作和宫斗戏码,让大众在汽车软件层面吃尽了苦头,产品不好用不说,甚至还有很多集中线下OTA的神奇故事。也正是由于这个考量,大众和小鹏早在2024年Q1,就已经宣布联手开发软件,大众也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快速推动他们产品的软件升级。

而小鹏身上则有浓浓的技术标签,这让他们得以在当今残酷的中国车市稳稳立足,这一鲜明的标签让他们成为了大众选择合作伙伴时候的优先选择。现在去回顾当时的时间点,这个合作虽然看起来打破常规,但其实也很顺理成章。

其实在合作初期,大家对于“大众-小鹏”合作的理解,一度还停留对于“大众买小鹏平台造车”的想象层面,在当时人们可能认为“大众用小鹏的平台”就已经是“胆大妄为”之举了。但很显然,在逐渐深化的合作框架下,大众对小鹏的期许明显更多。今天宣布这个扩大协议,无疑又是一次大胆的决定。这说明大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市场,智能化早已不是电动车的专属,而是所有车型的“标配”,快速推动燃油车型在电子电气化架构上的升级,对燃油车大盘依旧重要的大众来说,是一哥必须要推动的任务。

对小鹏而言,与大众合作意味着,虽然他们的核心业务依旧围绕着纯电车型展开,但小鹏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电动化小圈子。小鹏以技术输出的方式,逐渐深入传统燃油车市场。这一合作是小鹏站在传统车企背后,借助巨头的市场渠道和资源,迈向更广阔市场的一次战略选择。

这么看起来,小鹏与大众的合作,或许可以看作是“电动化挑战传统”的一次进程。那么未来市场又会如何发展呢?对消费者而言,可以预见类似的合作可能还会增多,同时也会带来更多选择——智能化的覆盖范围将不仅仅是电动车,还可能快速延伸到燃油车或插电混动车型,形成“油电同智”的大局面。对于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信号:传统燃油车与纯电车的界限正在模糊,未来汽车将走向更加多元化的道路。

当然也会有一些问题出现。随着小鹏将触角逐渐伸向燃油车领域,这是否会对小鹏在纯电车市场乃至整个技术体系的发展带来冲击,是否会影响到小鹏在纯电车领域一直以来所建立的技术形象,这一点仍不明确。而从目前大众ID.EVO车型的市场反响来看,小鹏的介入未必就是一道“药到病除”的神药,在每月都有新车的中国车市,一款明年才会上市的车到底会迎来什么声量和销量,我们只能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但无论如何,大众和小鹏的合作绝不仅仅是技术和市场层面的简单对接。往大了说,它就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崛起的一种象征,也可能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发展方向逐步变动的前兆性体现。随着合作的逐步深化,电动化与传统汽车的结合也会在将来成为行业的重要趋势,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可畅想的产品形态。

小鹏是否能通过这一合作打破燃油车的传统壁垒,带领电动化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小鹏自己的未来,也将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车云”(ID:cheyunwang),作者:车云菌,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生成式AI正在加速重塑各个领域,影视行业也不例外。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