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高跟鞋的空姐,需要平底运动鞋

精练GymSquare·2025年08月14日 11:36
空姐脱下高跟鞋,舒适成为职场新标准。

一条关于空姐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多家航空公司已修改制服准则,允许女性乘务员在执行航班时穿平底鞋。

湖南航空被认为是首家完全取消高跟鞋要求的国内航空公司,除此之外,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也陆续推出了平底鞋取代高跟鞋的机舱服务条例。

短短几行规定,立刻引发大量讨论。网友评价到:这是职业装标准的一次松绑;也有人感叹,这是让脚「放了个假」。

高跟鞋和空姐的形象绑定了很多年,它象征着优雅、专业和职业仪态。但在长时间站立、走动、搬运行李的工作中,高跟鞋也意味着额外的身体负担。过去,这种不适常常被默默接受,因为它被认为是职业的一部分。

如今,当空姐可以选择更舒适的鞋履走进机舱,这个变化背后的意义,早已不止是一双鞋的更换。它背后折射的更是职场审美和职业标准的调整——舒适和健康开始被放到和外形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互联网公司,很早就习惯了体恤牛仔运动鞋的休闲打扮;而早在2017年,国企就有政策推出,不得强制女性员工穿高跟鞋,并鼓励选择低于2.54 cm鞋跟作为职场穿着。

对于更多职业女性来说,「不穿高跟鞋」是一次重新定义「职场自我」的机会:站得稳、走得远,在每一步里保持自在。

高跟鞋退出机舱,也正在退出白领职场

‍‍或许很快,当再走进广州、上海、成都的机场登机口,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那些推着登机牌、笑着迎接旅客的空姐,脚上多了一双黑色、简洁、和制服颜色一致的平底鞋。

过去几十年里,高跟鞋几乎是空姐制服的标配。鞋跟带来的腿部线条,被认为是职业形象的一部分。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标准」是有代价的——每天站立、行走、拖行李箱,几个小时下来,小腿发酸、脚掌发胀、脚趾磨出水泡是常态。

社交平台上,不少飞机乘客都发了照片:给空乘换上了平底鞋给予支持。评论区的共鸣出奇一致——几乎每个长时间站立的职业女性,都经历过类似的痛:婚礼主持、会展礼仪、商场前台……那些场合里,高跟鞋像一种隐形的工作负担。

图源:小红书

这种变化,其实不只发生在机舱里。也悄悄出现在部分传统行业。在海外知名的社区论坛 Reddit(类似于综合版的知乎),一位在大型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女性分享:“我们组里已经有人穿乐福鞋和平底鞋上班,没有人要求她们换掉。运动鞋还没普及,但至少不必再硬撑着高跟鞋走一整天。”

这种来自一线的反馈,虽然零散,却能感受到——舒适化的需求,正在慢慢渗透进那些原本最看重「职业仪态」的行业。

而在更多职业场所,前台、接待、甚至部分客户经理都可以穿低跟鞋或平底鞋上班。互联网公司更是早已放开了这条规定,办公室里套裙配运动鞋的搭配越来越常见。

线下零售也能感受到这股风向。ECCO 的主推 Soft 7 系列,主打从早上穿到傍晚依然舒适的职场鞋概念;甚至被消费者反馈「我买的是 ECCO 工装鞋,穿了八年都没坏过」。

Skechers 更是在 Go Walk 系列中被「医院护士当成穿十几个小时都不会痛的鞋子」热烈推荐。 平底凉拖勃肯鞋成为年轻人的日常舒适穿搭首选,从舒适起家的Allbirds也开始征服职场女性,这些都说明职场舒适鞋的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现实、刚需。

高跟鞋不再是「必须」,而是「可以选择」。对空姐、对白领来说,这背后不是审美突然变了,而是越来越多人开始算另一笔账—— 一双鞋,值不值得让我付出身体负担。

高跟鞋背后的身体负担

高跟鞋带来的身体负面影响,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被运动医学反复证明,但在许多职业场合,这笔隐形负担一直被忽视。

伦敦皇家骨科医院(Royal National Orthopaedic Hospital)的研究指出,长时间穿高跟鞋会使小腿腓肠肌缩短、踝关节背屈受限,小腿后侧肌群会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为了维持站姿,膝关节被迫保持微屈,骨盆前倾幅度增加,腰椎负荷随之上升。

这种变化并不是短期疼痛那么简单,而是会在多年累积中影响走路姿态和关节稳定性。

在解剖学上,足底是全身力线的起点。正常情况下,身体重量会通过足弓分散到脚跟和前掌,形成稳定的支撑三角。

但穿高跟鞋时,脚跟抬高、足弓过度前移,支撑点集中在跖骨头部,导致整个下肢的力线向前倾斜。为了维持平衡,上半身需要通过膝盖微屈、骨盆前倾和腰椎前凸来「补偿」,这种链式反应会一路传导到脊柱和颈部,形成从脚到头的姿势改变。

长此以往,不仅足部结构受损,膝关节、髋关节甚至颈肩区域的肌肉与韧带都会出现疲劳与劳损。

美国足病医学协会(APMA)还补充,高跟鞋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前脚掌,显著增加拇外翻、足底筋膜炎、跖骨痛等风险。在日本国立体育大学的步态实验中,连续 6 小时穿 7 厘米高跟鞋,足弓承重压力比平底鞋高出 3 倍。

对空乘、会展礼仪、零售柜台等长时间站立岗位来说,这样的额外负担几乎是每天的隐形加班。

正因如此,舒适化趋势才会被更多职业女性接纳——不仅是在机舱里换上平底鞋,也是在日常通勤和职场穿搭中减少高跟鞋的使用频率。

这种转向也明显地体现在潮流审美的变化上。

近几年,平底鞋、运动鞋、乐福鞋等舒适鞋款,开始在秀场与职场同步出现。

Chanel 在 2023 秋冬秀场重新带火了经典芭蕾平底鞋;Miu Miu 的玛丽珍鞋一度在全球多个市场断货;Allbirds 则用羊毛和桉树纤维打造轻盈鞋,成为纽约、旧金山通勤族的环保「标配」;

这种趋势不仅停留在时尚圈,运动品牌也开始主动切入职场舒适需求。Nike 在 Move to Zero 系列中推出女士通勤鞋,保留运动鞋的缓震与透气,同时优化版型以适配西装裤、连衣裙等职场服饰;瑞士品牌 On Running 的 Cloudnova 系列跑鞋跨界进入都市休闲场景,被不少女性直接穿去开会。

直观的消费数据更已经被量化验证。NPD Group 的美国鞋类市场报告显示,2024 年平底鞋与运动鞋在女性职场鞋消费中的占比已超过 60%,高跟鞋销量同比下降 13%。在中国市场,「丑鞋三杰」勃肯、洞洞鞋、雪地靴在 2024 年大热,同比通勤运动鞋和平底鞋的增幅也相比高跟鞋大幅上升。

换句话说,舒适、健康、场景多元化,正在取代「高跟+职业套装」的唯一标准。

舒适自主成为现代女性的美学健康风向标

‍‍‍‍‍‍‍‍‍如果说高跟鞋退出机舱是一种职业规定的松绑,那么在更广泛的生活场景中,它代表的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女性的优雅,不必再建立在牺牲身体舒适的基础上。

过去,高跟鞋更多是为了迎合外部目光——修饰身形比例、符合职业形象、传递某种「精致感」。这种以「取悦他人」为导向的穿着逻辑,在今天正被重新审视。越来越多女性开始在职场、通勤、社交活动中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能否长时间站立、是否适合走路、脚部第二天会不会酸胀。这种「取悦自己」的标准,正在重塑职业美学的内核。

这种思维的转变自然的也影响了日常穿搭的组合方式。

多场景鞋履成为热门选择——一双外观简洁的平底鞋,可以从早上的商务会议穿到晚上的朋友聚会;设计感强的乐福鞋既能搭配西装裤,也能和长裙组合出轻松感;功能性运动鞋甚至直接进入了差旅和正式场合,既应对了长时间走动,又保留了整洁利落的外观。

品牌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变化。Chanel 的芭蕾平底鞋、Miu Miu 的玛丽珍单鞋款式成为年轻女性日常穿搭的时尚单品;Allbirds、On Running 等功能鞋品牌,通过轻盈材料和城市通勤设计打入年轻职场人群;ECCO、Cole Haan在舒适职场鞋上不断迭代鞋底科技,提升缓震与防滑性能;Skechers 则用 Go Walk 和 Slip-Ins 系列直接切中长时间穿着的痛点,赢得护士、教师和零售业女性消费者的高度复购。

从机舱到写字楼,从会议室到街头,舒适与美感不再对立的。而高跟鞋不是消失了,只是回到了它本来的位置——在需要它的场合被选择,而不是时时刻刻作为首选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碧纹,36氪经授权发布。

+1
8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所要面对的不只是业绩变脸。

10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