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银发经济,偷偷赚钱的四大新机会
在《喜剧之王单口季 2》节目中,房主任一句“退休和绝经不会一块来,退休和出道一块来!” 彻底颠覆了我们对老年生活的认知。
这届老年人跳出了广场舞、带孙子、公园下棋的传统退休生活模式,和年轻人一样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追求新鲜、刺激和个性化的体验。
从满足基本需求的生存型消费,转向追求个性、悦己和精神满足的发展型消费,“悦己银发”在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仅是个人选择的升级,更孕育出了巨大的商业潜能。
查阅贝恩、WAVEMAKER、Kantar、MobTech等多家研究机构的人群报告,深入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研究“悦己银发”人群的新需求,刀法总结出四个消费新趋势:
社交场不止于免费的广场,还有带老人学打碟和咖啡拉花的退休俱乐部;
演唱会门票加入儿女的尽孝套餐,情怀消费大有可为;
中老年健身是真需求,但需要开发更适合中国银发族的产品形态;
“活到老,美到老”,学习化妆、染彩发的银发族也想“重新养一遍自己”。
DJ打碟、蹦迪、狼人杀,退休老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比起年轻人辛苦劳作一天在家“躺尸”,退休老人的快乐让我们难以想象。
谁能想到,这群退休老人除了跳广场舞,还爱上教他们蹦迪、打碟、玩狼人杀的退休俱乐部,比当代年轻人还会玩。
这些新奇的技能、娱乐项目等并不属于老年大学的教学范畴,但在退休老人们有钱有闲有需求的当下,造成了供需不平衡的局面,而这就是退休俱乐部的商机。在小红书上,有人靠着副业做退休俱乐部用一年半的时间变现 150w,月入十万的成绩让这条赛道备受关注。
退休俱乐部是什么?
简单来说,退休俱乐部从业务上为退休老人提供了新的消费入口。大部分退休俱乐部为退休老人提供的项目围绕社交、技能、娱乐这三大方面,AI 绘画、社交舞会、打碟、攀岩、狼人杀、咖啡拉花等,你想得到的这里都有,想不到的也能提供。
不同地域的退休俱乐部能提供的项目也有不同。一二线城市偏向年轻人也爱接触的项目,三四线城市会更偏向社交维度。
在收费模式上,不同俱乐部的模式有所差异。
首先在门槛上就分为免费和会员制。在会员制部分,还能细分为年费制和分级权益。有的年费制退休俱乐部还能为会员配备私人医生。而分级权益则是为付费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活动收费上,轻度活动单次价格在 50-150 元左右,深度体验活动在 300-800 元。也有的俱乐部会打包套餐活动进行售卖[1]。
对退休俱乐部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在于如何找到会员,而门店的选址大于一切。
是否靠近社区、退休老人密度、退休老人是否是事业单位退休、交通方便与否等维度,都决定了一家退休俱乐部能存活多久。选址完成后,除了在线下进行宣传外,俱乐部还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内容吸引退休老人或者其家属注意。
不过,退休俱乐部火了,但它仍有不够成熟的地方。
在商业模式上,以一家名叫「刚刚开始人生俱乐部」为例,他们的盈利方式一直在不断演变。一开始,以单次活动收费为主,费用在几十元到三百元之间,但这无法支撑俱乐部盈利。于是,又开启了收费更高的游学产品。
除了商业模式不够稳定之外,退休俱乐部的成员也具有局限性。能愿意为退休俱乐部付费的老人具有这三个特征:刚刚退休、有活力、具备支付能力,且缺一不可。另外,俱乐部天然具有地理位置限制,成员大多在俱乐部几公里附近。
在成员限制、地理限制以及商业模式不够稳定等各维度的情况下,退休俱乐部如何健康盈利还是一道难解的题。
刀郎演唱会门票加入儿女的尽孝套餐
“从前是爸妈送我上学,现在是我送爸妈追星。”
今年 6 月刀郎演唱会开到重庆,小红书网友@阿黎的旅行VLOG 帮父母抢了三轮票都失败了,只好带着父母去线下参加刀迷自发举办的户外唱 K 活动,体验粉丝氛围。
2024 年刀郎时隔十年再次启动全国巡演,直接点燃了 60 后和 70 后的追星热情。
在刀郎南昌演唱会开始前,来自徐州的阿姨在场外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她看的第八场刀郎演唱会,接下来还准备抢武汉场,会一直追到巡演收官。
之所以如此沉迷,是因为“他唱的就是我,从年轻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所以说我就很共情,我还要追下去。”
2000 年初,凭借《200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等热门歌曲红遍全国大江南北的刀郎,陪伴当年的中年人、如今的老年人度过了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黄金年代,承载了关于青春和奋斗的记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唱会,更是一次对青春的致敬和对过往的圆梦。
早已习惯消费演唱会的年轻一代也非常支持父母追星。抢票成为一种新型的“尽孝”方式,希望让父母也有机会体验一次他们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演唱会氛围。
与年轻人相比,叔叔阿姨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他们对物质消费的需求可能降低了,但在精神层面上的消费,特别是能带来情感满足和体验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刀郎演唱会正好满足了这种“情怀消费”的需求。
在个人情怀、音乐共鸣和消费趋势共同作用下,刀郎演唱会一票难求,甚至加价上万。供给失衡的背后,是相关从业人员未能把握悦己银发人群的需求,面向他们开发的文化产品不足。
随着银发经济的潜力不断释放,从业人员应该提供更多定位精准的内容产品,优化演出服务,联动文旅产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中老年健身:不反常识,但可能反人性
我们最近还关注到一个有趣的方向:中老年健身。
这门生意的确有成功先例。黄海就在《疯投圈》分享了日本一个上市健身房连锁品牌「Curves」,专门为中老年女性服务,门店达到了 2000 家。
但这个方向在中国是不是真需求、好生意,则需要进一步分析。
先说真需求。也许有些反常识,但从科学角度来看,中老年人无疑是需要健身的。当然了,这里的健身不只是指狭义上的健美,而是目的为维持肌肉水平、骨骼密度,改善心肺功能等的训练。
虽然 Curves 其实曾来到过中国,又在 2019 年选择了撤离。但时过境迁,近几年,带爸爸妈妈锻炼的内容开始在各大平台上涌现,不乏受众,这意味着,付费能力和付费意识已经开始萌芽。
有人已经切入。据《后浪研究所》报道,2024 年 9 月,朝漾健身在北京开办,299 元一节课,上门带老年人健身。
但有真需求,不一定代表是好生意。健身是反人性的,这不会因为年龄而有所变化。而当人变老,会变得更自律,还是更放纵也不好说。
在看到 Curves 门店众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有许多收入来自售卖蛋白粉,以及本质上,它不仅提供训练,帮助人们距离对生老病死的恐惧更远一点,还是一个女性的社交空间,带来正向的快乐。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朝漾推出了新项目——组织老年人爬山。
而在中国,要满足健康、社交这两点需求,产品形态可以是中老年健身房,也可以是健身操和广场舞。回到本质来看银发人群的需求,这个方向上可以做的确实还有很多。
染彩发、喷香水、化彩妆、做美容,“老来俏”成常态
交友、追星、健身之外,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这届银发人群也在积极变美,其中女性老年消费者是主力军。
据杭州综合频道报道,杭州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美容皮肤科自 2022 年接诊以来,60 岁以上的中年老客户占到 30%,有的甚至是 80 多岁的女性。这充分说明,这届老年人有着“活到老、美到老”的需求。
总结部分老年人的变美心理,有的是想“重新养自己”,年轻时候没尝试的美现在尝试;有的视年龄为“粪土”,追求新潮、追求自在活力。本质上,她们都希望自己能体面、优雅地老去。
捕捉到需求,近年来,品牌们也纷纷推出了五花八门的老年美美产品。盘点来看,老年群体的变美需求也正走向更细分的方向:一类是对抗皱、清洁、补水、底妆等基础需求做适老化的改造。
比如,2015 年,资生堂就曾面向 50 岁以上的女性群体推出综合“PRIOR”系列产品,聚焦她们的护肤、底妆、护发,以及彩妆等需求。考虑到这类人群的使用习惯,资生堂在产品包装采用按压式泵头、凹凸式瓶盖设计,让她们使用更便利。
2021 年,立白科技集团曾推出过针对 50岁以上人群的护肤品牌「吾时佳」,上美上线了 50+ 女性的抗衰产品;2023 年,美妆品牌「羽西」也推出过“50 + 熟龄肌专属”的人参系列......
另一类是抓更小众、更细分的需求,推出专门型产品。比如,老年人普遍通过白发染黑的方式达成减龄心愿,在这之中,有品牌看到了老年人额外的时尚目标(染蓝、染红、染绿,变成彩头)。
日本连锁染发店品牌「fufu」就以 50+女性为核心客群,为她们提供专门染发服务。国产品牌「植华士」看准中老年群体的染发需求,找刘晓庆代言,投放中老年达人,销售着黑之外的各色染发剂。蝉妈妈数据显示,树莓红、亚麻棕成了品牌最受欢迎的发色。
随着逐渐变老,难免出现老人体味的情况。刀法还留意到,中医&芳疗企业国香生物、品牌棠济注意到“解决老人味”的小众需求点,通过开发天然植物、草药精油的方式,正为老年人打造属于她们的时尚香水。
银发人群的变美产业看起来已经势不可挡。只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银发人群美业相关的品牌并没有冒出大品牌,仍处于变美消费普及、品牌探索期。品牌们如何有效触达目标消费者,激发她们的变美需求,都是还需克服的问题。
结语
无论是退休俱乐部、情怀演唱会,还是中老年健身和“老来俏”,这届“新银发”正在用消费重新定义自己的第二人生。他们有闲、有钱、更有意愿为自己的快乐、健康和美丽买单。
然而,市场供给仍未完全匹配他们的多元化需求,这为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抓住悦己银发这片蓝海,需要真正深入理解并满足这个充满活力、渴望自我实现的群体。
你还关注到哪些悦己银发新需求或新品牌?欢迎评论分享~
参考资料:
[1] 银龄网官方号《退休俱乐部运营手册:银发服务体系的5个核心逻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刀法研究所”(ID:DigipontClub),作者:刀法行研,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