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解锁“贴秋膘”的新方式?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贴秋膘,聚亲朋,酒香馔美,饮甘餍肥,一壶美酒喜相逢。吃得汗流长,盼着秋风凉。”当央视新闻主持人朱广权以诗词讲“立秋”,这届年轻人已经将贴秋膘安排得明明白白。
打开抖音等各大平台,从官方媒体科普“如何科学贴秋膘”,到美食博主大展身手制作“秋膘宴”,再到各地达人探店抢先“啃秋”……一方屏幕之间,烤肉的滋滋响声、海鲜的鲜美滋味、瓜果的甜蜜清香,夏日余热犹在,立秋的浓郁氛围却已提前拉满。
若说五年前“立秋第一杯”的走红是偶然出圈的浪漫,那么当下“贴秋膘”的热潮,则正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节气为节点,重塑着传统饮食习俗,也塑造着当代人的消费习惯。
尤其是对于更注重健康饮食、并更追求愉悦精神的年轻人而言,不仅要把“健康”挂到嘴边,还要把“养生局”玩出新花样,主打一个“看到,就要尝到”的沉浸式体验,而他们吃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情绪回馈。
立秋第一口,“刷到” 就要吃到?
“酱烹鸡腿肉、蒜泥笨鸡蛋、香肠午餐肉……先来杯茶,再来个酒,满含深情敬朋友。”立秋当天,有美食创作者在抖音上发出一段“立秋喽,贴秋膘喽”的短视频,“馋”倒不少网友,引来一片羡慕之声,“这才叫过日子!”亦有网友在评论区秀出自己的立秋首餐,从辣子鸡、涮羊肉到肉包子,可谓满目琳琅。
另一边,身在东北一位美食博主把“立秋硬菜”安排上桌。一锅热气腾腾的猪肉粉条炖大鱼,香气仿佛溢出屏幕,不仅把隔壁家的小孩馋哭了,也把屏幕前的网友香迷糊了。
“减肥暂停!”随手刷了几条短视频,看着满屏的立秋盛宴,“00后”打工人姣姣就为自己找到了饱餐一顿的正当理由, “立秋第一杯奶茶是当代社交礼仪,贴秋膘则是老祖宗的智慧。”于是,指尖一划,便囤好秋膘宴的入场券。
抖音上,不少人分享自己的“秋膘餐”
在抖音上,“立秋吃什么”的话题共有1.3亿次播放量,而“硬核贴秋膘”这一话题也有近10万的播放,此外还有各地不同的贴秋膘话题,其中,“北京人如何硬核贴秋膘”的播放量达到8.9亿次。
点开话题里的视频,不仅能看见美食博主大秀厨艺,也能看见各地达人率先“啃秋”。比如东北盘锦有人探店接地气的东北特色铁锅炖,直呼“这哪是一锅菜,这是咱老百姓的秋补良方”;而在上海则有牛排馆,以厚实够味的牛肉,焦香扑鼻的烤羊腿迎接秋天;当然,还有不少达人走进热气腾腾的火锅店,与网友分享了秋天的第一顿的火锅……
在这浓浓的立秋氛围裹挟下,不仅姣姣按下了减肥暂停键,北京白领张亚也决定在这天犒劳自己,“刷到烤鸭那一刻,我就知道今晚必须贴秋膘了!”连续加班好几天,张亚在午休时刷到达人探店视频——金黄酥脆的鸭皮蘸白糖特写镜头,搭配“立秋吃鸭不长肉”的魔性画外音,她瞬间被种草,并当即团购了烤鸭店的立秋套餐,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看到,就要吃到”。
像姣姣和张亚这样的年轻人正成为消费主流,从夏凉到秋补,他们追求“第一口尝鲜”的仪式感,从“不知道吃什么”到“立刻囤券”往往只差一个短视频或一场直播。而这并不意味着冲动消费,而是以新方式解锁时令消费。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更获得了满满的情绪价值。
如此一来,屏幕内外,线上线下,正同步为千年食俗谱写热气腾腾的当代变奏曲。
让“贴秋膘”从习俗变爆单密码
古人“顺时而食”的智慧,在当代年轻人身上演变为对“当下吃什么”、“怎么吃”、“在哪吃”的多元追求。他们既重健康多样,也求方便快捷,而这一消费习惯正为商家与平台创造新机遇。
据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立秋前,“贴秋膘”、“啃秋”相关餐饮团购订单激增:红烧肉、肘子、羊肉订单同比分别增长103%、48%、32%;作为“啃秋”主角的冬瓜,订单量更暴涨83%。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商家通过玩转多种花样和多维渠道,让消费者从“随时看得到”到“立刻吃得上”。并且通过不断丰富时令食物的品类,既满足消费者对习俗的期待,又打破时令消费的同质化僵局。
从商品品类来看:所谓“立秋炖大肉”,各大商家在抖音推出的团购可谓肉食盛宴。比如,避风塘推出不少“立秋欢聚”套餐,既有白灼生菜配蜜汁叉烧拼葱油鸡饭的单人套餐,也有包含新品金蒜八珍鸭的双人餐,品类丰富;朴家白丁则是术业有专攻,把烤肉做深入,从鲜甜果香嫩牛肉,到延边苹果腌制的猪排,再到精选抽肋厚五花……让人畅享大口啃秋之快感。
各大商家的立秋套餐
俗语道,“立秋吃三瓜,一年病不沾”。于是不少商家也将传统“吃三瓜”玩出新意。单论冬瓜,就有万般滋味。其中,北有紫光园推出砂锅冬瓜,于是一场秋膘始于一张鸭饼,又配以咸香下饭的冬瓜砂锅;南有陈记顺和推出下火牛骨冬瓜盅,以冬瓜滋阴降火,以牛骨健脾养胃。
当然,立秋正逢开海季,“贴秋膘”便少不了那第一口鲜。多个餐饮商家也在抖音上架了相关团购套餐,比如“海洋捕手”七欣天,推出鲜捕船蟹超值二人套餐,包含鲜捕船蟹、神鲜虾和清水鱼,一次性满足用户的“秋膘”之需。
从直播到视频,内容花样丰富
不难看出,商家内容频出,美食各有千秋,但一个共同点是,抖音成为了“贴秋膘”主场之一。不少商家在抖音自播、发布相关视频并推出团购,一站拉通“让用户看到—想到—买到”的全流程,也以“种草-互动-购买”的模式,实现了品销合一。
而平台也不断缩短着用户和商户的距离,一方面,区域地理位置的推荐分发机制,让不同地区的消费者能够更快发现当地的应季美食,缩短物理距离,便让种拔一体有了更大可能;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内容呈现把消费的氛围感拉满,从博主和达人的体验,到素人的分享,再到商家的详细介绍,显然拉近消费者与商家的心理距离,更快引发消费者共鸣。
商家立秋类团购颇受欢迎
商品页上数据更为直观:陈记顺和的抖音直播间一度排在广州火锅榜第一名,而其商品页的单品销量超3万;七欣天的代金券团购,在抖音上销量超10万,且有不少套餐回头客上千;朴家白丁在抖音直播间推出“山野之约”,其中立秋套餐团购销量已售超10万……
显然,商家正是通过深度挖掘节气内涵、创新产品组合、并借助平台的内容生态与高效链路,成功将时令习俗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即时满足的消费体验,最终让古老的“顺时而食”在现代商业中找到了强劲的“爆款密码”。
抓住年轻人的胃,也抓住他们的心
名为“贴秋膘”的传统习俗,在年轻一代的消费力加持下,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商业活力。而这一片烟火升腾的景象,远非立秋独享的风景线。回望近年,儿童节早已不再是孩童专属,无数年轻人涌向玩具店与主题餐厅,用怀旧消费为童年“补票”;七夕有异曲同工之妙,甜蜜消费愈加呈现多元化、年轻化等趋势。
当“贴秋膘”从农耕时代的生存智慧,蜕变为都市生活中的情感仪式,当儿童节打破年龄限制,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消费者正一次次重塑节日定义,消费理念也从功能型向享受型、治愈型延伸,从而让传统节日营销迎来一场静水深流的改变。
平台与商家也敏锐地嗅到了风口的转向。传统节日营销中简单粗暴的同质化硬广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柔性的“氛围感营销”路径。内容,成为了营造节日氛围、撬动情绪共鸣的核心支点。
简言之,要想抓住年轻人的胃,得抓住他们的心。正如在抖音上,从“第一杯奶茶”的标签接力,到分享养生食谱的短视频,无数真实、细腻的生活片段共同构筑起一个引人入胜的秋日叙事场域。这些内容不急于叫卖,却如秋日细雨般浸润用户心智,悄然唤醒对温暖与满足的深层渴望,最终让消费水到渠成。
于是,从六一的“大小孩过节”,到立秋的“硬核贴秋膘”,通过平台、商家与消费者的三方共鸣与合力,节日经济正在人间烟火中散发新滋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锌刻度”(ID:znkedu),作者:邹珊,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