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购痛点困住的企业人,终于等来了破局者
山东一家生产起重设备的工厂采购主管李芳至今记得那个让她失眠的夜晚。当时车间检测仪器突发故障,急需更换一台备用电机,她为此熬了两天,终于从一家供应商找到匹配型号。
“虽然报价比预算高出20%,但没办法,急单而且采购量小,人家不愿意降价。”李芳无奈道。更糟糕的是,这台重约50公斤的电机从外地调货,供应商不包运费,这意味着运费就占到了设备总价的40%。
可惜的是,最终由于物流延迟,电机晚到了两天,导致生产线停摆,错过给客户的交货期,违约金加上产能损失,直接损失超20万元。
这只是李芳遇到采购痛点的冰山一角。还有车间每月采购的劳保手套,因为单次量少,拿不到批发价,单价比批发价高18%;跨省厂区的员工福利米面粮油,光运费就吃掉了采购预算的35%……
在企业采购的江湖里,零散采购议价能力弱、重货运费高、资金周转压力大、供应质量波动大等四大痛点,像毛细血管一样卡住了企业现金流和生产节奏,而市场缺乏一套系统性解法。
十多年前,京东敏锐捕捉到B端采购的诸多痛点,开始逐个破局。2014年,京东企业购频道上线,企业可以在一个由电商公司搭建的平台上寻源、比价、下单;2015年,京东开出第一张电子发票,带领企业大规模告别纸质发票;2020年,慧采SaaS平台上线,把采购寻源、在线协议、电子发票等采购全流程通过SaaS化,首次实现企业数字化商城2小时极速部署;2025年,“业采融合”的理念被京东提出,以OEC模型重新定义了采购部门的角色……
多年沉淀,京东已累计服务超800万家活跃企业,其中包括30000+大型政企客户,覆盖了九成以上在华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全国近70%的专精特新企业。
这一次,京东拿出了更强的“破局锤”,正式上线京东PLUS企业会员,直击企业采购全流程痛点,让采购需求多、频次高、粘性强的企业直接受益,推动采购行业从“单向供给”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升级。企业通过京东APP或PC端搜索“京东PLUS企业会员”入口,即可一键开通该服务。
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曾强调:“京东做所有业务都是为了供应链。”
京东PLUS企业会员的上线,正是京东将十多年沉淀的数智供应链能力产品化。同时在数智化采购的政策东风下,为企业构建一张“阳光、高效、低成本”的采购基础设施网络。
当企业把采购交给京东,能省下的不只是价格,更是时间、资金和风险;释放的不仅是成本,更是面向未来的产业升级动能。
权益升级直击采购痛点,加固B端服务链条
广东佛山一家电缆工厂采购主管刘兵在京东企业购确认订单时,系统自动弹出的“PLUS折上95折+免运费”提示让她颇为欣喜。这批车间急需的劳保用品,算下来比上月采购节省了近2000元。
这是刘兵在开通京东PLUS企业会员后,企业采购场景中正在发生的变化。通过从成本、效率、体验三端的核心升级,京东正以付费会员制为支点,重构整个企业采购服务链条。
“我们调研了1000多家客户,发现不同体量的企业都存在各类采购痛点。例如中小型企业采购米面粮油等员工福利时,运费几乎要占到三分之一的采购成本,同时部分货品预付全款,也让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京东PLUS企业会员负责人朱志伟提到。
此次,京东面向行业推出首个企业专属的付费会员体系,正是精准锚定了企业采购的核心痛点。
例如,企业会员的“PLUS折上95折”权益,允许企业在京东价基础上再享95折,且可叠加其他促销优惠。某小型企业采购办公电脑时,原价2599元,但通过企业会员折扣单台可节省约130元,10台采购直接省下1300元,叠加其他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一个月就节省了3000元。
还有免运费权益,彻底解决了企业采购重货运费高的痛点。朱志伟提到,此前某企业跨厂区配送米面粮油时,运费占比超20%,如今自营产品运费全免,所有跨厂区配送运费由京东承担,大幅降低了整体采购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先采后付”账期服务,更是直击了企业资金周转的痛点。
杭州一家生产医药辅料的公司财务负责人坦言,“我们设备、原材料采购动辄几十万,以前都得提前缴纳预付款,现金流压力大。现在通过京东PLUS企业会员账期服务,41天的账期足够我们完成生产、回款。老板都说通过京东的免息账期扛过了资金紧张的困难阶段。”
十余年供应链能力积淀,催生生态共建新模式
为何京东在此时上线企业付费会员?背后有什么思考逻辑?
一直以来,付费门槛可筛选出“高价值、高活跃”企业,平台也敢于将仓储、物流、金融等稀缺资源释放到这些企业身上;反过来,更优的价格、更长的账期、更贴身的服务,又激发企业愿意在平台释放更多采购需求,形成“滚雪球”效应。
这正是京东PLUS企业会员的深层价值,即推动B端服务从“单向供给”走向“生态共建”。在数智化采购加速渗透的当下,京东的本质是用会员制将十多年积累的供应链能力全量输出,让企业采购更高效。
正如京东PLUS企业会员负责人朱志伟所言:“京东做企业付费会员制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优质企业在采购链路上,更省钱、更省心。”
这一新物种的诞生绝非偶然,而是植根于京东十余年深耕数智化采购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及服务大量客户形成的真实洞察。这种生长于B端的基因,成为其重塑企业服务市场的核心密码。
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全国性培训机构的采购经历颇具代表性。原先,这家培训机构只在京东购买教学耗材。但随着京东商品供给的不断丰富,此后这家机构的办公设备、各类家电等产品,甚至部分门店的下午茶也通过京东进行采购。京东基本满足了这家培训机构绝大部分的采购需求,直接帮助客户大幅提高了整体采购效率。
随着服务深入,京东发现客户还有采购工服、定制礼品等场景化需求,为此延伸至“服务供应链”,打造了集工服定制、礼品定制、营销定制于一体的服务生态,推动采购供应链从“商品”向“商品+服务”转变。
“我们在走访客户过程中,客户们也会向我们提出很多诉求,希望京东能够做到更精细化的服务,所以我们会不断深化自己的服务体系。”朱志伟强调。
如今,京东依托数智化技术构建的“数智供应链”,通过一键智能选品、多地址下单、计划购等工具,让采购从人力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某中型国企通过京东企业购智能选品功能,将年会礼品采购时间从2天缩短至1小时,这在以往是无法想象的效率。
“生长于B端”的独特成长路径,让京东PLUS企业会员体系构建起难以复制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未来,持续推动整个B端服务市场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体验更优的方向进化,正是京东深耕采购领域的终极价值。
全流程改造重塑采购价值,从“成本中心”迈向“价值中心”
苏州一家电子厂采购总监刘敏至今记得十年前的噩梦,由于当时采购流程仅依靠人工核对,到货后相关人员没有检测出一批劣质电容,最终导致整批产品召回,损失超200万。
如今,依托京东企业工作台里的共享模板,20类核心耗材的预算、审批、核对状态实时同步。即便审核发现商品有瑕疵,也能通过京东PLUS企业会员的180天只换不修政策,迅速更换产品,避免百万级损失。
巨大变化的背后,是京东对采购过程的改造,早已突破单一环节的优化,而是形成了覆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链路升级。
在售前环节,依托京东自营商品库的海量供给和会员专属权益,企业采购不仅有丰富选择,叠加PLUS企业会员的“折上95折”和“免运费”权益,还能实现采购成本的直接降低。
在售中环节,京东的数智化工具和物流供应链网络,让采购流程透明化、可追踪、更高效。
例如有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厂区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往采购物资需要人工统计各厂区需求、分别下单,光核对地址就要半天。现在通过京东的“多地址下单”功能,一次操作就能完成多个地址的精准匹配。同时,依托京东的物流供应链的“六大物流网络”,最大程度保障了履约效率,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物流延迟导致生产停滞。
在售后环节,京东PLUS企业会员提供了7天无忧退、免费上门取件、180天只换不修等服务,为售出产品提供了质量兜底。
从售前的“选品自由”,到售中的“流程提速”,再到售后的“服务兜底”,京东将自身沉淀的供应链能力拆解为“模块化组件”,让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按需取用”,让采购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的助力。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产业升级核心驱动的当下,企业对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愈发迫切,采购作为一直以来的成本中心,更需要从简单花钱转向高效创造价值,逐步变成利润中心和价值中心。
今后,无论是成本敏感型企业需要的“折扣权益”,还是效率导向型企业需要的“数智工具”,或是服务依赖型企业需要的“全流程管家”,都能在京东找到解决方案。
回到刘强东对京东业务边界问题的回答:“京东做所有业务都是为了供应链。”京东PLUS企业会员的推出,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