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us独家|“超速”的智元机器人:联创闫维新、灵犀事业部总裁魏强离职

职场Bonus·2025年08月06日 19:15
脆弱的“天才少年”,和被揠苗助长的行业。

「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8月6日,《职场Bonus》独家获悉,智元机器人灵犀事业部总裁魏强,联合创始人闫维新离职,现由彭志辉轮值灵犀事业部总裁。

闫维新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智元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魏强曾先后就职于松下、京东、华为、安克创新等公司,开发过松下中国首款高清机顶盒、京东叮咚音箱、华为智能音频耳机等产品。

近一个月前,“智元机器人拟至少收购上纬新材63.62%股份”的消息在二级市场爆出后,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股价从7.78元的协议转让价一路飙升。截至8月5日,上纬新材股价110.48元,2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1300%。

二级市场对机器人的热情已然高涨。但8月5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关于上纬新材相关情况的通报,因部分投资者在交易该股过程中存在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正常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暂停上纬新材部分投资者账户交易。

这场狂欢中,作为收购方的智元机器人如今如何?

《职场Bonus》向内部人士求证闫维新教授离开的原因(有传言为“因能力不行”),智元机器人某负责人杨可欣(化名)告诉《职场Bonus》,称闫维新教授的资源更集中在教育领域,离职或因和公司发展的阶段和目标不太相符。内部人对灵犀事业部负责人魏强的评价是,“魏总是踏踏实实想做好产品的人。”

事实上,上半年以来智元机器人频有管理层离职。“在机器人行业目前的阶段来说,有人员变动是正常的事情,何况智元机器人也是一家刚成立两年左右的初创公司。”资深猎头Tina告诉《职场Bonus》。

但智元情况似乎特别一些。

《职场Bonus》了解到,去年10月,智元机器人CEO邓泰华 [1] 在一场内部大会上,改革了智元研发部门的组织结构:由原来的中台部门,变为以各自产品线划分的事业部架构。而推动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股份的政策性文件《并购6条》 [2] ,正是在去年9月底发布。

7亿买股,研发事业部自负盈亏?我们试图从组织和用人侧,找到智元收购和架构变化的联系,理清智元机器人收购动作的始末。

[1] 邓泰华:智元机器人的实际掌控人,曾任华为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也是稚晖君的校友。邓泰华曾在华为负责管理计算产品线,主导过鲲鹏、昇腾的AI计算生态构建。 

[2] 《并购6条》(《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由证监会于2024年9月24日发布,其期望以市场化改革激发并购重组活力,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开端 ╱ 01

偏好最“坚韧”的士兵 ╱ 02

脆弱的天才? ╱ 03

市场的考验 ╱ 04

 

开端

据内部人士描述,2024年10月的那场内部会“开到了很晚”。 

“昨天晚上还在加班,隔天突然被告知架构要改。”多位智元机器人职工向《职场Bonus》表示,邓泰华关于组织架构变化的决定显得异常突然,“像是开会的时候突然决定的”。 

智元机器人的研发部门,被竖砍三刀为通用人形(远征)、轮式双臂(Genie)、半尺寸人形(灵犀)和商用清洁,四个并行的事业部,销售、行政等仍为中台部门。2024年年底,商用清洁事业部成立子公司。 

「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Genie事业部总裁是前蔚来工程总监姚卯青,同时负责具身智能研究院。“大家私下里会叫他姚院长,他平时和大家称兄道弟,懂得惜才,做事也双商在线、不拘小节,拿得起放得下,算是智元的灵魂人物。” 与他共事过的职工对《职场Bonus》评价道,“放 在《三国演绎》里得是曹操级别的人物。” 

姚卯青为智元拉来了罗剑岚“坐阵”,任首席科学家。罗剑岚为智元带来了和Google DeepMind Physical Intelligence(下文简称Pi)的合作。罗剑岚本科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2015年赴美,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机器人学博士,师从Pi联合创始人Sergey Levine。 

远征事业部的总裁王闯,2017年加入大疆激光雷达创始团队,2021年在安克创新旗下的马赫创新担任CTO,有丰富的硬件量产经验。王闯行事果断,对下属信任度也较高,比较放权。 

前灵犀事业部总裁魏强也有丰富的硬件爆款和量产经验,他曾主导松下中国首款高清机顶盒、京东叮咚音箱、华为智能音频耳机等多款量产产品。与其共事过的职工评价道,“魏总是很想做好产品的人。” 

三个事业部总裁都是偏有量产和爆款硬件经验的大佬,从中可窥见,邓泰华将研发部门划分事业部的初衷便是“量产和商业化”,以让各事业部自负盈亏,。王闯在接受《新皮层》的采访时也提到“机器人要商业化,必须要先量产”。 

通常情况下,机器人公司的研发部门是由硬件、软件、算法、整机设计等“横向做不同产品,纵向有职能性质”的团队构成。这种架构更适用于初创公司,对公司来说资源相对集中,组织之间决策链较短,能实现人才、资源的高效利用。宇树科技目前也是这种架构。 

「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而智元的三个并行的研发事业部,本质上是把原来按“职能”组织(机械、电控、算法、软件等)的R&D [3] 资源,一次性转成有“产品/市场”性的组织,让每条产品线直接背上收入/落地KPI。 

就像本来共同做事的研发部门,突然之间分了个“大哥、二哥、三弟”,背上KPI。从业者林青木认为,当前机器人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铺开商业应用为时尚早。

组织转型后的智元,展示出了更大的商业野心:保8争10(亿)。 

[3] R&D资源(Research & Development resources)为把创意变成可量产、可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全部人、钱、物、知识、时间、组织流程。 

 

偏好最“坚韧”的士兵

商业化导向下的智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Demo轻研发”的迹象。压力下发到人才侧的体现是,研发人员权轻责重。 

一方面,研发人员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许多不可能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对内部的考核标准负责。这也影响到智元内部许多大牛离开,如运动控制组组长 李振 、具身组组长 朱光沸 ,运动控制核心开发 熊志林刘吉凡 等。 

杨可欣告诉《职场Bonus》,智元研发人员的工作,被大量演示性质的Demo塞满,“每天14小时被工作充斥着大脑,其实没什么时间去沉淀技术和思考。”《职场Bonus》注意到,远征事业部总裁王闯,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WAIC上,智元有300米的大展台,至少有二、三十台机器人。” 

《职场Bonus》从公开整理到的信息中发现,智元机器人研发人员60%以上都从重点大学毕业,至少六成人员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不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的人才。 

猎头Tina告诉《职场Bonus》,智元的人才密度在机器人领域,虽然不能断言是最高的,但也是数一数二了。“双一流”、“高学历”,优绩主义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们,更专注于手头里的事情,成为智元最“坚韧”的士兵。“手底下的兄弟们还是很给力的,非常踏实肯干。”智元某研发负责人王陆川告诉《职场Bonus》。 

“双一流”、“高学历”,优绩主义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们,更专注于手头里的事情,成为智元最“坚韧”的士兵。“手底下的兄弟们还是很给力的,非常踏实肯干。”智元某研发负责人王陆川告诉《职场Bonus》。 

机器人从业者 林 青木认为,当前机器人行业理应先把本体做稳定,再铺开商业应用。 

王闯在接受《新皮层》的采访时曾提到,“现在让机器人连续走几百个小时,基本上都不会摔倒,我们内部已经验证到了多台机器至少连续行走360小时没有任何异常摔倒。” 

然而智元的机器人的稳定性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职场Bonus》发现,在今年的WAIC上,重达七、八十公斤的智元远征机器人在演示时不慎摔 倒 。 智元机器人回应《职场Bonus》称,当时机器人是因电量不足摔倒,智元机器人将于8月中下旬举行一次24小时全自主行走的直播,演示其机器人的稳定性 。《职场Bonus》注意到,摔倒后需要至少两到三位成年人在旁调试,才能让它重新运转起来。 

● 智元远征机器人在WAIC上摔倒

换做平时,七、八十公斤的重物倒下时若有人在侧,很容易出事故。 同理,在稳定性 不够的情况下,机器人下放到工厂,不仅耗费人力监督、维修,事故率也有提升的风险。 

机器人演示的Demo,也是比较细节的。像远征A2-W在WAIC上直播分拣物流的场景,分拣的货件都是一致性比较高的柔性衣物,如下图左例。“其实分拣物流场景,2018、2019时候的技术就可以做到了。”王陆川告诉《职场Bonus》。而同样为分拣物流Demo的Figure机器人,能识别到的样式就比较多,并且原视频演示更“丝滑”,如下图右例。 

● 左为智元机器人分拣衣物类快件,右为Figure机器人能分拣箱子、薄片件等

林青木提到,灵犀X2发布时比较火的骑自行车的Demo,谁也没想到会成为一个可宣传的技能——机器人是嵌在车座上的,骑自行车只要蹬起脚踏板,重心稳定,就不会摔倒。 

王陆川认同智元目前的产品在同行内算中等水平的说法:“满分100分的话,特斯拉可能能达到30-40分,智元大约在5分左右——其实每个产品都还有空间做得更好。” 

 

脆弱的天才?

公司阶段性的“揠苗助长”,往往容易导致组织内部一些人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 

“志辉本人很好,创新性很足,也很努力。但他没有完整产品落地的经验,现在作为公司的决策层,会让下面的人有点难受。”曾于彭志辉共事过的秦宜表示。 

稚晖君,本名彭志辉。上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全国各类比赛,斩获了从校级到国际级近40个奖项,大部分都是一等奖。工作后,彭志辉通过“天才少年”计划入职华为。稚晖君在B站发布的科技创意视频广受欢迎,被网友称为“野生钢铁侠”。2023年2月,彭志辉联合创立智元机器人,担任CTO。 

2024年8月,彭志辉在智元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全栈开源的“灵犀X1机器人”,并在10月24日公开了全套图纸和代码,全套机器人官网售价108000元,被网友称为“源神”。 

据公开消息,灵犀X1机器人是由彭志辉专门负责的X-Lab打造的。稚晖君带领不到10人团队,两个多月时间从无到有,自研灵犀X1。 

但灵犀X1的产品评价却不太好。许多用户反馈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左右身体重量不一致,稳定性比较差,产品没有售后服务等问题。 

● 用户反馈灵犀X1不稳定(图源:小红书)

相较于得体、老道的姚卯青,作为CTO的彭志辉的行事显得较为稚嫩。 

“灵犀X1是实验室产品,志辉是出于好心,本着早期互联网‘开放共享’的想法决定全栈开源。”秦宜肖告诉《职场Bonus》。 

2025年1月,智元官方消息称智元已量产1000台机器人,其中双足机器人(远征A2+灵犀X1)731套,轮式通用机器人(远征A2-D/A2-W)269套。 

但实验室产品和量产产品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灵犀X1作为出货产品直接发布,业界视角来看,欠缺了一些考量。开源产品没办法包 售后, 因而出现了一些产品使用和开发方面反馈。 

“灵犀X2是智元内部打磨得比较久的产品,也做过量产的适配,效果会比X1好很多。并且今年灵犀X2的目标出货量,预计是比远征要多的。”智元职工尹宽告诉《职场Bonus》。 

远征事业部总裁王闯,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灵犀X1来自X-Lab,我们并没有做整机层面的量产,而是卖关节模组,让用户装机,但灵犀X2是整机量产版本。” 

除此之外,彭志辉作为CTO兼X-Lab负责人,平时也会有很多较为发散的、创新性的点子交给下面的人去摸索。“但有些凭经验就能做出的决策,对志辉来说,大家要列清事实、摆明数据才能说服他。” 

理念不合,团队的磨合不当,导致智元流失了不少高端人才。《职场Bonus》获悉,在2024年下半年至今,从智元离职的高端人才包括:前算法总监,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高炜;智元前生产制造总经理,张绍政。 

智元内部对高祎的离开比较遗憾,“他当时提了一些想法,智元要是能按他的路径走,还是能做出来一些东西。”尹宽说。 

 

市场的考验

2016年,王兴兴创办宇树科技;今年5月,宇树科技传出股改的消息,7月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从初创,到准备IPO,这条路,宇树走了近十年。 

7月10日,有市场消息称智元机器人在拟收购上纬新材的同时,赴港上市目标不变。但智元方否认了上述说法。杨可欣告诉《职场Bonus》,智元有意在今年年底递交IPO,但目前也只是计划。

据公开消息,彭志辉2023年2月创办智元机器人,若2025年底准备IPO,这意味着仅创办3年,智元便完成了宇树近十年的征程。 

7月初,智元新创联合智元恒岳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股权的动作,被视为“职业经理人”邓泰华的Plan B——即便没能赶上科创板“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势头,36个月后,智元依旧有希望通过整合并购上市。而现在,智元似乎借“截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公司”的故事,在二级市场的势头上,超越了宇树科技。 

目前看来,智元现在的“产品线制”在追求量产阶段是利器;但进入扩张阶段,若缺乏平台层和协同机制,就容易变成“四个小公司打群架”。因此,长期来看,组织可能需要补“横向平台”止血,亦或是在下一轮组织变革中重新合并。 

回到开篇的问题,智元从收购的操作中真正获益了什么? 

除了名头之外,短期来看,也许是满足了智元各个投资方利益后,传导到研发部门的工作压力减弱——但若年底递交IPO,上市成功,迎来的将是来自市场的考验。 

风口到来时,很多人都在掠夺。但行业的真正潜力,和想安心做事的人才,是无辜的。 

(文中杨可欣、Tina、王陆川、秦宜肖、林青木、尹宽均为化名) 

 

撰文 | 陈佳惠 

编辑 |陈桐

排版 | 段春燕

封面图 | 8machine _(Unsplash)

「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欢迎体验我们的自研AI产品职升机AI,在红利赛道里找到适合你的机会

 

关注+星标

让你不再错过

追踪「求职招聘」趋势风向的深度报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Bonus”,作者:陈佳惠,36氪经授权发布。

+1
2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智元机器人
我要联系
通用人形机器人提供商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