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厂商用来反作弊的「硬件码」,正在杀死二手PC市场

雷科技·2025年08月06日 16:35
「硬件码」问题也是闲置电商平台们的机会?

想买二手主板捡漏的游戏玩家们要注意了。

最近不少玩家反应,从闲鱼等二手平台淘来的主板还没用几天,结果自己的游戏帐号却被「误封」了——甚至新注册的小号也立刻永久封禁。如果你是一个纯绿色玩家,但遇到了「上号就封号」的情况,那你很可能是买到了被锁硬件码的二手硬件了

近年来,为了防止外挂用户「封号了再换号」、增加外挂玩家的「违法成本」,一些游戏厂商开始将主板序列号、BIOS 信息等硬件码纳入反作弊体系,一旦识别为风险设备,即便账号是新的,也会直接风控或封禁。

图片来源:雷科技

从好的方面看,这种强硬的封号策略确确实实提高了作弊门槛。但从另一方面看,「硬件码封禁」也给二手 PC 硬件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一块被前任玩家「用脏」的主板,即使硬件本身完好,在系统眼中也已前科累累;大量不知情用户因此踩雷,而回收平台也陷入「验不出」的尴尬境地。

「硬件码封禁」,有人欢喜有人愁

其实游戏公司和反作弊服务提供商也明白,硬件码封禁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反作弊方式。只不过对整个游戏行业来说,游戏反作弊从来都不是一场「公平对决」。

当前游戏行业主流的反作弊方式有客户端检测、行为分析和身份识别三类。其中客户端检测最为直接:游戏启动时会检测系统进程、内存数据,判断是否有外挂程序或异常 DLL 注入;行为分析则是通过后台算法追踪玩家在游戏中的操作习惯,比如是否存在异常 K/D(击杀死亡比) 或大量用户举报等;而身份识别,正是硬件码派上用场的地方。

简单来说,硬件码封禁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封禁措施,而是一种「后手」反作弊惩罚系统。在游戏启动时,反作弊系统会采集电脑的「关键硬件指纹」,比如主板 BIOS、序列号、硬盘 ID、显卡型号。

如果客户端检测到玩家运行外挂,这些关键硬件指纹也会被上传到反作弊系统的「问题硬件库中」,并将被标记为问题硬件。游戏运行时,反作弊软件也会将当前电脑的关键硬件指纹和问题硬件库进行比对;一旦某组硬件信息与过往违规账号发生绑定关系,那么这个设备就可能被标记为「风险硬件」。

图片来源:Reddit

一般来说,硬件码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帐户封禁,但如果玩家在使用这些硬件时再次尝试登录游戏,即使是新账号,也极有可能被系统判定为可疑行为,触发更高等级的风控机制。当然也有些游戏比较直接,只要硬件码有问题就直接拉闸封号。

这种基于硬件身份的风险识别逻辑,初衷是打破外挂产业链上的「快速轮回」。但问题是,反作弊企业无法判断这些硬件还在不在外挂用户手里,自然也无法提供所谓的「硬件码清除」。这其实也情有可原:如果凭借二手交易截图就能发邮件申请硬件码「洗白」,任何外挂团队都能用二手交易平台「洗白」问题硬件。

而这种情况也导致新用户购买二手硬件时危机重重:对于反作弊系统来说,这人开挂后居然还敢换号漏头;但对玩家来说,却是「登录就秒封」。

毕竟对玩家来说,在真正被封之前,我们根本无法确认这些硬件身上有无硬件锁;整件事情就像「以身试毒」一样——上号,没被封就是没事,被封了就是有事。这种「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做法,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二手平台不出来管管?

很遗憾,真管不了。

二手网站与回收平台的监管难点在哪里?

从技术层面讲,当前主流的反作弊系统,都是各家游戏厂商自己搭建的「黑箱」,硬件码是否被标记、被哪些游戏记录在案,外部平台一律无从得知。没有标准接口,没有查询工具,更没有黑名单公开系统。买家不知道、卖家装不知道,平台当然就更不可能知道。

再从规则层面看,平台也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对硬件信用负责。以往硬件的检测标准,主要看的是能不能通电、能不能正常运行、有没有物理损坏。而现在「硬件码风控」完全是一种外部限制的手段,游戏厂商说你有问题你就有问题。平台没法验证,更没法仲裁。

况且硬件码封禁这种「后手」处罚手段存在滞后性——可能卖家开挂后,反外挂软件还没有「实锤」外挂,只把这款硬件标记为「存疑」。此时二手平台和卖家即使上机检测也查不出问题。但某次更新后,可疑硬件被确认曾经开挂,正式触发硬件码封禁。针对这种情况,卖家照样可以辩称「交易后才封禁」,是买家自己的问题。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这也让平台在纠纷处理上非常尴尬。买家被封号,要求退货退款;卖家却说我用得好好的、功能一切正常;平台查不出谁说的对,只能建议「协商解决」,并让买家吃下「哑巴亏」。

再说了,对二手交易平台来说,不提醒的话,用户还能「赌一把」;一旦明确标注「硬件可能影响游戏体验」,谁还敢买主板?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平台知道这个坑,但不敢碰、不想碰、也不能碰,最后还是只能交给买家自己去「试毒」。

「硬件码」问题也是二手平台们的机会?

当然了,对行业来说,有问题就意味着有挑战、有机遇。如果有二手交易平台能率先建立起可信的硬件信用体系,自然可以在混乱中超车。举个例子,平台可以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直接与游戏厂商、反作弊服务商合作,基于硬件序列号和硬件指纹打造风险查询机制,为交易双方提供更透明的风险信息。

这不仅能重建玩家信任,也能为平台带来新的溢价逻辑——过去卖的是性能和成色,现在卖的是「硬件信用」,哪怕贵一点,只要「登录不封号」,玩家照样会买单。如果我们看远一点,这种「硬件封禁检测」甚至可以将业务拓展至游戏主机品类,避免买家买到「被 Ban」(禁止使用任何网络服务,常因主机被破解)的二手主机。

图片来源:雷科技

更重要的是,对二手交易平台来说,这种差异化服务也是摆脱手续费内卷、向专业化升级的机会。比起放任自由交易,打造一套更可信的「信用标签」,反而更能形成自己的市场壁垒。

当然,外挂和反外挂技术本身就是一场你追我赶的猫鼠游戏。只要游戏还在,硬件码封禁的问题就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二手平台也依旧存在这种「上号就封号」的风险。在雷科技看来,游戏外挂的问题始终需要用法律手段解决:比如腾讯安全部门就有着丰富的「线下打击游戏作弊」的经验;「破坏计算机系统 10 年」,也被誉为「最好的反外挂警告」。

但问题是,这种「线下打击」只能解决国内外挂制作、销售的问题,并不能从根源上封堵外挂使用的问题,更不用说今天的主角——硬件码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玩家可以说是最喜欢「用脚投票」的群体。雷科技可以肯定,如果日后真的有哪个平台能先让买家买得安心、用得放心,谁就能成为 3C 品类下最成功的二手交易平台。

本文来自“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