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从不靠意志力,而是依赖这10个自动化的“微系统”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别再羡慕“人生赢家”的运气了。真正拉开你和他们差距的,是这10个刻意养成的习惯。文章来自编译。
“我曾经以为那些高绩效者不过是‘运气好’——直到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近距离观察了一位CEO、一位职业运动员和一位畅销书作家。结果发现,他们的秘诀并非天赋,而是这10个习惯。”
1. 早上来个“5-4-3-2-1”
(趁大脑还没完全清醒击倒拖延症)
我和CEO共度的第一个早晨:
早上5点:她已经穿戴整齐(绝不说“再睡5分钟”)
诀窍?“如果一件事花不了2分钟,就马上去做。”
整理床铺 → 启动高效状态
大口喝水 → 唤醒大脑
拉开窗帘 → 暗示“新的一天开始了”
“如果起势,便无需激励。”
想让你的早晨更上一层楼吗?这里有一条通往那位CEO例程的捷径,一定要看看这些可行的技巧。
2. “专注90分钟”法
(为什么90分钟的工作块胜过8小时的马拉松)
运动员的训练秘诀:
以90分钟为单位进行冲刺式工作
然后彻底休息30分钟(不能看屏幕!)
这条的依据是超日节律(ultradian rhythms)——你大脑的自然专注周期
我的测试:用3个专注时段完成了一个客户项目,而这个项目之前花了我焦头烂额的两天时间。
3. “不干事项”清单
(高绩效者在做加法前,先做减法)
那位作家给我看了他的“禁止”清单:
✗ 中午之前不查看邮件
✗ 不开没有议程的会议
✗ 不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说“是”
轮到你了:写下这周你不干的3件事。
4. “两分钟法则”
(如何防止小任务变成精神上的“巨兽”)
从CEO助理那里无意中听到:
“如果一项任务耗时少于2分钟,现在就做。”
回复那封短邮件
挂好外套
洗干净杯子
结果:大脑 “待会儿再做”的念头少了80%。
5. 如果不是强烈认同就拒绝
(高绩效者如何避免平庸的承诺)
运动员筛选机会的准则:
如果不是“太棒了!” → 那就是“不”
通过拒绝那些“可去可不去”的活动,每周节省了11个小时
试试看:下次收到邀请时,问问自己:“如果换作明天的话,我还愿意去吗?”
6. 每周复盘
(为什么说周五下午决定了高绩效者的成败)
作家的仪式:
庆祝3项胜利(训练大脑识别进步)
找出一个摩擦点(然后在下周消除它)
为周一规划3个优先事项(这样你就能强势开局)
我的版本:每周五花15分钟 = 再也没有周日焦虑症。
7. 身体精力自检
(表现好的人从不忽视自己的生理状况)
运动员下午3点的自检清单:
过去一小时我活动身体了吗?
我喝够水了吗?
我需要补充蛋白质还是休息?
效果惊人:瞬间解决了我在下午3点精力崩溃的问题。
8. 输入/输出比
(为什么高绩效的人会有策略地吸收信息)
作家的信息摄入准则:
每刷1小时手机 → 读30分钟书
每刷一次剧 → 看1个提升技能的视频
我的窍门:遵循“不进行无意义的刷屏”原则——始终要有学习目标。
9. “10-10-10法则”
(如何像高绩效者一样做决策)
CEO面对每个选择时都会问的问题:
10分钟后,我会怎么看这件事?
10个月后呢?
10年后呢?
利用这条法则:我告别了一位负面客户,开始健身,给我妈妈打电话变得更频繁。
10. “关机仪式”
(为什么高绩效者从不把工作带上床)
这三类人都会做类似的事情:
写下第二天的3个首要任务
关闭所有标签页/应用(物理上的关闭 = 精神上的了结)
大声说出“搞定”(给大脑发出休息的信号)
我的结果:入睡更快,醒来时头脑更清晰。
轮到你了(从小处着手)
这周选择1个习惯来尝试。我从第7条开始——现在我办公桌上常备杏仁,并且会边散步边开会。
“可我不是CEO/运动员/作家啊!” 我以前也不是。但坚持这些习惯6个月后呢?我:
我的自由职业收入翻了三倍
每周多出了12个多小时
感觉终于能掌控自己的时间了
如果你曾觉得自己“太过普通”而无法成为高效的人,请为本文鼓掌👏。你与成功的距离比你想象的要更接近。
译者:b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