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智驾团队调整:王军、陈奇任双 CEO

云见 Insight·2025年08月05日 20:09
用华为的人,再造华为车 BU。

“一个吉利” 战略下,吉利正在推进内部智驾团队的大整合。

这次的整合涉及极氪、吉利研究院和千里智驾三个团队,总共近 3000 人。《云见 Insight》独家获悉,三个团队合并后,千里科技联席总裁王军将担任千里智驾的 CEO,前极氪智驾副总裁陈奇担任联席 CEO,旷视觉科技联合创始人杨沐担任 CTO。

王军和陈奇都曾在华为就职。王军曾在 2019 年参与华为车 BU 的创建并担任首任总裁,向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汇报。同期,陈奇为华为车 BU 自动驾驶研发部部长,向当时的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汇报,苏箐向王军汇报。

后来苏箐在 2021 年离开华为,加入地平线负责高阶智驾方案的研发;同期,陈奇带领一部分华为旧部转投极氪,完成了极氪智能驾驶自研的 0 到 1。在极氪并入吉利汽车后,陈奇转任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

王军在 2021 年余承东接管车 BU 后转任 COO,2023 年转为顾问。接近华为车 BU 的人士称,王军离开华为之前经历了长时间的 “内部脱密”。

千里科技的前身是重庆力帆,2020 年被吉利投资并控股。2024 年,吉利找来旷视创始人印奇担任千里科技的董事长并主导 AI 转型。除了智驾,千里科技还有智能座舱、Robotaxi 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业务。

千里智驾是旷视旗下自动驾驶公司迈驰智行、吉利和重庆的产业资金联合组建的合资公司。在此次调整之前,迈驰智行的团队已经率先装进千里智驾。

王军自 7 月起担任千里智驾的董事长、法人。调整后,他兼任千里智驾的 CEO。

值得注意的是,三方团队整合后,陈奇作为联席 CEO 加入千里智驾。双 CEO 的组合在行业里并不常见。接近吉利的人士表示,目前千里智驾的主要研发工作仍由 CTO 杨沐领导。

据《21 汽车》,吉利上周五面向三方团队的高级别员工召开了一次 “誓师大会”,明确提出吉利未来只有一个智驾团队(即千里智驾),合并的原则是 “稳中求进”。

一位接近千里智驾的人士对《云见 Insight》表示,目前公司的调整策略是将平台型部门整合,其他以项目形式并行。

过去,千里智驾团队主要开发高阶方案,吉利研究院开发中阶方案,人员重合度并不高。但极氪同时开发中阶和高阶方案及域控,和另外两个团队有大量重合岗位,“肯定会有裁员”,一位知情人士称。

背靠吉利,再造华为“引望”

吉利推动组建千里智驾并任命王军担任 CEO 的意图很明显:再造一个华为 “引望”。

引望的前身是华为车 BU。2023 年,华为将这个投入多年的业务拆分独立,并引入长安、赛力斯两个股东各自投资 115 亿元,分别持股 10%,投后估值 1150 亿元。

将千里智驾打造为下一个车 BU 的目标,早在今年 3 月这家公司创立之初便已确定。就连当时公告的投资文件,都被命名为《车 BU 投资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千里智驾的股东浙江吉润汽车(吉利系主体)、迈驰智行(旷视旗下智驾公司)及重庆江河启兴(千里科技与重庆的产业基金共同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各占股 30%,路特斯机器人与员工持股平台各占股 5%。

同样位于重庆且获得了地方的大力支持,千里智驾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与引望争夺国内市场的客户,而是瞄准了海外市场。

“出海用不了华为的方案,他们想再培养一家能够出海的供应商。” 一位接近千里智驾的人士表示。

在 5 月首次代表千里科技面对媒体时,王军也曾表示:“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国内目前的增长其实是有限的,而海外是更大更广阔的一个市场。我们作为一个零部件供应商,要跟随中国车企逐步走向海外。”

千里智驾要做海外市场的引望。而在国内市场,千里智驾也比华为车 BU 幸运一些,因为背靠吉利这个大客户。

华为拆分车 BU 之前,这个业务连续亏损了 4 年,华为曾经引以为傲的 HI(Huawei Inside )模式举步维艰,距离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 “博世” 的目标渐行渐远。

扭转这一局面的是余承东推动的智选模式。华为联合赛力斯打造出问界 M9 和改款 M7 两款爆款车,这才让车 BU 在 2024 年拆分之前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由于后续华为与车企合作的车型均不走量,这两款车至今仍然是引望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相比之下,千里智驾起步就有吉利这座 “靠山”,要轻松不少。吉利今年的目标是冲刺 300 万年销量,如果千里智驾和吉利绑在一起,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未来在海外市场,都有做不完的项目。

但千里智驾的野心并不止于此。王军曾表示,千里智驾的定位是一个 “独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吉利对千里的投资是产业投资,而非将千里与吉利绑定。

老 “壳” 新故事

虽然商业前景广阔,但在产品和研发能力上,千里智驾对华为的追赶才刚刚开始。

千里科技的前身是 1992 年创办的力帆科技。2020 年,吉利接盘资不抵债的力帆科技,与重庆两江新区组成联合体注资 30 亿元,完成重整,并成为控股股东。力帆无需退市,吉利也多了一家在 A 股上市的 “壳公司”。

投资力帆之后,吉利与力帆科技成立了合资公司睿蓝汽车,为旗下出现平台曹操出行供应网约车。但网约车早已不是一个有想象力的故事,2024 年,吉利找到旷视创始人印奇,主导 AI 转型。

印奇 2011 年与他的清华姚班同学唐文斌、杨沐联合创办的旷视科技是曾经的 “CV 四小龙” 之一。2021 年,旷视开始涉足智驾领域,成立了迈驰智行,并与吉利达成多款车型的量产合作。

2025 年,力帆更名为千里科技。在此之前,印奇通过 “江河汇” 主体受让吉利 19.91% 的股份,成为千里科技的第二大股东。2024 年 11 月,印奇当选为千里科技董事长,确立 “AI+ 车” 的战略并引入多名 AI 背景的高管。

同期,吉利与阶跃星辰、千里科技、星纪魅族、时空道宇等公司组成了 “智能汽车算力联盟”——打造综合算力 23.5 EFLOPS 的 “星睿智算中心 2.0”。根据公开信息,小鹏的云端算力规模为 10 EFlops,理想为 13 EFlops。

接近吉利的人士表示,与国产大模型独角兽阶跃星辰的合作也是此次合作的一个关键环节。阶跃星辰成立于 2023 年,其首席科学家张祥雨曾在旷视任职,是前旷视首席科学家和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的首位深度学习博士生。

组建千里科技和千里智驾,携手阶跃星辰,引入王军、陈奇、印奇等关键角色,吉利在 AI 领域的布局基本成型。在此基础上,千里科技也开始推出产品。

今年 6 月,千里科技发布千里智驾 1.0,分为基础版、专业版、旗舰版,算力从 100 Tops 到 700 Tops 不等,对应吉利 “千里浩瀚” 架构的 H3、H5、H7。

吉利规划的 “千里浩瀚” 架构分为 H1、H3、H5、H7 和 H9 五个级别,覆盖吉利集团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车型,其中极氪品牌采用 H7 和 H9 两套方案。

接近千里智驾的人士对《云见 Insight》表示,吉利研究院智驾中心副主任胡伟龙带领的团队在整合之前负责中阶方案的开发,搭载 Orin Y 平台或地平线 J6 芯片;迈驰智行负责高阶方案,有双 Thor U 和单 Thor U 两个平台。其中双 Thor U 平台为端到端 +VLM 方案,与理想目前的技术方案类似。

理想自动驾驶部门在今年上半年较为动荡,端到端方案负责人夏中谱离职、VLA 及世界模型方案负责人贾鹏休假,这之间也有一些研发人员离职,其中数十人加入了千里智驾。

除了理想的离职人员,千里智驾还吸收了一部分蔚来的算法团队。蔚来前自动驾驶研发规划与控制团队负责人秦海龙离职后,带着数十人加入了千里科技。知情人士称,目前秦海龙在千里智驾负责算法研发。

除了 L2+ 级辅助驾驶,千里科技还规划了 L3 级高阶辅助驾驶方案,即千里浩瀚 H9,计划于今年四季度发布。除此之外,千里科技还计划在 2026 年下半年推出 L4 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

虽然这个宏伟的目标现在仍处于 “PPT 阶段”,但千里科技的股价在印奇加入后已经翻倍。8 月 5 日,千里科技盘中上涨 5.13%,报收 8.82 元。

《台州宣言》发布后,吉利不断聚焦汽车主业,开启多轮整合。去年二季度以来,吉利对吉利中央研究院和各品牌的座舱、电子架构、整车等团队以及采购、供应链等中后台进行合并,强化部门协同。

今年 5 月,据 36 氪援引知情人士称,极氪的智能座舱团队合并入吉利集团中央研究院,新任命的吉利集团首席座舱科学家姜军担任一号位。吉利的座舱开发资源完成整合。

现在,随着智驾资源整合为一个智驾团队,“一个吉利” 的战略调整也进入到深水区。淘汰赛到来前,吉利正在以更加强势的姿态和灵活的资本运作,投身到下半场的激烈竞争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云见 Insight”,作者:倪萍,编辑:王海璐,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汽车、科技大变局中的故事和洞察。

下一篇

餐饮“黄金时代”已成过去式。

1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