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14年,被裁只因“说了实话”?SpaceX前主管怒告公司:连上20天班、还得带伤作业,索赔近600万美元

CSDN·2025年08月05日 08:24
SpaceX 回应:他本就是“随时可解雇的员工”。

最近,马斯克旗下的 SpaceX 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位在 SpaceX 工作了近 14 年的老员工 Robert Markert,近日把这家商业航天巨头告上了法庭:他公开控诉 SpaceX 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包括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关键培训缺失、管理层漠视事故隐患,甚至有人因担心被报复而不敢上报受伤。

最终,Robert Markert 称自己因多次提出安全警告,遭到 SpaceX 的打击报复、被无预警解雇,由此提起诉讼。

14 年老兵:既是忠诚员工,也是“安全吹哨人”

现年 37 岁的 Markert 是 SpaceX 的资深主管,领导一个 16 人的技术小组,负责从海上回收猎鹰系列火箭,并对其进行复用准备。他自称是一名“终身奉献者”,原本希望能在 SpaceX 工作到退休。

但在 2025 年春天,一切戛然而止。

从外界看来,SpaceX 的可回收火箭是其降低发射成本的核心战略之一,但 Markert 在起诉书中表示,这个过程在现实操作中却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般“高科技”与安全无虞。

根据起诉书中内容,他曾多次对 SpaceX 高层提出公司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但公司对排期和成本的执念远远超过对员工健康与安全的关注。

例如,针对火箭整流罩(fairing)回收的一项具体流程,当时 Markert 认为其“极度不安全”,一旦出错,可能“导致严重受伤甚至死亡”。为此他建议可以重新设计流程,以减少风险——但公司的回应是:“不改,太贵。”

又例如,在火箭发射任务的密集期,SpaceX 管理层会强制团队成员连续工作 15~20 天不休,甚至在海上回收任务中严重缺人、人手配置远远不达标,导致一人多岗、高压超负荷运转。很多员工因此出现工伤,但由于担心影响前途或被秋后算账,根本不敢上报。

在向公司高层表达了这些担忧后,Markert 得到的回答却大多是:“你要带来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可当他尝试为下属申请轮休、提出增员建议时,不仅会遭到上级斥责,反而会被认为是“阻碍进度”的人,并被明确告知“要以排期为先”;当他建议如果不增人,至少应减少任务量、缓一缓排期时,公司高层又会拒绝道:“副总裁绝不会让任务延期。”

即使 Markert 一次次尝试提供替代方案,得到的回应却总是冷漠与否决。

警告无效、建议遭拒,最后连裁员理由都不给

Markert 最终于 2025 年 4 月被 SpaceX 解雇。他认为,自己遭到解雇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时间坚持举报安全问题,还有一场“莫名其妙”、涉及下属的歧视调查。

2024 年初,Markert 接收了一位从 SpaceX 东海岸工厂转来的女员工,该员工此前曾举报所在团队存在歧视问题。Markert 出于善意,给了她“重新开始的机会”,也认真处理了她对同事行为的反馈——然而,起诉书中指出,该员工的多次投诉存在夸大甚至捏造的成分。

一年后,也就是今年春天,这名女员工在离职当天又向 HR 提交了一份针对 Markert 团队成员的歧视投诉,公司立刻展开调查并确认属实(具体内容未在起诉书中公开)。随后,Markert 于 2025 年 4 月 2 日被解雇——但他表示,自己并未参与歧视行为,甚至是配合调查的一方。

当他向 HR 询问“我究竟做错了什么”时,得到的回应只是:“我们无法透露任何细节。”

颇为讽刺的是,SpaceX 同时还告诉他:“你仍然有资格申请内部岗位。”但据 Markert 透露,实际上 HR 在暗中阻止其他团队录用他。

一纸诉状,要求索赔近 600 万美元

这一切,让被裁后的 Markert 决定走上法律维权之路。

在诉讼中,他认为自己因从事“依法受保护的活动”,如提出安全和劳工问题、参与下属的歧视调查等,最终遭受了 SpaceX “打击报复式解雇”,因此要求公司赔偿:

● 因突然离职而损失的工资与福利:约 122 万美元;

● 本可在未来六年陆续兑现的SpaceX 股权:超 350 万美元;

● 未来的股权损失:至少117 万美元。

综上,Markert 要求 SpaceX 支付 596 万美元的赔偿款,并希望由陪审团再裁定一笔惩罚性赔偿。

SpaceX 回应:他本就是“随时可解雇的员工”,公司无过错

据悉,SpaceX 方面虽尚未对此事做出公开评论,但在将该案件从州法院转移至联邦法院之前,SpaceX 提交了回应文件。

在回应文件中,SpaceX 称 Markert 是“at-will employee”(美国劳务法中指“可随时无理由解雇的员工”),并坚称:

● 解雇是出于“合法、非歧视、非打击报复的原因”;

● SpaceX 一直“真诚遵守相关反歧视和反报复法律”;

● 不存在“恶意或对员工权益的鲁莽漠视”,不应承担惩罚性赔偿;

● Markert 所要求的赔偿金额“过于主观,缺乏法律依据”。

可值得注意的是,近 3 个月时间内,SpaceX 已接连遭遇多起来自前员工的诉讼,包括:

● 今年 5 月,一位患有克罗恩病(可导致频繁且急迫的排便需求)的员工在华盛顿州起诉 SpaceX,称其主管记录并限制其如厕时间,如果他上厕所超过 10 分钟就会被警告;

● 今年 7 月,一位非裔材料检查员因“迟到”被开除,但他指控称,同样行为若出自白人员工,则不会被追责。

不仅如此,2025 年截至目前,SpaceX 也已发生四起火箭爆炸事故——随着火箭发射频率的持续上升,可以想象其内部一线团队所承受的工作负荷正在不断加剧,这些案件的曝光也逐步勾勒出了 SpaceX 内部一个以进度为核心的“硅谷极限文化”。

诚然,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航天公司之一、加上马斯克的光环加持,目前SpaceX 引领了商业太空竞赛。但在快速扩张和任务压力之下,其企业文化和用工政策似乎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整理:郑丽媛,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曾参与天启卫星建设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