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秀夫:61岁的天才游戏制作人

果脯1166·2025年08月05日 08:00
在1vs1专访小岛秀夫后,关于游戏的种种都通了——在游戏艺术的无尽汪洋里,「小岛」从来不是一座孤岛。

文丨果脯

这个月,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将迎来自己的62岁生日,在此期间他将持续完成全球巡回见面。

今年BW展会,小岛秀夫来到了上海。他与中国玩家们见面、交流,并送上《死亡搁浅2》的中文配音作为见面礼。在此期间,我们也终于得见这位传说级的游戏制作人,并与他简单聊了聊。(专访视频可在视频号、B站搜索:「专访小岛秀夫&新川洋司:除了《死亡搁浅2》,他们还分享了不老秘诀!」

该怎么评价现在的小岛?

在X(推特)的签名上,他表示自己「70%都由电影组成」,却没有参与其游戏《死亡搁浅》的衍生IP电影拍摄,似乎并不打算再圆上自己的「导演梦」。

而在最新作《死亡搁浅2》中,他广泛融合过往作品的诸多设计,做出了一个集大成的总结式作品。乍听之下没啥,可小岛过去的每一部作品都有极其亮眼的创新设计,唯独这次例外。游戏后半段各类打破心流的内容,也让部分玩家不禁质疑他如今是否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里」。

死亡搁浅2海报

有人说,小岛这是江郎才尽,做不出新东西了。有人则认为,年龄上来后,哪怕是「那位小岛」,也不免开始怀旧,整理起自己的前半生。说来说去,其实都是一个声音,「小岛秀夫很有才华,但他老了」。

从生理层面来说,是的,小岛秀夫的确老了。他已经迈过了耳顺之年,又还有太多的事情想要完成。不久前,小岛还将自己的创意与灵感存进U盘里,希望未来有人能把「小岛」传承下去,其中多少有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无奈。

但在精神层面,小岛真的老了吗?

答案是“否”。

小岛秀夫如今的创作状态,远胜于过去任何时刻的自己。他从年龄增长中积累了比过去更多的思考,并借助现实一一印证这些答案。更重要的是,脱离科乐美后,小岛才完全解放了自己的创作自由。

昔日《合金装备》爆火后,小岛秀夫最初并没有开发续作的打算。直到某天,他意外从其他项目组的同事口中得知,公司正瞒着他暴力移植产品并开发续作。放心不下的小岛迅速结束了手头的项目,掏出企划书,从高层手中要回了开发续作的权力。

合金装备

《死亡搁浅2》的出现则带有更多的「表达欲」。

一开始,小岛只是计划推出扩展内容,补全初代设定,但受疫情影响这段开发不得不临时搁置。经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小岛也重新开始思考《死亡搁浅》的核心理念。

《死亡搁浅》基于西欧国家分裂背景出现,小岛秀夫借此呼吁全球人民共同「连接」,携手对抗灾难。游戏发售后,小岛原本只计划推出扩展内容,补全初代设定,但很快就因疫情影响而不得不将其暂时搁置。

开发虽然暂停,小岛的思绪却没有止步。「做完呼吁连接的游戏后,疫情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过度连接或许并非好事」

因此,他需要一个足够独立自洽的《死亡搁浅2》,来干脆利落地向疫情后的众人提出反问——「连接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人与人之间产生连接当然是好事,但过度的连接也会激发矛盾与冲突……连接本身并没有错,区别在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构建连接。」

这种融于作品的「表达」,正是小岛秀夫一直以来追求的东西。

诺曼·瑞杜斯与小岛秀夫

过去40年,小岛秀夫一直都被称作「天才游戏制作人」,拥有近乎全方位的能力和眼界。在设计层面,小岛的天赋几乎毋庸置疑。成名系列「合金装备」暂且不论,他试验性用「寂静岭」IP做的《P.T.》,哪怕只是一个Demo,都足以在恐怖游戏史上留下深刻的一笔。

作为工作室的艺术总监,新川洋司自「合金装备」时期就已经与小岛秀夫共事。在多年的合作中,「我每次都会被小岛监督给的需求吓一跳,直到把这些想法转换成具体的设计,才终于能理解他的用意」。

而其中最具有小岛特色的,始终是他在诸多作品中展现的观察与思考,以及那堪称恐怖的预见性。「合金装备」系列超前讨论了AI、核危机、全球冲突等诸多未来问题,甚至具体到了某些细节部分,比如双子塔的倒塌,现代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困境。

小岛秀夫就像一位「预言家」,总能精准记录未来发生的事情。

合金装备中有关AI的讨论

「每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小圈子,害怕在公共场合讨论事情」

但小岛不想当「预言家」,更不认为这是什么特殊的本领。那些堪称「预言」的内容,只是自己基于现状对短期未来的思考,「100年后的事谁都不知道,但十年后的模样,大家都能想象一些,比如技术会发展成什么样,社会又会随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人际关系可能变成怎样……」

这些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思考过,而「故事就是从这些思考中诞生的」

小岛秀夫也并不是在「预言」,而是与众人一同思考未来的可能性——他更渴望这种基于作品「表达」而形成的「交流」,甚至愿意为此牺牲游戏的部分商业属性。

于是《死亡搁浅》出现了。

作为小岛创业后的首款作品,《死亡搁浅》上线前后的表现似乎配不上「天才游戏制作人」这一名头。它面临着大量质疑,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送快递游戏有什么好玩的」。英国游戏杂志Edge甚至曾直接明言,他们因「没有热情通关」,而拒绝给游戏评分。

直到3个月后,疫情出现,隔离在家的人们不得不回过头重新审视游戏的内核。现实里的质疑声开始减弱,好评率和销量持续上升,《死亡搁浅》最终变成行业内不可忽视的一大「神作」。

脱离科乐美的小岛秀夫,依旧还是那位「天才游戏制作人」。

只是不知如此一来,小岛是否距离自己渴望的「交流」更加遥远了?有了《死亡搁浅》的先例,《死亡搁浅2》几乎面临着一面倒的认可,众人高呼「小岛严选」,却未必真的在意小岛为何严选。

开发新作时,小岛曾对《死亡搁浅2》的高度好评感到遗憾,甚至为此大改过游戏的大纲。不久前他也在VGC的报道中强调,「如果大家都喜欢,就意味着它已经成为主流,成为一种传统,被人们预先习惯了,从而让人们喜欢它。我不希望这样。我希望人们最终喜欢上他们第一次看到时不喜欢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爱上它。」

他依旧追求着能带动思考的「交流」,哪怕要用质疑来促成这件事。

小岛工作室

除了游戏,小岛还做过不少创作,比如出书、拍纪录片、录制播客,甚至是高强度更新社交媒体。在外人看来,他相当不吝于袒露自我,小岛的意志碎片在互联网这个大型资料库中简直俯拾皆是。可唯独在游戏这个作品领域,他对「交流」的渴望胜过单一的「表达」。

至于原因,恐怕小岛秀夫很早就给出了答案——唯有游戏是带有互动性的艺术作品。玩家在游戏中的互动行为不可预料,于是思想的碰撞才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小岛秀夫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在《创作的基因:我所爱着的MEME们》里,小岛秀夫把无数思想称为MEME——这个词出自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可以直白理解成「文化基因」。「动物只由基因组成,而人类由基因和MEME组成。」艺术作品恰恰是传递MEME的最佳方式。

并且对小岛秀夫而言,艺术作品还有更特殊的意义——既是他的朋友、导师,也是一条条连接他与世界的「绳索」。

从小到大,小岛秀夫都习惯于通过电影、音乐、书籍等作品了解世界,以及构建三观。由于父亲早逝,小岛不知怎么与青春期的儿子相处,他便会翻开罗伯特·帕克的《初秋》了解与学习。而他对家庭以及父亲这一角色的理解,则受到《家有仙妻》《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蜡笔小新》《星宿咖啡馆物语》等多部作品的影响。某些角色形象的切面,更是小岛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从艺术作品吸收MEME后,小岛秀夫会认为将它们传达下去是一种「责任」。好友科幻作家伊藤计划去世后,小岛就把自己当成了伊藤计划MEME的继承人,两人的思想融为了一体。他既然握住了前人递过的火炬,就必须想办法照亮前方。

而他举起火把的途径,就是不断做游戏。

小岛工作室寄语

有意思的是,小岛秀夫最早的梦想并不是做游戏,而是拍电影。他从小就从父母那接受大量的电影文化熏陶,多年雷打不动每天看一部电影,个签也表示自己「70%都由电影组成」。

以小岛目前的状态和能力,他大概率有办法圆上这贯穿一生的梦想——但他仍旧选择了「游戏」这一形式。在书中,小岛解释只是为了满足粉丝的期待,但站在艺术工作者的角度,这个理由恐怕很难说服大部分人。

而从他过去的经历来看,这份坚持或许也来源于小岛自己对「体验」的重视,或者说是「相信缘分」,而只有游戏这一艺术形式能满足他的这份艺术追求。小岛秀夫一生中许多关键改变都来源于某些偶然事件,包括加入科乐美、做「合金装备」续作等等。

小岛秀夫

如果非要给他这份重视找个起点,那大概率是他与一本书的「命运邂逅」。小时候,小岛秀夫喜爱电影、音乐,却偏偏对家里堆积成山的书籍提不起任何兴趣——直到某个临近圣诞节的年末。

那天,小学五年级的小岛秀夫因躲雨跑进了大阪的一家书店。偶然间,他注意到新书柜台上的一本由影视改编的小说作品《神探科伦坡 第三终章》。随手翻阅后他瞬间沉沦,震惊于「小说怎么会这么有意思」,并一口气追完了系列所有作品,也因此读起了其他经典的悬疑小说。自此,他才打开专属于阅读的潘多拉魔盒,在众多文字作品中流连忘返,如今更是极其活跃的书籍安利选手。

这段经历让他相信「偶然」,而只有体验,才会造就偶然性的结果。在工作遇到瓶颈时,小岛习惯于走出办公室四处看看,或是跟人闲聊,试图从「偶然」中获取灵感。他甚至还会保留每一本书的发票,只为了随时能回忆起与其相遇的场景,回忆当时的情绪和想法,试图从中找寻一些自己曾经忽略的「偶然」。

小岛也因此养成了每天尽可能逛书店的习惯,只为了与更多不同的作品相遇。为此,他还会不时打乱自己逛书店的路线,只为了碰上更多的缘分,「我决定不再傻傻地干等,我想以自己的意志行动,好好对待自己的选择。就和与人的相遇一样。」

在游戏设计中,小岛秀夫对体验的重视同样可见一斑。

「合金装备」系列有一个经典反派Boss意念螳螂,可以打破第四面墙读取、操控玩家的设备。玩家也必须通过调动设备来击败他,比如最早期是把手柄从1p插到2p,终止他的超能力。如果开发者无法观察到玩家玩游戏是一种「体验过程」,恐怕很难能想出如此独到的创意。

意念螳螂

他创业后开发的「死亡搁浅」系列,更是把过程体验的乐趣推到了极致。大多数人对这两款作品的评价,都集中于研究它的设计手法,比如如何实现音乐交互,如何把控玩家的心流等等。但「死亡搁浅」的设计核心,恰恰来源于小岛对体验过程和偶然性的坚持——如果只是关注玩家的行为反馈,进而打造一段可持续的游玩体验,恐怕没有人会选择「送快递」这种朴素中还带点负反馈的玩法模式。

《死亡搁浅2》中讨论「过度连接」问题的一大论点,也是「偶然」。

小岛秀夫曾强调,「真正的交流应该包含意外邂逅与偶然风景,而这些正在消失。」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太容易获取信息,也太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小岛秀夫喜欢书店的一个原因,就是里面的书籍排布不会随某个单一个体的意志为转移,自己能够足够客观、真实地观察世界发生的变化。

试想一下,当万事万物都呈现电子化,每个人都陷入「信息茧房」之中,丢失了偶然性,大家写下的意见、做出的判断,究竟来源于个人观察世界得出的结论,还是被有意识引导的结果?

而回归到现实,如果我们BW没前往现场,面对面采访小岛秀夫,恐怕最终也不会拍出一张让人啼笑皆非的大合照……某种意义上,笔者也算是「偶然性」造就的绝佳案例。

专访合照(左一:小岛秀夫;右二:新川洋司;其余为36氪游戏团队成员)

换而言之,唯有体验也才能引起如「偶然性」这些更深层次的表达,也唯有游戏,才能真正意义上铸就「体验」,并承载小岛秀夫的诸多思考与表达。

所以,时间给小岛秀夫的意义绝非负面。它让小岛秀夫遇见了更多的「偶然性」,也酿就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小岛个人的天赋,则允许他真切地将这些MEME传达出来。基于游戏,小岛秀夫也跟全世界的玩家完成了「连接」。

在这过程中,小岛也逐渐学会了怎么把握「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平衡。「我并不是想强行让大家看到我的作者性,每个人的玩法和理解都不一样。」《死亡搁浅2》的许多设计明显能看到小岛与玩家之间的「和解」。不管小岛表达了什么,它对多数玩家来说都能是一款有趣、好玩的游戏。

一定意义上,小岛秀夫其实已经跑赢了时间。

现阶段的游戏其实天然是一个丢失了「偶然性」的艺术作品。玩家的所有行为、想法,最终都不曾逃出制作人的手掌心,成熟的设计者们还热衷于以「弱引导」的形式让玩家坚信游戏中的每个举动都是自己的选择。至于那些逃出制作人把控的产品,往往又会被冠以「完成度不够」「设计不好」的帽子。

然而在现有开发技术能力限制下,开发者压根做不出自由到「无所谓玩家怎么选」的游戏,除非包括AI在内的各类技术更进一步。而如果你做的世界不够沉浸,不用各类引导束缚玩家,玩家自己就会从世界里逃出去。

「可管控」是当下游戏的必然限制,玩家根本达不成绝对的自由,遑论经历各种「偶然性」。

但小岛秀夫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这种可能,那就是给予玩家精神层面足够的自由。在面对同一片风景时,有的人可能会心生感慨,壮志豪情,有的人可能只想享受当下的宁静,放空自己。「死亡搁浅」无所谓你在想什么,就像路上每个擦肩而过的路人,所思所想都不相同。

小岛秀夫只是一位造出山峰的人,不论玩家登不登山,如何登山,登到哪里都无所谓。那都是玩家各自的想法与选择,而不论何时,山都在那里。

有意思的是,登山者一切行为的动机往往「不是因为山就在那里,而是我就在这里」——这是小岛秀夫安利《众神的山岭》时所引用的话。他把制作游戏当作了自己攀登的高山,但「高山」究竟在或不在都已经无所谓,因为小岛「就在这里」。玩家没有这座山,也会有另一座山,因为玩家「就在这里」。

死亡搁浅2

遗憾的是,小岛虽然跑赢了时间,但时间似乎并不打算放过小岛。

2020年疫情期间,小岛秀夫生了一场大病,同时眼睛也受到病情干扰。为了更早恢复投入工作,他选择接受眼部手术,最终伤害到了眼部调节肌,需要轮换10副眼镜才能维持《死亡搁浅2》的开发。

小岛第一次感觉到死亡距离自己如此之近。在此之前,他一直觉得自己保持着年轻的开发状态,「一直觉得自己还停留在十八岁左右」,不认为年龄真的会给自己的创作造成影响。而这场病后,小岛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也会死」

他不禁开始思考,「我还能有多少年用来制作游戏或电影?是十年,还是更少?」而他最终得出的答案是,「希望像汤姆·克鲁斯那样,一直创作直到去世。」只要身体和大脑能够运作,他就会持续创作。

小岛秀夫

对于后世的游戏艺术创作,小岛秀夫也保持着自己的期许。

他将自己的许多创意都刻录进U盘中,但并不希望「传递小岛的接力棒」,而是期待这些想法能够像MEME一样,点燃后继的游戏开发者。当大家受其思想的启发,持续开创出更多更棒的作品,小岛秀夫也会以精神形式随之一同延续下去。

毕竟,没有人完全从0开始创造,也没有人能够真的脱离连接。在《死亡搁浅2》里,通过SSS异步联机系统,所有玩家共同出力建造并连接世界,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而在游戏外,道路、电线杆、电力,乃至便利店的商品,都是不同的人付出的成果。「你并不是孤身一人,你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社会共同体中。」

死亡搁浅2照片墙

所以,不只是小岛秀夫,每个人的行为、表达、思考都会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意义,而这些影响和意义也会覆盖到后世——这点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一样。

就像有的人说,国内恐怕很难出现小岛秀夫这种极尽浪漫主义的游戏艺术创作者。但如今看来,我们已经有了《黑神话:悟空》《明末:渊虚之羽》,之后还会有《影之刃零》等诸多游戏,这些作品无一不是承载着大量MEME而生,同时带着丰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并且肯定会推动以后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在游戏艺术的无尽汪洋里,「小岛」从来不是一座孤岛。

小岛秀夫

本文首发自“36氪游戏”

+1
7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应对中层管理挑战的智慧之道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