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元的童颜针,资本撕破了脸
近两年,童颜针成了医美消费者的新宠:一支针剂1.5~2万元,三四针后,便换来平均能维系两年的“返老还童”。预计2025年,中国童颜针市场规模将超过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4%。
为了这一针,有企业为了抢独家代理权对簿公堂,也有新氧这类原本经营受困的公司,因销售低价童颜针让股价一个月涨了4倍。更有京东这样的大厂,亲自下场开医美店。为这一针,一众“颜值系资本”拼了,也撕了。
童颜针,打美还是打哭?
听从朋友的建议,在网络搜索了很多资料后,来自北京的阿杰决定去打童颜针。
阿杰虽然是名00后,但身为主播的他,一直有颜值焦虑,尤其介意跟随了他好几年的印第安纹——颧颊与眼部下方,有道斜线皱纹,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划了条印子。尽管直播时会有底妆与美颜滤镜加持,但印第安纹仍然让阿杰如鲠在喉。
走进三元桥一家医疗美容门诊,前台导医把阿杰领入接诊室进行面诊。综合阿杰的需求与经济状况后,导医向阿杰推荐了童颜针。
童颜针与玻尿酸用法相似,也是通过注射方式改善皮肤,其核心成分是聚左旋乳酸(PLLA),注入真皮深层后,能持续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从而更自然地逐步恢复皮肤弹性和轮廓紧致度,因此单针价格不菲。
根据不同个体的情况,童颜针通常需要3~5次的注射才能完成一个疗程(每次注射之间通常需要间隔4~6周)。
导医很坦率地告知阿杰,一个疗程下来,他大概需要支付7万多元,但“返老还童”的效果可以维持将近2年,相当于每天的成本只有100元。
“你知道吗,王菲就是打了这个针,皮肤状态现在才这么好的。”导医信誓旦旦地说。
阿杰心动了,咬咬牙签署了协议。注射的过程比阿杰想象中要快,不到半小时。由于阿杰左边的印第安纹比较偏重,右边相对很淡,因此左边的纹路上就多挨了几针。结束后,阿杰被带到休息区,一边用冰袋冰敷、一边静观变化。
医美针疗后,通常会有平均7天的“魔鬼期”——受损的皮肤会慢慢从淤青变黄变淡,面部也会逐渐消肿——但阿杰已经感觉到,令自己心烦的印第安纹明显淡了不少。多年来,积压在心头的石块消失了,他觉得,“这个钱花得很值。”
早在2014年,韩国产品艾塑菲(Aesthefill)上市,标志着童颜针正式进入医美市场。直到2024年,童颜针获得中国大陆 NMPA(国家药监局) 批准进口,一个疗程回到童颜的神话被口口相传,国内市场才开始起爆。
图| 童颜针,也是韩国的舶来品
目前国内获批的童颜针有9款。以艾塑菲为例,单瓶针剂高达2万元,却在短短几个月内售出了2万瓶,一举成为医美界新宠。南京某整形外科医院工作人员表示,每天来询问童颜针的用户将近30名,供不应求。
然而,在社交平台上,也不乏对童颜针的声讨者。有消费者表示,打完童颜针后,自己的面部看起来像发面馒头,甚至有人声称自己被打出了结节。
小红书用户小茗,便在某机构打了近6万元的童颜针后,出现了持续过敏与面部浮肿的状况,在律师的帮助下,通过12315与卫健委举报的方式,耗时一个月才成功讨回了花费。但她遭罪的脸部,则需要更多时间恢复。
行业医生提醒,童颜针之类的注射类产品,不仅需要保证产品自身的安全性,对操作的医生也有技术要求。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发炎、肿胀等后果。而结节、馒化,也是注射类医美产品常见的风险。
医美其实有着严格的准入门槛,在我国,如果按照医疗资质划分的话,最基础的等级是诊所,往上是门诊,最高级是医院。等级不仅区分着技术成熟度,也区分着预约难度、药物的质量与价位。市场上,为求低价从而铤而走险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颜值需求与经济能力,成了悬在天秤两端上下摇晃的赌注。
为了抢童颜针,资本拼了
2025年,熊姐明显感觉到,自己门诊关于童颜针的项目变多了。“以前100个客人,只有10个知道童颜针,现在直接翻了3倍。”
熊姐从事医美行业十几年,在北京三元桥附近开着一家两千多平米的门诊。在熊姐看来,童颜针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需求。“西方人五官深邃,一旦丢失胶原,就需要玻尿酸之类的去大量填充。但东方人更在乎皮肤的质地与平整性,自然无痕的童颜针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熊姐的门诊里有4款童颜针,有国产有进口,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会有不同的推荐。近期成为新闻焦点的艾塑菲,也是熊姐店里的明星产品。产品声称,能紧致、增容、塑性,功能更加全面。
这款来自韩国老牌医美企业REGEN Biotech的童颜针,于2022年被达透医疗(2016年成立于上海)取得在中国大陆的独家经销权,也因此成为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
该产品在2024年国内获批后,同年4月上市,仅仅8个月就为其母公司——江苏吴中贡献了超3亿元营收,占总营收的20.42%,直接让公司扭亏为盈。
如此大的红利,自然让同行虎视眈眈。今年,北京知名医美公司爱美客以14亿元收购韩国 REGEN Biotech 85%的股权后,一纸由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被送至江苏吴中,以虚假申报财务数据、违规授权独家代理等罪名,对江苏吴中进行警告与处罚。
这只是战争打响的前哨。7月21日,江苏吴中晚间发出公告,控诉爱美客利用规则漏洞与资本手段,试图夺走公司对艾塑菲的独家经销权。按照合约,江苏吴中控股公司达透医疗的独家代理有效期至2032年8月28日,还有7年。
一时间,江苏吴中连续跌停,爱美客股价则一度涨超6%。
争夺战背后都是本经济账。如果没有艾塑菲,江苏吴中之后的营收将大幅减少。而爱美客同样有着业绩压力,2024年,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的增速都降至个位数。夺回童颜针艾塑菲,成了公司破局的捷径。
无独有偶,新氧也因童颜针,打下了一场“翻身仗”。
成立于2013年的新氧,以线上社区连接用户与医美机构的模式盈利,近年来在美团、阿里健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分流下,流量受到冲击。线上颓势之后,新氧于2024年11月开出了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开始拓展线下市场。
今年6月,新氧青春诊所以5999元/支的价格,销售国产童颜针品牌艾维岚(复配版)的消息引发了舆论战。这款童颜针在原持有者长春圣博玛的官方售价里,原本高达18800元/支。
新氧以三分之一的低价策略,霸道地在市场杀出血路,自然也惹了一身腥:圣博玛控诉新氧青春诊所产品、医生、渠道都存在安全性隐患,新氧则反击对方无端抹黑。
无论真相如何,股价的反馈是实打实的——新氧股价一个月涨幅达444.26%,总市值增长超4亿美元。
对此,医美门诊主理人熊姐表示,这其实给了行业一个清晰的启示:做总代理已经不能说明什么,自主研发生产才是王道。
同时,熊姐也希望童颜针的市场能更加多元化,价格上能有低中高的选择。“因为很多不做童颜针选择的爱美者,不见得是不想做,而是经济承受能力受阻,所以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国货之光能来到童颜针的赛道。”
颜值赛道,大厂也搅局
爱美客与江苏吴中酣战之际,回看过往,很难想到2004年创立爱美客、毕业于清华的简军,会把当初的小厂,运营成如今市值超500亿的医美巨头。
爱美客的起家单品,就是耳熟能详的玻尿酸,一种填充皮肤皱纹、补充水分的生物材料。这些年来,医美界不断有概念新品冲击消费者耳畔,乔雅登、肉毒素、超声炮、热玛吉、7D、4D等,都风靡过,成为商家企业争夺颜值经济战场的得力武器。
熊姐回忆,二十多年前,美容院都还是一个特别新颖的名词,类似冷膜、热膜这种会把毛发都跟着拽下来的项目都是前沿,甚至一个祛斑膏都能卖到成千上万。后来有了精华导入技术,接着医美行业才渐渐出现了水光针、皮秒、光子等项目。客户的选择倾向,也开始从整形外科,转向皮肤科与无创科。
“十几年前,整外科的业绩占比超过80%。现在,反而是皮肤科和无创科占到了80%。大家更倾向于不动刀的午餐式美容了。”
产品迭代的过程,也是国内审美变化的过程。玻尿酸的填充容易瓷化显假,也就让更显自然的童颜针有了突围优势。
熊姐分享表示,一旦同类赛道上有了新品,旧品的价格就会被拦腰砍断。等童颜针的热潮褪去,往后必将会有更适用的新宠出现。这也反推出,行业竞争的核心,就是要在产品的研发速度、渠道能力以及对抗政策风险的韧劲上下功夫。
2024年国内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为近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4000亿元。以往,医美市场的客户以60后、70后居多,如今,不仅00后开始加入医美大军,男性客户占比也上涨到15%,显示医美市场蛋糕变大后开始走向细分。
巨大的市场红利,也吸引了互联网大厂的关注。
近期,京东健康的首家线下诊所“京东医美”,在北京亦庄开业,以水光美塑、除皱抗衰、瘦脸嫩肤等轻量化的项目进军医美赛道。其产品多为千元以下,项目单价相当于头部机构促销时的价位,看来也要用低价战策略抢夺用户心智。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京东医美将线上线下打通。按照官方计划,9月底,京东将在北京国贸开设第二家门店,加速线下布局。
京东的入局,被认为强化了行业的合规性,也将医美进一步推向了全民化。当互联网思维开始重构医美产业链时,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因为一旦规模扩大,受众大量涌入,成本被稀释,终端产品的售价就会大大降低。
未来,或许医美店就跟路边的健身房一样随处可见,为颜值战争再添一把火,背后的资本们,可能还会笑在后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作者:梁湘,编辑:龚正,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