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想撕掉“家电标签”
500亿元投向尖端技术,方洪波“边谈边打”
美的未来要在尖端技术领域里投资500亿元。
近日,美的副总裁王建国在“轻工业百强企业新质发展产业大会”中透露,美的未来三年至少要投入500亿元研发基金,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美的加码尖端技术既是对自身护城河的巩固,也是面对当下家电行业竞争焦虑的反应。
作为国内毫无争议的家电一哥,近两年美的受到了不少的挑战。
一方面,美的核心业务家电受到来自小米以及新兴品牌的压力,比如小米的业务已经进入冰箱洗衣机空调三大件,此外还有来自新兴品牌如石头科技、追觅等加入到大家电行业对其形成冲击。
另一方面是来自技术层面上新势力的追赶,比如科沃斯昨日宣布在浙江湖州建立机器人零部件和主体的制造项目,意味着包括石头、追觅和科沃斯等在内的国内Top 5 扫地机企业都进入了机器人赛道。
家电行业本身就有技术到制造、制造到效率的转化链条,如今新兴势力进攻被誉为工业制造明珠的“机器人赛道”,对美的来说是家电行业系统性的竞争。
面临着国内目前家电和机器人赛道的混乱和崛起,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在近期的露面中多次提到了竞争。
其表示“战术上重视小米,战略上并不害怕小米”,同时,方洪波还认为家电行业诞生伟大科技公司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相对应的是,美的想要撕掉家电的标签。在方洪波看来,未来美的的核心方向是To B,其实背后的意思就是美的自身技术实力向产业的输出。
但是与此同时,方洪波一边高谈着劝大家不要在家电领域里内卷,家电行业没前途,一边又在加紧布局前沿科技,可谓是“边谈边打”。
1、美的的基本面,是制造还是科技?
年初,美的进行了一波精简,其中以“不加班”为代表的“简化工作方式”,将美的这家公司推到了公众舆论面前。
在美的发布“不加班”禁令后不久,很多社交平台上出现了美的裁员的消息。尽管美的回应不存在裁员,只是正常的人员流动。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美的正在陷入多方面的竞争中。
比如,美的和小米在多个业务领域重合,导致方洪波在包括股东大会的多个公开场合,不得不回应和小米的竞争问题。
今年以来美的陷入多场争议中,而这所有的争议背后都指向,
以家电为企业基本面只会陷入到国内家电行业的内卷之中,美的需要把自己的基本面从家电转向技术。
比如家电行业的饱和导致美的需要调控产能,进行人员精简;比如家电行业的竞争,美的想要压倒新兴品牌,就需要向消费者证明多年来技术和工艺的沉淀,如果只是陷入市场层面的竞争,那美的肯定是吃亏的。
方洪波其实很早之前就对此进行过判断。2023年的时候方洪波表示,
“目前家电业进入成熟期,是存量市场。美的为了基业长青,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其中方洪波回应和小米的竞争中的一句话就很有意思,其表示,
“家电行业诞生伟大的科技公司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这句话普遍认为是方洪波说给小米雷军听的,但实际上反过来看,何尝不是方洪波说给自己听的。
美的作为国内家电一哥,其基本面不只是制造业,还有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可以说,一半是制造,一半是科技。
王建国就透露,过去5年美的研发投入了近600亿元。美的2024年财报中提到的四大战略——科技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突破”,第一个就是“加大对核心、前沿技术的布局和投入,实现科技领先”。
2024年,美的的研发费用达到162亿元,2023年为146亿元,两年的研发费用合计就达到300亿元,无论从比例还是金额上都不亚于科技公司。
尤其是,美的现在的产业链条,不仅有家电制造和销售,还有威灵电机、库卡机器人、科陆电子等一系列家电制造上下游企业。
比如说,美的其实是国内最早进行工业机器人布局的家电企业,2017年1月美的集团以折合292亿元的价格最终拿下库卡总计94.55%股权,并在2022年实现完全收购及私有化。
库卡曾经是全球顶尖的机器人公司之一,业务包括汽车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但是随着国内具身智能赛道爆发,库卡也要面临和众多后辈们的竞争。
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美的为了加强自身对家电制造上下游的把控,收购了电机制造、机器人、压缩机等一系列企业。同时,这些企业在为美的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成为了国内头部的供应商,美的在此后将这些供应商独立拆分出来,成为了单独的To B公司。
2、家电之外,美的还有什么?
美的的擅长之处在于整合。
招商证券整理过一份美的的收购编年史,可以看到美的从1998年就开始了收购之路。此外,还有国外标的的收购,才行成了美的当下的帝国。
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美的将大量的品牌和产业链公司收购并整合到美的旗下,这些企业或称为美的独当一面的子品牌,或称为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是当美的开始将这些供应能力对外输出,发现并不是易事。
方洪波对美的营收结构的设想,是B段业务能够占比达到一半,但是现实与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2024年,美的B端业务收入为1044.96亿元,仅占总营收的25.67%,规模不足家电业务的一半;且该板块的收入增速为6.87%,亦落后于家电业务9.41%的增速。
在家电主业增长空间逐渐受限的背景下,美的集团的B端业务始终未能实现对C端业务的追赶,一直未能给资本市场足够信心。
2024年,美的机器人业务收入287亿元,比2023年的310亿元要少,收入甚至出现了减退。
产品之外,是美的对技术路线的整合。
美的收购的标的不只有产品品牌,还有相关的供应链,比如库卡机器人,比如威灵电机、江苏清江电机等。
美的对家电相关技术的布局,除了收购以及内部研发,美的还成立了美的资本,投资了包括芯片、人工智能等多家企业。
但是从美的资本的投资频次来看,2024年后不再出手,是否意味着美的在前沿技术的布局策略改变,尚未可知。
3、后辈们疯狂追赶,美的也焦虑
美的的焦虑可能更多来自后辈的追赶。
美的护城河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制造业产业链条的效率优化,另一方面是技术投入带来的能力输出。
但是后辈们现在争先进入机器人产业,这对美的来说意味着竞争力下降。
7月28日,科沃斯宣布浙江湖州的机器人项目,意味着国内top 5的扫地机器企业都进入了机器人赛道。更早之前是石头科技和追觅在2025AWE上推出了两款带有机械臂的扫地机。
机器人制造涉及的电机、算法和材料工艺,其实就是这几年美的一直以来布局的领域,后辈们在机器人产业的布局,可以说是和美的争夺工业制造领域里的“明珠”。
比如说,美的有威灵电机,而科沃斯有凯航电机,美的有库卡机器人,追觅孵化了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后辈们虽然没有美的积累深厚,但是具身智能的浪潮会加速新兴企业和产品的成熟速度。
如今,不仅有小米有冰洗业务,追觅和石头也推出了冰箱或洗衣机,科沃斯也推出了以泰鼎、彤帆、凯航为承载的电池、塑胶制品及组件、电机业务。
美的有的,后辈们都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V商业”,作者:贾志飞,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