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外》官方三连发文,史诗级迷惑行为大赏
玩家需要的不是娱乐化消解问题核心,是诚恳解决问题的态度。
近期,《世界之外》三篇大字报似的发文引发玩家热议。
网友们也纷纷开始了模仿其他厂商的抽象图。
连日本制作人小高和刚都冲在玩梗第一线。
厂商想盈利无可厚非,不过正如某个玩家评论:第一次见把我想圈你钱写在明面上的官方。
三条公告换个说法大概是这样:其一,《世界之外》没涨价,游戏的商业化逻辑没变,只是新增了一个特殊付费池,而且不会频繁推出;其二,《世界之外》想赚钱。但赚钱不是为了团队私利,本质是为了游戏好,毕竟有资金才能打磨出更好的体验;其三,《世界之外》没变,最后强调团队核心成员没换,还是当初那群真心热爱这款游戏的人。归根结底就一句话:所有决策都是为了游戏和玩家。
一个游戏项目要面对两种真话:一种是对玩家说的,一种是对老板说的。前者谈的是「爱」,后者讲的是「钱」,这次似乎世界之外官方赤裸裸的对玩家说出这些话,直接引发了玩家的愤怒。
偷偷上涨价格是导火索
先梳理一下事情的起因。
2025 年 7 月 23 日,《世界之外》迎来一次更新,在玩家毫无防备之时,新限定卡池 “召唤之王” 悄然上线。原本,游戏中常规卡池的抽卡价格为 300 时之华一抽,这个价格已被玩家熟知并接受。但谁也没想到,新卡池 “召唤之王” 的抽卡单价却突然飙升至 400 时之华一抽,涨幅高达 33%。
关键在于,此次涨价事前毫无征兆。游戏更新公告中,官方只字未提抽卡价格的变动,也未通过游戏内邮件、官方社群等常规渠道向玩家透露这一重要信息。当玩家们更新游戏,满怀期待地登录游戏抽取新卡池时,才惊觉抽卡价格已大幅上涨。一时间,玩家们纷纷在游戏评论区、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下留言,表达自己的震惊与愤怒,“这是在搞突然袭击吗?完全不尊重玩家”“不声不响就涨价,当我们是提款机吗” 等类似的评论铺天盖地。
随着玩家愤怒情绪的蔓延,大量玩家开始向黑猫投诉等平台发起投诉,指控《世界之外》违反价格法第 14 条,认为其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玩家们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8 条,商家有义务公示价格变动,确保消费者能按真实价格预期消费;《消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2024.7 生效)也明确规定,价格机制变更需提前 30 日显著告知消费者。而《世界之外》此次新卡池价格调整,显然未遵循这些法规要求。
在玩家怒火持续高涨的压力下,《世界之外》官方于 23 日晚作出回应。官方在公告中承认,在 “召唤之王” 卡池价格调整过程中,没有提前通知玩家,给大家带来极大困扰和不良体验,对此深表歉意。然而,这份道歉声明并未完全平息玩家的愤怒。官方仅对涨价后的卡池规则做了说明,却未提及是否将价格改回原价,这让玩家们感觉官方是 “我错了,但我不改”,从而更加不买账。
直至后续,在舆论的持续发酵以及玩家不断抗议下,官方才进一步采取行动,将卡池价格回调至 300 时之华 / 抽,并为全服玩家发放 10 张 “时之华召唤券” 作为补偿。同时承诺,未来游戏内任何付费内容的价格调整,都会提前 30 天通过游戏内公告、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等多渠道向玩家公示,充分保障玩家的知情权。
之后便是引发热议的世界之外官方夜里三条公告,反而像是官方表达一种委屈。
很多人觉得厂商做游戏最终都只为赚钱,其实不全是这样。现在不少内容型游戏的团队,是真心热爱自己的作品,像养孩子一样呵护。和一些团队交流时,他们确实想做一款自己喜欢的游戏,再用这份真诚找到有共鸣的玩家。《世界之外》特意用一篇公告说没换主创,也是为了强调这份热爱的初衷还在。这类真话走心,能维系体面,可也容易显得有些空泛。
在内容型项目里,钱和爱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体面的包装,而是需要同时兼顾的事。既要让老板对成绩满意,也要让玩家为品质开心。可要是平衡没做好,两边都不买账。
《世界之外》就忍不住把对老板说的真话摆了出来,还直接写在标题里:“我们要赚钱”。大概是觉得谈虚的感情没用了,干脆把实话都说了 —— 游戏只有赚钱,才能提升品质、保持竞争力,最终给玩家更好的体验。事实上,团队确实投入了高成本做内容,自然需要更高的收入回报,来向老板证明投入的合理性。这些都是真话,没什么问题。
可在玩家看来,你的所有“爱” 都成了算计,每一步都是在琢磨他们口袋里的钱,所谓 “为我好”“为游戏好”,不都是为了赚钱吗?
很难说这三条公告有多高明,反倒有点病急乱投医的笨拙。已经有玩家半开玩笑说,玩这游戏都有点丢脸,像留下了“赛博案底”。毕竟那另一半关于 “钱” 的真话,离玩家实在太远,怎么琢磨都觉得别扭。
连锁公关事件正在消解玩家信任
最近有关世界之外官方的热搜新闻似乎不少。
前段时间7月11日bw正在火热进行,当日中午,《世界之外》官方微博突然发布一则消息,称因公安管理要求,《世界之外》BW 展台 7 月 11 日的所有场次现已停止排队。此消息一出,便在玩家群体中引发热议。随后官方详细解释,在此次 BW 展会中,主办方将《世界之外》周围的排队区域划分给了《恋与深空》,但却未提前告知《世界之外》方面。直到 7 月 8 日搭建时,《世界之外》BW 负责组才惊觉该区域已被分配给其他展商,由于涉及多项流程且运营方案已向玩家公示,难以再做调整,最终致使排队区域不足 。
在玩家的持续关注下,7 月 13 日,《世界之外》官方再次发布公告,对此次 BW 展会的突发状况进行复盘,并给出补偿方案。公告中,官方表达了对玩家的歉意,称因场地规划失误给玩家带来了糟糕体验。为弥补过错,官方决定为玩家提供包括限定周边、游戏内虚拟道具等在内的补偿,同时承诺将吸取此次教训,未来会更加谨慎地规划展会相关事宜 。
从几次事件的连锁反应来看,玩家对《世界之外》的信任似乎已经没那么多了,信任的建立需要长期积累,但一次轻率的决策、一次敷衍的公关就可能让多年积累化为乌有,微博热搜上#世界之外史诗级公关#被无数玩家拿来调侃。
对于内容型游戏而言,长线运营的本质是信任复利,玩家因信任而留存,因留存而愿意为情感价值付费,《世界之外》的教训在于:每一次决策都应思考是否会消耗玩家信任,而非仅关注短期的营收或舆情平息。
后续
7月29号晚上 11 点,世界之外又发了个公告,一条条正经回应了具体问题。或许是打算用真诚加正经,一点点化解舆情。
但很多玩家依旧觉得没有正面解决问题核心。
接下来最大的问题是:项目组的辩解努力,到底能不能回应玩家的期待?这最终还是要看《世界之外》的玩家买不买单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戏价值论”(ID:gamewower),作者:Rina,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