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板卖锂电池关键材料:年入35亿,全球第一,港股上市

铅笔道·2025年07月29日 20:36
星源材质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近日,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源材质)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赴香港主板IPO上市。

星源材质是一家锂电池隔膜生产商,2016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3年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发稿时,星源材质市值164亿元。

锂电池隔膜是一种薄膜材料,夹在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起到“隔离”与“传导”的双重作用。它既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造成短路,又允许锂离子在电解液中自由通过,是锂电池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之一。隔膜与正极、负极、电解液并称为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截至目前,中国动力电池用隔膜90%以上实现国产供应,高端产品对进口依赖显著降低

星源材质是中国首家掌握锂离子电池隔膜干法单向拉伸技术的公司,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在干法隔膜领域的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一。此外,星源材质是中国首家及少数兼备全部三种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技术(即干法、湿法及涂覆隔膜)的公司。

01

星源材质创办于2003年,创始人陈秀峰是成都人,上世纪80年代在武汉上大学。毕业后去深圳打拼,先做贸易,1990年考入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干了8年。辞职后,又干过贸易、开过餐厅。2003年,创办星源材质的前身深圳市富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电子产品、电子材料进出口贸易。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锂电池隔膜是一个暴利产品,但被日本企业垄断。

巨大利润吸引下,毫无经验的陈秀峰投身这个行业。先是尝试代理,但不顺利,之后干脆拿自己的钱加贷款自研。他与国内高分子材料研究权威院校四川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建立了具有排他性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始锂电池隔膜研发。

“如果这次没有成功,我多年从事贸易所获得的利润将全部打水漂,还会背负沉重的债务。”陈秀峰回忆道,“当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也极力反对, 可我就是这么个倔脾气,看准的事情谁也拉不回来。其实我并不是学高分 子材料出身的,也许是‘无知者无畏’,我知道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2006 年,星源材质取得突破,解决了湿法隔膜制造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广东东莞樟木头投资建立了锂电池隔膜湿法制造中试生产线。

2008年,星源材质建好了两条干法隔膜生产线,这也是全国第一条隔膜生产线,星源材质也成为全国第一家具备隔膜生产能力的厂商。

星源材质的产品一出来,比亚迪、中航锂电就采购了。如今,星源材质的客户包括LG新能源、三星SDI、远景动力、村田、SKOn、SAFT、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和欣旺达。

02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星源材质营收分别为28.67亿元、29.82亿元、35亿元;毛利分别为12.85亿元、12.9亿元、9.84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7.48亿元、 5.94亿元、3.71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星源材质营收为8.81亿元,较增长24.79%;净利为505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36%。

近三年来,锂电池总体产能过剩,行业价格战不断,隔膜受冲击最大。因此,星源材质希望通过在港股“三次上市”募集资金,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推动国际化业务的发展。

今年6月,星源材质马来西亚工厂(一期)项目建成仪式在槟城举行,星源材质马来西亚项目总投资接近50亿人民币,建成后锂电池隔膜年产能达20亿平方米。据测算,如果海外产能得以完全释放,将贡献集团一半的利润,相当于在海外再造一个星源材质。

国内券商研报预测,中国隔膜市场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到2030年国内隔膜年需求量有望达到300亿平方米以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祝枝杉,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市值较峰值大幅回落,为“抄底”提供了市场窗口。

1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