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香港部署全线卖店铺“一件不留”?评估由全球总部敲定,再次凸显麦当劳身为“地产巨头”实力

小食代·2025年07月29日 10:23
先推8处价值约13.5亿港元的商铺出售

据香港地区媒体《经济日报》今天(28日)报道,麦当劳香港计划分阶段“清仓”其在当地持有的约23处商铺物业,并将先推出8处价值约13.5亿港元的商铺出售。

对此,麦当劳香港今天对小食代回应称,麦当劳全球总部定时审视其持有的物业,并不断优化其房地产组合,相关物业的餐厅营运将不会受到影响。另据小食代从业内了解,虽然麦当劳内地和香港业务均由中信等“操盘”运营,不过目前麦当劳全球总部该评估似乎和内地业务无关。

有意思的是,这个决定再次让人意识到麦当劳被外界戏称为 “是房地产巨头”一语的含金量。麦当劳持有物业的逻辑是什么,它在什么时候可能会进行评估,中国内地的持有情况又如何?

今天,我们一起关注。

香港《经济日报》今天的独家消息

“不断优化”

据香港《经济日报》今天报道,麦当劳正在出售其在香港地区的8处商铺物业,价值约13.5亿港元。

今天,负责此次招标的房地产代理公司仲量联行 (JLL) 在声明中称,本次交易仅涉及物业出售,租户运营的麦当劳餐厅业务不在出售范围内。麦当劳餐厅将作为租户,依据现有的租赁协议继续长期经营,因此出售后其在香港的门店数量不受影响。

报道指出,麦当劳早于1975年香港地区开设首店,至今合共约256间麦当劳餐厅,涉及逾15000名员工。据了解,麦当劳早年曾在香港购置铺位,作自用及长线投资;眼下在香港持有约23处商铺物业,现阶段先推出8处商铺标售,招标将于9月16日结束。余下商铺物业预计将根据市场反应于明年陆续出售。

尽管当前当地的地产市场仍处于低位,但仲量联行表示,由于这些物业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可观回报,已“吸引众多潜在投资者的浓厚兴趣”。

据报道,此次出售的物业中,不乏黄金地段的 “靓铺”。

其中,价值最高的当属尖沙咀星光地下及地库物业,其靠近香港热门旅游景点天星码头,面积约14973平方英尺(约1391.03平方米),物业地库为麦当劳餐厅租用,地下则由百货租用,合共月租约135.6万港元,市值约4.6亿港元。其余7个待售铺位则分布于铜锣湾、旺角等核心地段。

对此,麦当劳香港今天在一封邮件中对小食代回应称,位于芝加哥的麦当劳总公司定时审视其持有的物业,并不断优化其房地产组合;总公司将会出售数个位于香港的物业,而相关物业的餐厅营运将不会受到影响。

麦当劳总公司将继续致力发展香港市场。适逢香港麦当劳今年成立50周年,麦当劳总公司将携手香港麦当劳透过一系列的活动共同庆祝,并期待香港这个重要的市场继续成长、保持创新和领导地位。”麦当劳香港在上述邮件中说。

地产板块

此次麦当劳出售这些物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今天,小食代翻查到麦当劳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10-K报告,当中显示,在麦当劳常规特许经营模式中,麦当劳往往通过获取土地或房产再转租给特许经营商,从中收取租金。这部分租金收入不仅为麦当劳带来了较高的利润率与稳定的现金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特许经营店的选址合理性与运营稳定性。

具体来说,对于常规特许经营餐厅及自营餐厅,麦当劳通常会直接持有土地与建筑物产权,或者确保土地和建筑物的长期租约,以此控制相关成本,特许经营商则负责投入设备、招牌、座椅及装修等费用。

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及2023年的12月31日,在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市场中,麦当劳分别拥有约56%和57%的餐厅用地,以及约80%的餐厅建筑物产权

虽然这份报告也指出,餐厅物业多通过长期协议锁定,其灵活调整空间有限,但是评估确实是一直存在的——麦当劳方面指出,随着商业环境持续变化(包括消费趋势、客群结构、数字化、外卖与得来速需求、当地竞争格局以及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若门店所处位置不再具备吸引力,或公司未能及时应对上述变化,将可能让业绩受到影响。

此外,报告还表示,房地产价值及运营成本还会受到法律法规、保险条款、区划限制、融资成本等或其他不可抗力等多重因素影响。若房地产价值大幅波动,或因上述因素导致成本显著上升,都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从全球范围看,麦当劳还在持续买地自建门店,强化长期地产控制。上述报告显示,在2024年其资本开支重心由“设备”转向“地产”,土地与自有土地上房屋增幅最大。

内地情况

与其他市场不同,麦当劳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后,其以租赁物业为主。这一选择和多重因素有关。

今天,一位餐饮行业人士对小食代分析,外资直接投资地产有所限制,麦当劳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也没有太多考虑将现金流来购入物业。“还有,麦当劳90年代就进入中国,当时对于商圈未来的发展不好预判,因为商圈是动态发展的,商圈里的物业的价值也会变化,例如现在不是核心商圈,可能未来是核心商圈了。”

这种选择,也得到了内部印证。2010年,麦当劳中国的一位高管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就曾经表示,“由于麦当劳认为中国的商圈还在变化中,所以不买地自建或买入店铺,主要以租赁为主。”

2017年,在进入“金拱门”时代后,麦当劳中国也没有摇身一变成为所谓“房地产巨头”。2024年10月,大股东中信将股权划转至旗下信宸资本后,中信资本联合体(包括中信资本及其旗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信宸资本)继续保持控股地位。

在中信资本接手麦当劳中国后,着力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开店,方式是中信资本牵头麦当劳与多家地产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些合作每年能为麦当劳贡献上百个新增店铺地址。

2017年,中信资本等入主之时,麦当劳中国门店数约为2200家。截至今年6月,麦当劳中国内地餐厅数约7000家。

眼下,麦当劳中国正全力冲刺更为宏大的扩张目标:计划2025年新增1000家店,预计到2028年,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将开设10000家餐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食代”(ID:foodinc),作者:吴容,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