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VS飞书,贴脸对打这五年
钉钉和飞书,最近总是形影不离。
7月,钉钉前脚发布AI表格,飞书后脚推出升级版多维表格;飞书CEO谢欣首次接受采访,主动提了13次钉钉,仅次于飞书要对标的Office。谢欣还在发布会上表示,飞书将接入企业微信和钉钉。
不光是在营销宣传上相爱相杀,钉钉、飞书在产品定位上也越来越相似了,占着数字化时代各自攻下的山头,到AI时代继续battle。
谁的表格更好用,谁的用户更“先进”,这些从一开始就存在在基因里的问题,又在AI时代“杀手级应用”激烈竞争之下浮出水面。
从诞生那一刻起,飞书从来没能避免与钉钉的比较。但如今,功能复杂全面的钉钉也要更激进地接入AI,并且还是从飞书有优势的AI表格下手。
客观上来讲,飞书似乎更主动地想和钉钉站在一起,被更大的用户群体看见。另一边,刚换帅、归为阿里AI to B入口的钉钉,也更主动瞄准飞书这样的对手,对齐产品力。
飞书和钉钉在争什么?谁又会先盈利?
01 错位到对位,最熟悉的陌生人
多年来,钉钉和飞书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方面,它们都是从互联网大厂脱胎而来,服务于企业数字化办公需求,这场漫长的争斗已经持续五年;另一方面,它们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截然不同。
2015年上线以来,钉钉的发展壮大和起飞,一直是依靠“群众路线”。目标客户从中小企业扩散到政府机关、学校,直到2020年,钉钉都是由创始人无招(陈航)带领,一步一步走向3亿用户规模。
前5年,钉钉关注中小企业数字化难题,解决企业管理员工的细枝末节痛点,通过解决打卡、报销、走审批等建立起强大的产品功能。钉钉第一次真正的破圈起飞则是在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和上网课的需求井喷,政府、企业、学校三端很好地覆盖了整个B端。2020年下半年开始,钉钉被纳入“云钉一体”战略,开始瞄向中大型企业客户,既有用户规模要求,也有商业化营收要求。
而飞书,最早是字节内部的办公沟通软件,从一开始就定位“先进团队”的协同办公Office工具。
飞书口中的“先进团队”,往往是互联网、科技企业或者需要沉淀知识的大型企业,数字化基础较好、付费能力较强。
因此,尽管用户规模始终增长缓慢——据QuestMobile数据,2021年时飞书MAU为280万,钉钉为1.95亿;2023年飞书MAU为865万,钉钉则为2.28亿。但这不妨碍飞书在2022年就取得1亿美元的ARR(年度经常性收入),2023年达到2亿美元大关,商业化速度一度弯道超车钉钉。
钉钉是从规模上找收入,飞书是复制收入从而扩大规模。说钉钉和飞书真正相遇是在商业化进程上也不为过。
然而从错位竞争到对位竞争,不只是因为ARR数字,飞书和钉钉对上眼、较上劲的还有愈发接近的客户群体。
工信部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有6000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有30%,其中有能力为企业数字化付费的更少,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则有50%。
飞书瞄准的大客户,2021年后也成为了钉钉为完成商业化所瞄上的目标客户,免不了出现截胡、抢客户的情况。飞书CEO谢欣在接受晚点采访时表示,钉钉从飞书挖走的企业客户“基本是叫不上名字的客户”,暗示钉钉看上的客户都太小了,飞书只关注大客户。
然而据工商联统计,全国上规模大型企业仅有9624家,并且规上企业“大客户”中,传统制造业、实业居多,不可避免地,飞书和钉钉将会触达同一批客户。
另一方面的“对位”,是飞书在产品能力上进行的火速升级。补全钉钉有的,也增加钉钉没有的。
作为后来者,飞书这几年在产品上花的力气很大:多维表格、知识问答、接入coze工作流、豆包等一系列AI化尝试,让飞书越来越靠近“AI办公协同”,这给早在2024年初就发布“钉钉AI助理”“魔法榜/”的钉钉很大压力——虽然出发早,但实际落地效果并不好。
企业客户方方面面的需求,侧面促进飞书完善功能、生态,比如多维表格就是杀手级应用撬动企业客户最好的例子,谢欣表示,飞书多维表格MAU已经突破1000万。
以前钉钉和飞书可能还可以错位竞争,但是在商业化、AI化两把大旗插在头上的2025年,钉钉、飞书已是同路人。
02 一号位是变量,也是决定因素
最近几个月,无招出走4年回归,谢欣从幕后走向台前,都暗示钉钉和飞书的新阶段大战才刚刚开始。
掌权一号位变化是组织内最重要的因素,不仅直接决定了产品和团队风格,也侧面反映了其在集团内的定位调整。
2015年,无招从0带起一个千人团队,推动2020年钉钉用户规模达到3亿。同年由于与阿里高层定下的“云钉一体”战略相左,而选择离开阿里创业,成立两氢一氧。不穷(叶军)接手钉钉4年,尽管也见证了“云钉一体”不可行,不过商业化功劳有目共睹,带领钉钉取得了2025上半财年ARR破2亿美元的成绩。
与其说阿里对不穷的政绩不满意,不如说是从战略层面上对“AI”“钉钉”关系的一次纠偏。
此前不穷汇报上级为行癫(张建锋),后者曾任阿里集团CTO(2016-2019)、阿里云总裁(2018-2022),如今是阿里达摩院院长、湖畔实验室主任。在阿里内部,钉钉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归在阿里云之下,优先级并没有很高。
飞书这边,谢欣则是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担任负责人,中间2022-2024穿插字节副总裁张楠(男)担任总裁主管商业化和出海版“Lark”,不过国内产品主导权始终在谢欣手里,这也让他可以在字节高度重视、给予资源的情况下保持“长期主义”,充分利用字节资源。
这个状态在阿里宣布把集团战略重点调整到“电商”“AI+云”时打破。钉钉被定义为“AI to B”入口,与夸克“AI to C”并列,AI的重要性直线上升。
4月,无招回归阿里;7月,不穷离职,一进一出,钉钉权力中心正式交割。
接近钉钉的业内人士告诉一财商学院,钉钉将成为阿里AI Agent平台的重要承载端。推测是基于Qwen3、Claude等微调模型创造的Manus类AI Agent给钉钉带来了一定冲击——之前起个大早却没出效果的AI和Agent,现在重金邀请无招回来再做一遍。
据智能涌现报道,回归后的无招,秉承“先人后事”的风格,像创业时期一样严苛高压:抓考勤、全员考Python、禁用小红书、把中层拉回一线……这种“魔鬼训练营”风格被外界解读为钉钉新一轮冲锋的“集结号” ,一夜回到4年前。
4月钉钉内部沟通会,钉钉CEO无招对员工讲话。图源网络
钉钉需要的是AI产品经理,飞书需要的是技术+销售。至少在目前看来,两个一号位都符合要求。
接下来钉钉、飞书的PK重点将集中在AI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AI逻辑显然不同。
对于阿里来说,钉钉是独立的“AI Agent平台”,借助通义等底层技术重塑企业协作流程,是把阿里的AI能力打包成产品给B端用户(类似Manus、Flowith),这就需要无招的创业者精神,再造一个AI版钉钉;而飞书则选择“大模型融合”,接入豆包、DeepSeek 等多种模型,强调技术协同性、灵活性,做更好用的AI工具,接入各个生态工作流(7.9发布会上,谢欣表示多维表格会接入钉钉、企业微信),飞书也推出了企业级Agent“Aily”。
有意思的是,飞书试图把多维表格以ISV的方式(独立供应商)接入钉钉,不仅是对这一“杀手级应用”的绝对自信,也把钉钉给架了起来,让其左右为难——若接入,飞书多维表格将和AI表格在钉钉正面对决,AI表格产品力能否支撑还要打一个问号;不接入,违背了钉钉开放生态的规则,看起来“小家子气”。
飞书和谢欣也在期待无招接招。最近,他多次公开提及钉钉,还强调飞书多维表格“领先钉钉12个月”,这不仅是前一天钉钉“致敬多维表格”的回应,也体现了比较明显的“贴脸”激将意图。
不过这场大战当然不止是打多维表格/AI表格,后者是钉钉飞书正面PK的最小单位,却不是唯一战场。
下一阶段的产品看点,是钉钉如何在庞杂的企业管理功能中归拢、舍弃、创造、整合为好用的工具,从阿里内部“内循环”发挥通义千问模型优势;看飞书如何拿出比多维表格更有力的生产力工具,发挥“杀器”“爆款”优势。
03 谁在盈利?谁会盈利?
数字化办公赛道,钉钉、企业微信、飞书还是不折不扣的三巨头,盈利能力不尽相同。
企业微信2024年曾表示要先于钉钉、飞书实现盈利。目前看来,也还没有盈利消息。
企业微信有14亿微信用户的天然生态优势,2024年财报显示收入翻倍,平台内商业服务爆发也给营收提供了不小的支撑,随着微信内商业生态重视程度提高,企业微信也是盈利的有力争夺者。不过在办公协同、企业管理方面,企业微信以及腾讯文档产品力还不甚完善,并且本质上是管理员工及其客户资源,以形成“人”的关系资产,和钉钉、飞书有区别。
再看钉钉。2024年11月时,不穷曾表示“钉钉商业化已完全跑通”。阿里2025财年(阿里集团2025财年为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0日),钉钉软件订阅收入超过30亿元。
预期2023年营收将要破3亿美元的飞书(仅为预期收入,官方未发布实际收入),为了进一步扩大利润走向盈利,选择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裁员。
2024年初,飞书发布一封“”全员信,裁掉了5000人中的20%(超1000人),以提高飞书被外界所诟病的“低人效”——谢欣表示,目前依然有3000-4000人,而钉钉只有1800人。同样是人员密集、岗位薪资较高的互联网大厂,无论怎么算,飞书营收必须要超过钉钉一大截才有盈利的可能。
不过到了2025年,梁汝波似乎放缓了对飞书的ROI焦虑,飞书盈利指标被后置。谢欣在晚点采访中明确表示,这是“长期主义投资” ,预期“长期”将长到2030年。
综合来看,钉钉预计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是这三家中最有可能先实现盈利的。
这场钉钉VS飞书的对决,比的不仅是表格,更是一场对谁能拿下企业“智能入口”话语权的正面交锋。
再往后的商业化赛点,则是看钉钉怎么靠AI功能,进一步提高企业客户的订阅收入;看飞书怎么打进非互联网、非技术型大公司阵营,破圈拿到传统行业客户;看企业微信怎么补全数字化工具短板,在微信生态落地Agent。
参考资料:
《独家专访飞书 CEO 谢欣:Office 是一个伟大的产品,而我们想做新时代的 Office》,晚点LatePost
《钉钉第三次转向》,定焦
《飞书体验分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财商学”,作者:Yicai商学,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