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新规,正在改变楼市走向
2025年“好房子”概念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宣告中国正式迈入高品质住宅普及阶段。
今年,也被称之为“好房子”建设元年。无论是政策落地,还是房企产品升级,都在全面提速。
在这个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的阶段,进化慢了不仅会掉队,还可能被甩下牌桌。
市场走势
五月份是住宅新规正式实施的首月,与此同时,也是四代住宅和新规项目集中入市期。
目前来看,新规产品主要集中为改善及高端产品。这也符合当前市场改善需求占主流的趋势。
这类产品的成交呈增长趋势。
明源数字营销院的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改善及高端产品成交同比上涨1-2%;而90㎡以下成交下滑2.2%,改善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
CRIC的数据也显示,多地新规产品的市场表现整体好于传统产品。比如,广州5月份共有8个新规项目入市,推货量占全市五成,认购量占全市7成,新规产品更受购房者青睐。
成都5月份共有7个项目8次开盘,这几个项目都是新规产品。其中,有两个项目吸引了千人摇号,开盘即售罄。在新规产品的托举下,成都近两个月的新盘去化率维持在9成以上。
新规产品不仅在去化上领先,在售价上也有优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五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其中一、二线城市销售均价环比均下降0.2%。
明源数字营销院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大部分的高量级城市新房销售均价都在下降。但也有例外,华东及川渝省会城市由于新规产品加大供应,销售均价不降反升,且涨幅明显。
从去年计容规则调整,到高品质地块放量供应,今年二季度“好房子”开始跑步入市。
以深圳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四月份以来共有12个执行建筑新规的项目入市,另有7个新规项目待入市。
已入市的新规项目得房率均在90%以上,最高达到约108%。较之传统项目70%-80%的得房率明显高出不少,对存量项目来说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这迫使存量项目不得不以价换量,以抵抗来自新规项目的碾压。
政策风向标
全国及地方新规与政策的出台,为“好房子”推广保驾护航。
全国性新规方面,《住宅项目规范》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一个强制性文件,《住宅项目规范》的出台将从整体层面提升住宅标准。
新规包含多项重要变化,例如,住宅层高从不低于2.8米提高至不低于3米;要求厨房、卧室必须直接采光;4层以上住宅强制安装电梯((旧规7层),并明确电梯轿厢尺寸需确保担架通行等等。
以下列举新旧设计规范关键指标对比(部分):
除此以外,各地也陆续出台各项与住宅设计及施工相关的规范或政策,对中央政策进一步细化和落地,引导住宅产品品质提升。
浙江省6月1日起正式施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和竣工综合测量技术规程》(简称计容新规)。
新规最大的变化,便是取消了单套住宅的飘窗面积限制,并提高阳台计半面积。
按照新规,结构层高<2.2m的飘窗全面不计容,并取消单套面积限制。
阳台半计容面积由≤7%提升至≤9%,并鼓励设置开放式空间。
与户内相通的设备平台不计容,140㎡以上户型设备平台由5㎡放宽至7㎡。
江苏省近期发布了《住宅品质提升九项行动》,内容涵盖住宅设计、质量维保等多个领域。
其中,不少规定具有建设性。
例如,明确要求房企开展“业主开放日”“业主预看房”,先验房后收房;推动业主参与分户验收;要求改善型住宅地下工程、屋面工程、外墙等公共部位的防水保修期限不应低于10年;
设计方面,鼓励商品房开展定制化、个性化设计服务,创新户型设计,优化空间环境,提高全屋智能水平,提倡采用一体化、数字化等手段,细化住宅工程质量易发问题方面的设计。
要求新开工的商品住宅,及时公示涉及隔声、防串味、防水的主要设计措施、建筑材料等进场验收结论及检测结果。
江苏省还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从这次行动开始,至2027年底,将工程质量缺陷投诉数量降低30%以上。
趋势研判
中央定调2025年房地产“止跌回稳”,而“好房子”便是其中的破局之道。
各大房企都在努力抓住这一“风口”。
可以看出,包括华润、中海、华发等在内头部企业,正通过绿色建筑、智能系统等差异化设计,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力求与同行拉开差距。
对此,各大研究机构也已达成共识。
中信证券在 5 月研报中指出,房地产行业已进入“产品力竞争” 阶段,具备 “好运营、好开发、好资产” 的房企将占据优势。并表示,头部房企已争相发力,无法满足新标准的中小房企,将面临市场淘汰。
在近期的报告中,该机构再度强调,政策框架已将房地产纳入扩内需体系,预计 2025 年下半年 “好房子” 供给将加速,助推房地产行业企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源地产研究院”,作者:言之,36氪经授权发布。